胆管细胞癌的CT与MRI的影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2021-01-01 09:05刘沂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3期

刘沂洲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胆管细胞癌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试验样本,分别进行CT、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CT扫描的定位准确性、定性准确性均比MRI扫描的定位准确性、定性准确性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T组图像质量I级、II级、III级均优于MRI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CT对胆管细胞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相比于MRI,CT的图像清晰,准确性高,值得临床作为优先选择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关键词]MRI;CT;胆管细胞癌

[中图分类号]R735.7;R7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178-02

胆管细胞癌主要指的是在胆管上皮原发的恶性肿瘤,可伴随一定程度的腺样分化,偶尔有黏液分泌存在,以发病部位不同作为依据分为两种类型,即肝门部胆管癌、末梢型胆管癌。该病以黄疸为始发症状,发病初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病症发展至晚期后会有体质量减轻、肝肿大、上腹不适等症状表现出来,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晚期,预后不良。胆管细胞癌主要在老年群体中发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關键[1]。现阶段临床主要以影像学检查和诊断胆管细胞癌为主,64层螺旋CT与MRI扫描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为比较二者在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择2019年4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试验样本,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4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试验样本,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在52~75岁间,平均(63.8±5.2)岁;病程在22d~3年间,平均(1.9±0.4)d。所有的病例均可满足胆管细胞癌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经病理学确诊。将肝肾、心肺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疾病、血液病、精神疾病排除。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CT检查: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机,检查前叮嘱患者空腹,扫描前饮用清水500~800mL,膈顶上2cm至肾脏下缘为扫描范围,层厚、层间距均为5mm,重建层厚、电压、电流各为0.625mm、120kV、340mA,先进行平扫,将碘海醇60~80mL注入到肘前静脉,速率标准为4mL/s,将40mL生理盐水注入,速率标准为4mL/s,通过Smartprep扫描法对腹腔干引出的水平腹主动脉压进行观察,阈值为150Hu时将动脉期扫描启动,18s后将动门静脉期扫描启动,肝静脉期、门静脉期扫描间隔是1min,以患者具体情况作为依据,3min后进行延迟扫描。

MRI检查: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1.5TMRI扫描仪,存在超导型磁共振系统,叮嘱患者保持一次性屏气成像,直至肝脏扫描完成,扫描层厚、层间距、时间分别为5~8mm、2~3mm、16~21s。设定横断面T1WI参数:2D-FLSHTR、TE各为130ms、4.1ms;横断面T1WI参数TSETR、TE分别为4.4ms、64ms;冠状面T1WI参数:TSETR、TE分别为4.4ms、64ms;2D-FISHTR、TE分别为120ms、4.1ms;冠状面T2WI参数:tru-fispTR、TE、翻转角各为6.3ms、3.0ms、70°。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将0.1mmol/kg钆喷酸单葡甲胺造影剂注入到肘前静脉,通过MR专用压力注射器完成这项操作,流速控制为2mL/s,20s后再进行横断面扫描、冠状面扫描,按照常规标准设定相关参数。

1.3观察指标(1)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定位准确性、定性准确性;(2)评定图像质量的标准:图像无任何伪影存在,可清晰显示出胆道轮廓、梗阻端、肿块的解剖结构,其为图像质量I级的标准;图像有少量伪影存在,可以分辨胆道轮廓、梗阻端、肿块的解剖结构,基本上不会影响诊断结果,其为图像质量II级的标准;图像存在明显的伪影,无法清晰显示胆道轮廓、梗阻端、肿块的解剖结构,明显影响诊断结果,其为图像质量III级的标准[2]。

1.4统计学评析采用版本为SPSS22.0软件处理得到的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的描述用的为百分率(%),对比则行χ2检验,P<0.05则可说明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CT组的定位准确性、定性准确性略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分级CT组图像质量I级高于MRI组,II级、III级低于MRI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胆管细胞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不同的解剖部位作为依据,其具体分为肝门型、周围型两种类型。目前临床方面已经基本明确本病的发病机制,确定其与硬化性胆管炎、胆道内结石、肝内结石、病毒性肝炎等具有直接性的关系[3]。由于炎症长期刺激机体,导致胆管细胞出现程度各异的增生改变,但胆管细胞癌缺乏特异性早期症状表现,鉴别诊断难度大,待患者有明显病症出现时,病情往往已至晚期且伴随严重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故此,早发现、早诊断治疗特别至关重要[4]。

近年来不断完善、发展的医疗设备,使得64层螺旋CT机已经在胆管细胞癌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通过门静脉期、动脉期、延迟期III期增强技术的方式,以重建多平面、冠状面来清晰化处理图像,从而对肿瘤病灶和相邻结构存在的关系进行清楚显示,同时对胆管扩张情况进行清晰观察,能够准确定位、定性微小病变,可以大范围的扫描,没有间隔,具有薄层、多期增强、快速等优势,将伪影影响检出结果的情况有效消除,对胆管细胞癌病症准确诊断,将胆道轮廓、梗阻端、肿块解剖结构清晰显示出来[5]。此外,采用64层CT扫描,基本上不会因为患者的呼吸运动而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准确度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