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在剖宫产产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280例开展相关研究,并依托于随机双盲法将其划分2组,各1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措施,分析不同方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流峰速和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在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优势非常明显,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对应的预防,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改善心理状况,要重视。
[关键词]全面护理;产后运动操;早期适当下床活动;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133-02
对于产妇来说,分娩方式主要有阴道顺产和剖宫产两种,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选择剖宫产方式的产妇数量越来越多,剖宫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的优势比较明显,很大程度上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和压力。但是剖宫产属于创伤性手术,在操作中,会激活凝血功能,所以在术后,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在分娩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妇数量在增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产妇来说负面影响比较明显,需要及时进行诊治,避免病情恶化,出现肺血栓栓塞情况,危急到生命安全[1]。全面护理在实际应用中,能对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对应的预防,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基于此,本次实验主要分析的是剖宫产产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全面护理发挥的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选择本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妇2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140例。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1.2±1.6)岁,孕周时间33~42周,均值为(37.5±3.2)周;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1.1±1.8)岁,孕周时间34~41周,均值为(37.3±3.4)周。通过比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并不保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选产妇为剖宫产分娩方式;产妇以及家属对于本次试验知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基础疾病;拒绝参与此次实验;有精神病史,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产妇的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按照剖宫产流程做好相关工作;严密监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检查产妇的伤口情况,并对产妇进行翻身等动作上的指导;嘱咐产妇多喝水;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服用改善血液微循环药物。
1.2.2观察组(全面护理)(1)在产后第一天,就要及时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做好心理上的评估,根据产妇的实际心理状况,对产妇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减少不良情绪的出现,在出问题时,要及时给予产妇解答,并关注产妇心理变化动态,多沟通交流,尽可能地消除产妇的心理负担。在沟通中,要重视家属的参与,家人要对产妇进行对应的疏导,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2]。(2)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告知产妇在术中容易出现的风险等情况,尤其是在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对应的预防措施。(3)做好预防干预,指导产妇为卧位,在下肢放置软垫,并将下肢抬起30度左右,屈膝关节15度,更好地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并对产妇的肢体等部位进行对应的按摩,从下肢远端到近端,在按摩中,要观察产妇的面部状态情况,合理选择力度,避免力度过大,增加产妇的疼痛感受,改善微循环,对产妇的卧床姿势进行对应的指导。(4)在术后,产妇要回到病房去枕平卧,在6小时内要适当增加运动量,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选择,出现出血或者不舒适立即停止,在运动中,对产妇进行对应的指导,腿部运动:产妇为仰卧位,双臂自然摆放,两小腿绷紧,脚尖朝前、朝后,一紧一松,踝关节同时向内或者向外旋转,一腿与身体垂直,然后缓慢放下,然后换另一只,举起放下;抬臀动作:双臂自然摆放,屈腿规律性抬高抬高臀部,离开床面,抬臀同时进行缩肛运动;膝胸动作:胎头看胸腹部,左手触摸右侧膝盖,然后缓慢放下,换手触摸左侧膝盖;伸展运动:双上肢向上举,越过肩部、平展、后直放在身旁[3]。(5)健康指导,护理人员与家属和产妇进行健康交流,讲述身体功能的恢复方法等。宣教饮食方面的相关内容,在术后6小时可以给予流质食物,肛门排气之后,进食稀饭,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适当吃一些水果。(6)出院指导,在满足出院条件后,要对产妇进行健康方面的宣教,嘱咐产妇定期来院检查。
1.3指标观察在护理中,记录产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并对静脉血流峰速和平均血流速度、住院时间进行检查和记录。根据焦虑、抑郁评分量表(SAS、SDS)对产妇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产妇的心理状态越差。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21.00软件进行统计學处理,均数±平方差(x±s)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χ2与t值检验,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指标对比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静脉血流峰速和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更少,住院时间更短(P<0.05)。见表1。
2.2心理状态评分护理前,两组产妇的指标评分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来说,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的产妇数量越来越多,剖宫产方式在操作上,对产妇的身体存在创伤,容易激活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不良事件的出现[4]。在研究中发现,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原因较多,产妇在妊娠期间,子宫变大,下腔静脉以及髂静脉出现持续性的压迫,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发生障碍,压力在不断生升高,此外很多产妇的住院时间较长,缺乏必要的活动,血液在身体中,运动不通畅,增加血栓出现的可能性[5];在剖宫产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会对局部肌肉压力松弛情况产生影响,导致血液回流受到影响;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产妇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在出现心理问题,身体内分泌会出现障碍,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对产妇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延长术后恢复的时间,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针对于此,在分娩期间,需要给予产妇全面护理。在全面护理模式下,能给予产妇更为合理的护理安排,包括饮食、心理、健康教育、运动等,很大程度上改善产妇的肢体血液流通情况,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可能性[6]。对产妇进行运动指导,能加快肌肉功能的恢复速度,增强肌肉能力,加快血液的流通速度,避免静脉血液出现回流,在运动中,也能减少血液瘀滞出现的情况;对产妇进行身体上的按摩,对体位进行对应的指导和干预,也能改善产妇身体血液的流通;对产妇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能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消除产妇的顾虑,避免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更为地稳定内分泌状态,而且能提升产妇的配合度,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护理工作;对产妇以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提升产妇对不良事件等难问题的重视程度,积极做好对应的预防;对产妇进行饮食上的指导,建立更为科学的饮食方案,能改善产妇的身体素质,实现营养物质的均衡吸收,合理的饮食能对血液进行稀释,保持大便的通畅,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静脉血流峰速和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高于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在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综上所述,全面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能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让给产妇获取到更为满意的护理服务,在实际护理中,要重视。
参考文献
[1]朱雪梅.不同方式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5):809-811.
[2]乔艳妮,杨洁.拜阿司匹灵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海南医学,2019,30(15):1956-1959.
[3]赵新莉,范利.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2):76-78.
[4]杨光,王会芝,朱培静,等.气压治疗仪对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3):104-107.
[5]尚清,邢小芬,李军霞,等.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8,18(6):74-76+87.
[6]蒋晓颖,赵雪卉,张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3):469-470.
[7]王凯,相元翠,栗浩然.低分子肝素钙防治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1):1569-1572.
[8]王云秀.中西医结合多模式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6):1066-1067.
作者简介:刘欢(1986.12-),女,汉族,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