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效果分析

2021-01-01 11:24陈玉细
考试周刊 2021年88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能力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通过这几年对新课改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五种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各种教学模式的适用对象。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教学方式的改变会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文章阐述在这些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中,会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对应变化。

关键词: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地理课堂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立德树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从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出发,新课程的现代学习方式的理念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根据笔者这一阶段对《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这本书的学习,并且看了一些杂志、报纸及相关书籍,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地理教学模式的一些看法。当然,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学模式的转变。先来看看几种地理教学模式。

一、 常见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是以教师讲述为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地理教学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大致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課——讲解新课——巩固新课——检查反馈。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最古典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对传授知识来讲,效率较高,是最经济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动作用和主体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大致是:提出要求——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这种模式在现代课堂也有所体现。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比较有弹性和针对性。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师的职责由系统讲授改为定向指导、重点辅导、难点讲解,而且还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些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应变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学生来说,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性、纪律性,否则难保课堂不会变成“一盘散沙”。

(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程序大致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提高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但这也要求教师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创设情境和设计教学策略。

(四)咨询——研究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强调理论与实际,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大致是:提出课题——设计活动——收集资料——研究课题——总结评议。这种教学模式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聪明才智;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统一,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但这对教师要求高,难度大、费时间。

(五)分层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年段为单位进行分层,另一种是在班级里将学生进行分层。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思想、素质教育思想、邻近发展区理论等。

这种教学模式的大致实施程序与策略如下:1. 将学生分层——如分为A、B、C三个层次,这种划分是动态变化的,能上能下,教师要不断鼓励和帮助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这种分层的原则可以是学生自愿选择层次,也可以是通过考试进行非自愿的分层。2. 将教学内容分层——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三个层次的学生情况,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符合所在层次能力的问题,达到“设疑激趣、提高能力、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效果。3. 将作业分层——分为书面作业(一是必做题、二是附加题、三是自选题)和实践活动题。4. 将考试分层——试卷中A、B、C三层学生的题目明确。比如,A层的同学在完成规定的题目之后,另外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B层同学只做规定的题目;C层同学只做一些基础题。

二、 五种教学模式的适用对象

在第一部分,笔者列举了五种常见的地理教学模式,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这要视学情、班情、校情而定。同时,采取何种教学模式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要视教材的内容和实施教学模式的难易程度及现实因素而定。如,有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由于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宜采用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如选择性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这一章的内容非常抽象,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几何基础,内容难度大,重要知识点也多,采取讲解——接受教学模式比较合适。再如,“大气的运动”,这一章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过程,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需要学生系统性的学习,比较适宜采取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而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可以采取咨询——研究教学模式,这一章节内容体系完整,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入手。而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则可以采取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因为学生有前面农业区位知识的铺垫等。还有一些内容跟现实的联系比较密切,可以采取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如“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可以拓展到“山谷风”“海陆风”,沿海的“民工潮”到“民工荒”等。而对一些还有待探讨,未有定论的内容,或者说比较开放性的问题,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可以采取咨询—研究教学模式。如对浙江省“温州模式”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的讨论,以及如何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者和谐统一,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探讨,探索地外文明(外星人UFO)等。而对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该说这种模式适合于任何学科,但实施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学校、班级、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商议,才有可能更好的实施。

地理学习中,各种类型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也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教学来说,教师也应采取不同的模式,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同一堂课,也可以穿插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在不同的年段,教学主导模式也应有所区别。如高一年以常规课型为主,可以多使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争取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高二年以复习课型为主,第一种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和第三种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用得较多,复习课力求精讲精练,管中窥豹,以小见大,事半功倍。高三年以讲评课型为主,第一种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和第二种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用得较多,面对高考,从容不迫,“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 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模式的变化,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不同的课型实行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有所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主动性提高

主动性是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表现在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教师通过有意识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成长有机联系起来,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让学生自觉承担起学习的责任,从而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二)学习的合作性、探究性加强

合作是学习交流、获得多种信息的必要手段,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素质。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

合作学习最常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通过合作学习,形成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使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更好的实现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发展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学习乐趣的体验性、独特性提高

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体会到更多学习的乐趣,独特性也更加明显。体验是指有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性的培养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而独特性是指学生独特的个性,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可以说,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方式都不相同。要避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差异,为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四)学习的质疑性、求知欲增强

在教学中,通过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变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超越教师,正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比如,在配套练习中,有一些参考答案或题目有一些疑问,笔者就采取“大家来找茬”的活动,学生踊跃参与,气氛热烈,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也都对此知识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独立性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古代谚语说得好:“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要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最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离不开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也离不开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式。因此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实践,碰到困难时不气馁不退缩,发挥集体的力量,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0-102.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90-93.

作者简介:

陈玉细,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模式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有趣的分层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