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2021-01-01 07:47卢炳琪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陇南编码村民

文/卢炳琪(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作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二者的共同目标都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从事农业生产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1]陇南市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体推进,结合当地特点,促使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陇南模式”提质转型[2]。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

(一)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美丽乡村建设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其所形成的有效农村生态治理措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支点。[3]

其次,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在不断提升村民道德认知水平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农民的建设潜能,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组织保障。

最后,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实现生活富裕的关键是产业兴旺。[4]美丽乡村通过调整和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加速三产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为脱贫致富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乡村振兴战略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完善深化制度改革和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为美丽乡村建设破除根本性发展障碍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同主体和市场投身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创新人才使用机制、集聚社会各界参与乡村建设等多渠道来加强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在金融保障方面,逐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完善投融资保障体系,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在绿色保障方面,能够提高乡村综合环境治理能力,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质化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联系,依托Nvivo11 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编码。我国扎根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起步相对较晚,最早的扎根理论研究文献为陈向明教授撰写的《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扎根理论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5]根据有关学者提出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步骤,可将其大致分为前期准备、收集数据、分析过程、撰写相关资料、进行排序及论述概念、撰写成稿等6 个阶段。原始数据的逐步编码是所有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三个层次的编码。

一级编码也叫做开放式编码,这一阶段鼓励研究人员尽可能朝着开放式的思想,对收集到的无序的原始数据根据其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状态进行登录。一级编码一开始登录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随着研究的进行,登录的范围逐渐缩小直到登录的码号出现饱和为止。二级编码也称主轴编码,此阶段的任务是建立主范畴与子范畴之间的有机联系,表明原始资料之间以及资料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三级编码也称选择性编码,此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性深入分析,将已经发现的所有概念分类都集中在核心类属上,这些核心类属的码号将成为今后分析的焦点。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

(一)研究对象

为了得到真实可靠的一手原始资料,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确定访谈对象。在陇南市礼县城关镇中梁村、北关村和石岭村分别随机抽取村民3、3、2 人,用N1 到N8表示,抽取当地乡镇干部2 人,用N9到N10表示,抽取三村村干部各1 人,用N11到N13表示;在陇南市西和县姜席镇曹沟村、董堡村、下胡村和杨湾村分别随机抽取村民4、4、4、3 人,用N14到N28表示,抽取当地乡镇干部2 人,用N29到N30表示,抽取四村村干部各1 人,用N31到N34表示;根据研究领域,联系了甘肃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长期研究农村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2 人,用N35到N36表示。与访谈对象实际访谈的形式包括一对一深度访谈和一对多集体访谈(见表1)。

表1 受访者情况一览表

接下来,确定填写调研问卷的对象。本步骤主要选取陇南市武都区农村村民150 人、乡镇及村干部20 人,陇南市西和县农村村民300人、乡镇及村干部40 人,陇南市宕昌县农村村民100 人、乡镇及村干部20 人,陇南市礼县农村村民250人、乡镇及村干部30 人,陇南市两当县农村村民200 人、乡镇及村干部20 人,以及兰州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长期从事农村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10 人,以上共计1140 人,采用实地、微信以及问卷星平台有奖填写等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访谈内容与调研数据的采集

主要采用开放式的访谈方式按照5 项主要指标(见表2)进行访谈。在实际访谈中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方式涉及的访谈对象包括村民、相关干部和专家学者,总计对16 人进行了每人访谈时间约为20 分钟的“一对一”深度访谈;第二种方式涉及的访谈对象主要包括村民和相关干部,总计对20 人进行了每组讨论时间约为50 分钟的“一对多”集体访谈。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原始记录反馈给发言人进行校正,最终保留了准确的原始记录和第一手数据。

表2 实际访谈内容主要指标

最后,在采用一对一方式访谈的16 人和一对多方式访谈的20 人中,分别随机选取12 人(约3/4)和15 人(约3/4)的访谈稿,用于编码分析和建立机制模型。在两种方式的访谈中,剩下的四分之一访谈稿用于理论饱和度的验证。

在调研问卷设计和回收分析阶段,针对来自武都区、西和县、礼县省、宕昌县和两当县,以及兰州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共计1140 人进行了问卷调研,共收回问卷950 份,有效问卷83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2.80%。为了达到与实际访谈一致的效果,问卷中题型的设计主要采用了开放式题型,题目包含了以上5 项内容。

四、资料分析及模型构建

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依托Nvivo11 软件操作程序,对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进行逐级编码分析,分析现阶段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推进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机制。

(一)开放式登录(一级编码)

将收集到的分散原始材料打散并形成初始概念,再以不同方式将打散的资料重新组合并从中发现新的见解。具体来说,完成一级编码的方法是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重新查阅并进行分析,依托Nvivo11 软件对码号原始资料中的原话进行整理提炼,给每一个码号命名,并赋予原始资料初始概念,进而对其进行类属化。[6]笔者对36 名受访者以及调查问卷的原始记录进行了整理分析,在进行大量总结后,分析整理归纳出了每一个人的主要意思,对于多人提到的同一个结论或多人提出的表达意义相同及相近的部分进行了总结归纳。经反复分析和对照,一共提炼抽象出了19 个初始概念,将其进行范畴化处理后,共合并集成为7 个变量类属(见表3)。合并集成的这7 个变量类属即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的主要路径。

表3 开放式登录(一级编码)范畴化

(二)关联式登录(二级编码)

对合并集成的变量类属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反复的思考和研究,从而合并整合出更高层次的类属,即为主类属,并确定相关类属的性质和维度归属。[7]在开放式登录阶段合并集成的7 个变量类属基础上,再次进行整合分析和主观类聚,最终合并提炼为4 个主类属(见表4)。

表4 关联式登录(二级编码)形成的主类属

(三)核心式登录(三级编码)

在所有经过提炼的分类中,通过系统研究和反复比较分析来选择“核心类属”。原始资料的分析只集中在与核心类属相关的编码上。核心类属能够将所研究的大部分成果包涵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之内,具有统领性。[8]

在本研究中,首先对初始概念进行反复比较进而提炼出了类属关系,而后经过分析研究找到已经提炼的各类属关系中蕴含的核心类属关系,最后整理归纳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的四个主要路径,并发展出两条扎根理论:一是乡风文明建设和财政机制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陇南市建设美丽乡村的必要条件;二是顶层设计规划和科学管理是陇南市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建成美丽乡村的充分条件。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文采取的访谈和调研问卷两种方式所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一对一访谈中还是一对多讨论中,均在初始时预留了四分之一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具体检验操作方法是:对预留的受访者访谈记录按照扎根理论的研究程序再次进行逐级编码,梳理分析预留的四分之一访谈记录经过重新处理后会不会出现新的资料或概念。经过检验发现,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建立完善的机制、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评价制度、推进文化建设、增强资金实力等7 个类属和顶层设计规划、科学管理、乡风文明建设、财政机制等4 个主类属都没有新的资料或概念出现,表明所构建的作用机制模型中的类属和主类属都已经达到了饱和。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顶层设计、优化布局

美丽乡村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协调布局,任何违背农村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的行为都会使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9]。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既立足于当地特色,又实现多规合一。同时坚持统筹性思维和顶层设计理念,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具体实施层面,首先要做到“规划先导”,以规划指导建设。各地区要因地制宜,与实际相结合,形成科学经济的规划体系和一体化发展格局。其次则要从加深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的融合入手,促使特色人文资源助力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当地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最后,合理衔接不同规划。这需要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进行科学整合,形成科学经济的规划体系和一体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二)科学管理、长效运行

首先,应以广泛采纳人民群众意见为基础,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保障力度,制定出与乡村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并在执行中加大监管与奖惩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既要坚持“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选拔制度,选拔出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乡村干部,又要规范村干部考核管理机制,通过动态监管,根治村干部管理脱节、权责不明晰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最后,建设工作应按照“村委积极引导、村民全员参与”的原则,一方面构建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存的管理制度,提高群众的技术本领和思想认知水平,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应加强村委建设主体责任,应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重点,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应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对村民的重要意义,调动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增强村民的责任感和自觉性。[10][11]

如果相关政策制度没有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无疑是“空中楼阁”。建设主体在构建工作责任机制的同时,也要构建工作监督机制,才能保证相关政策的落实和工作机制的长效。

(三)固本培元、树立乡风

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也是国家发展最持久的力量。加强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村级文明建设。一方面积极开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开展新乡贤文化进校园、红色革命教育、戏剧进村庄等主题活动,打造各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名片。[12][13]另一方面开展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记录形式,开发和传播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建立一系列民俗旅游村、民俗生态博物馆、历史文化展示馆,加强对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使乡村成为具有历史记忆的精神家园。

其次要提高村民精神文化水平。一方面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乡镇及文明单位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让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活动。另一方面立足农村生活实际,对村民进行思想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栏、文化墙、思想讲堂以及文明一条街等阵地,培养村民在节俭节约、孝老爱亲、睦邻互助和诚实守信等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四)加大投资、严格管控

美丽乡村建设要以资金支持为前提、资金管理为保障。首先,在资金支持方面,应以发展当地农村经济为主,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为辅,大力增强乡村集体经济实力。一方面通过新农村土地制度政策引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模式提升农民收入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吸引工商资本的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筹集大量资金,实现多领域协调发展。在资金管理方面,则应以制定的预算经费管理制度为原则,科学规范地制定资金预算。其次,要将制定好的资金预算具体落实到各个村级单位,依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量入为出。最后,根据各单位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征求群众意见,以此来达到加强资金监管的目的。[14][15]

猜你喜欢
陇南编码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生活中的编码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Genome and healthcare
A Study on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Oral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