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华玲
糖友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这种人:你说吃药,他说有副作用;你说打胰岛素,他说会上瘾;你说控制饮食,他说活着还有啥意义;你说加强运动,他说懒得动、没时间。有些病友成天忧心忡忡,觉得命不久矣;有些人过于乐观,不配合治疗;有些人治疗挺积极,但是不用医生开的药,只信“偏方” “神药”。这样的人,不仅自己控不好糖,还会给周围的病友带来“负能量”。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沈洁提醒,遇上这几类“糖友”需注意:
杞人忧天型。确诊糖尿病后,一些悲观的糖友以为得了绝症,周围的病友也受其影响沉浸在恐惧和担忧之中。这十分影响患者的治療,很多患者被搞得精神紧绷,时刻都想着生病这事,四处乱求医问药,或者擅自缩减饮食、强化运动等,不仅血糖没控制住,还容易增添新的疾病。
讳疾忌医型。有些糖友认为服用降糖药副作用大,总念叨“是药三分毒”,私自减药量甚至停药,或者擅自买一些道听途说的保健品替代医生开的药,导致血糖控制不好,病情恶化。
危言耸听型。 “打胰岛素会上瘾,打了就停不下来,会跟一辈子。”这个说法导致很多本应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不论医生如何解释劝说,就是死活不用胰岛素。对于早期应用胰岛素就能保护一些残余胰岛B细胞功能的患者,有这样的“损友”在身边,会错失延缓病情进展的最佳时机;而那些靠口服降糖药物已经不能控制好血糖的糖友,若拒绝使用胰岛素,病情容易很快恶化,并发症也难得到控制。
及时行乐型。有糖友觉得,控制了饮食,活着没意思;总运动,又太辛苦。他们最爱说,不痛不痒不用治,潇洒快乐最重要,不仅自己不行动,还把这种想法传递给身边的病友。结果就是血糖越来越高,并发症也早早地找上门。
以己及彼型。有些糖友觉得自己吃某种药血糖控制得还行,便极力劝说其他病友也买来吃。临床上有不少因为自行购买降糖药服用,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
其实,摆正心态是糖友面对糖尿病的第一课。面对慢性病,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对糖友而言,若身边有常常传递“负能量”的病友,最好敬而远之,千万不要被他们的错误观念、行为影响。(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