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以财经商贸类“财务会计”课程为例

2020-12-31 06:19张乐天芮志彬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银行存款财务会计实训

张乐天,芮志彬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的出台及自2010年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已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举办,极大提升了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水平,对照新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也应该清晰认识到,与技术发展速度及学生学习需求相比,整体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在资源收集、技术应用、内容编排、组织实施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结合新时代背景,高职教育的教学要始终坚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条主线,充分整合社会、教育、信息、专业、课程、实训、教师等资源,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体作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专业课程设计与实施质量。

一、新时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路径

作者结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高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的相关内容与近年来积累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做法,通过梳理总结研究得出,课程的具体实施是以教学设计为前提,教学设计合理,整体组织与实施质量就更高,课程就会受到学生青睐,学习效果就更好。

(一)基本设计思路

结合新时代和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教学设计需首要关注到经济社会变迁、产业转型升级、信息技术发展、教师能力素质、学生学习需求等关键问题。再借鉴原有设计中“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怎样开展教学实施;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提升方向”的基本思路框架,深入思考如何在保证课程顺畅有效实施前提下,围绕新时代产业、企业、岗位需求变化,不断整合信息化学习资源,丰富拓展学习内容,借助信息化平台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式学习需求,使学生在收获更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二)设计思路的再深化

新时代信息化教学对于教师的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不断突破传统迭代深化教学设计成为教师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开辟出新的疆土。以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为例,在内容上,该领域已经形成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此类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需求变迁等联系密切,在授课过程中除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对接行业和企业发展变化要求,不断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在模式上,借鉴原有完善的做法,同时结合新时代要求,充分利用技术资源,打造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信息技术+教育”全新教学模式。因此就需要每位教师从课程入手深入思考,围绕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学生习惯,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内容和师生学习应用中,有针对性地对原有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改造和提升。

(三)聚焦能力目标的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在新时代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引下主动思考,以培养学生劳动素质、技术技能为主线,教学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分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层级,分别是对应于三大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首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围绕能力目标进行研究,分析学生应当掌握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借助什么样的信息化手段使能力目标所要求的内容更加直观的表现。在能力目标基础上搭建知识架构,理清达到能力目标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确定知识目标,信息技术如何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灵活展现也是教师在设计要考虑的。最后,结合实习实训和岗位职责要求,确定职业素养目标,而针对职业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围绕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代入感。

教师在合理规划出教学目标和使用的信息化手段后,应结合目标深入思考“教学重点难点”这个问题。简单说,教学的重点就是在已经明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掌握众多的学习任务中,教师应首先梳理出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教学的难点就是结合教学经验并提前预设出的问题,这些预设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会遇到或产生学习瓶颈,这些问题在理论上难于理解,在技术上难于掌握。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有效的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便于教师更容易课堂教学的实施,同时便于学生对于课程重点难点的迅速掌握,通过设计和实施的有的放矢大幅提升“教与学”之间知识与技能的传导速率。

二、新时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组织实施

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近年来信息化教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对于信息化教学理念上认识不清,信息化手段使用上出现偏差,信息化资源选取上不够到位等,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思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理念,一切教学行为从学生需求出发,确保信息化教学发挥最大作用,学习效果达到最优。

从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上段所述的教学重点难点的自身属性,特别是结合高职财经商贸类课程的特点,它的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又不同于对应一产与二产的高职专业课程,其专业课程对于综合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同时在实践中涉及很多业务流程且存在为特定客户服务功能。单纯针对重点难点使用讲授式教学,学生很难听得清楚,学得明白。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内容又多为服务过程并不产出实际产品,理论转化实践这一过程变现不明显,多以模拟真实工作情景,学生角色扮演等形式替代。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由于难以具象且无法直观表现导致了内容教师不好讲,知识学生不好学,毕业生企业不好用的困境。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结合信息技术在资源数据信息丰富、多媒体互动性强、容易创建情景式环境、学生参与度高、拓展学习时间地点等诸多优势,长期存在于高职财经商贸类人才培养的困境将被有效解决。

(一)结合学生学习习惯采用三段式教学组织实施

教学重点难点精准定位后,教师要高度关注怎样组织实施教学。主要是选择适合课程的教学策略,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实践并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多数高职学生在前期学习习惯养成阶段,没有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他们习惯于所有知识都来源于课堂的教师讲授,但课堂讲授的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能够建立这个习惯,同时又可以增加学生在这两个时间段的学习粘性,信息化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基于改造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想法,“混合式教学”被使用越来越多,其主要设计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将教学环节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迁移”三个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阶段。借助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学习任务清单和课程教学资源,如电子课件、微课视频、课前作业等,由学生自主完成在线学习,并进行在线测评,便于教师进行数据统计和汇总,掌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教师给出课前预习阶段的内容要简单易懂,便于自学,尽量规避课程重点难点内容,以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阶段。主要针对课前预习内容答疑解惑,并拓展延伸本节课程知识点,针对课程重点难点部分,采用理论教授和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进行转化,制作多媒体资源相关业务流程及内容,利用条码技术与学生实现课堂实时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发生转变,主要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主。同时借助教学实训平台配合学生角色扮演形成工作小组模拟实训,通过增强学生直观感受、互动体验积极引导其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3.课后迁移阶段。教师通过教学辅助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全体学生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同时教师可将课后作业分为课后温故和拓展迁移两部分,每位同学均要完成课后温故计划相关学习内容,针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继续完成拓展迁移部分学习内容。拓展迁移部分的学习内容可以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以学生喜闻乐见且开放多元的形式,例如借助微信群建立课后研讨沙龙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针对学生课后学习难点问题,教师可借助网络直播平台进行课后集中辅导。

(二)针对学生不同情况与需求分类组织实施

根据实践教学可以发现,同一节课程,内容相同、教学环节相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同,但学生们学习和掌握的结果却不尽相同,学习效果也是大相径庭。面对问题,首先要从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入手分析。将课堂教学阶段再进行细分,建议设计多个子环节,同时应当把教学内容进行“低入多阶串联”式设计,将信息技术分别嵌入到再细化设计的全过程,通过图像、动画等资源让分类组织实施更具操作性。

1.“低入”式的信息化组织实施。针对课程进行梳理,形成简明扼要,易懂易学的人门知识,利用信息手段,形成直观的趣味性知识点,比如:对于会计凭证的了解,可以借助学习辅助平台进行游戏式学习,从而让学生宏观了解自己即将学习的专业领域概况,轻松进入专业课程领域的学习,减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畏难情绪,以培养初学者兴趣为主。

2.“多阶”式的信息化组织实施。就是把整体知识结构进行细化,特别是针对重点难点知识,可以将其认真筛选形成更小更细的知识要素点,比如:对于财务会计课程中银行存款清查工作,就可以分为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未达账项认知、种类的划分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知识要素点。每一知识要素点的内容和难度设计应该是合理的,不会造成学习行进过程中的阻力,便于学生在专业领域前行,可结合课堂和学生实际情况自由组合知识要素点形成学习阶梯。整体的设计要基于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专业技能知识的准确把握,对于例证中提出的每个知识要素点可以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进行信息化设计,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学生课堂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和教学过程中的二维码问卷访谈等调查设计。

3.“串联”式的信息化组织实施。最后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每个知识要素点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掌握的学生学习数据,利用思维导图、拓展训练和虚拟仿真实训等,针对知识点进行“穿针引线”,以把全部的要素点进行串联从而完成最后的一道工序,比如:对于财务会计课程中银行存款清查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虚拟实习实训,并将各组制作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拍照上传教师机,结合各组制作的结果,全体学生进行二维码投票分析,从而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通过实训手段对学习重点难点反复进行强化,使学生完成“从外化于行到内化于心”的学习蜕变,从而连接构建起专业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行合一”。

(三)构建诊改考评体系形成教学组织实施的闭环

教学成效的诊改和考评应该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两者是教学整体设计的关键环节。在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商贸类课程教学中,从内部看,诊改与考评工作间存在着互动性,从外部看,整体工作与社会需求及行业标准之间应存在着互动关系,行业与专业之间的动态关系直接反馈教学环节,使教师能够及时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符合从业标准。

1.教学诊断改进。结合教学环节设计,梳理总结出“九宫格式信息化教学诊改评价体系”如图2,横轴表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纵轴设计为每一教学环节的三个评价维度,分别是:教学目标、信息渠道和评价反馈。

图2 九宫格式信息化教学诊改评价体系

其中,“教学目标”是指是否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渠道”是指是否能够设计畅通有效的信息渠道,特别是课前课后两个学习环节,教师无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信息如何有效分享与沟通,信息渠道选择是否有效和通畅就更加显得重要;

“评价反馈”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实时学习的效果评价与反馈,针对财经类课程的特点,可以借助教学辅助平台完成在线考核评价,进行实时反馈,便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也能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解决问题。

2.学习评价考核。重点从了解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出发,转变原有教学设计中评价考核方式,设计全域多维考核方案。既要掌握学生学会与否,又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位。努力让学生从“学会、学懂、学明白”,转变为“会学、懂学、明白学”,真正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潜力。主要做法在设计教学评价考核方案时,利用信息手段,既关注结果性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辅助学习平台、实训平台安排多次过程性考核,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管理平台随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同时学习评价考核要引入虚拟实训、仿真实训等手段,考核学生对于整体学习的系统性掌握情况。教师也要借助院校力量,将企业从业人员引入该阶段,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手段,进行“空中课堂”连线进行适时点评和考核,形成校企双元育人和深入融合,让企业指导教师进行点评与评价,有利于教学和考核方案及时调整。

三、新时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证研究

为更加直观和有效的阐述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基于上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理念,作者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商贸类财务会计课程的一个章节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实证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为更多教师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做法和依据。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前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特点分析

结合“财务会计”第二章货币资金之“第三节银行存款”课程的特点首先进行了整体学习内容情况和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学生通过前续课程学习了解了银行存款的管理方式、常见的结算方式,掌握了银行存款日常业务核算方法,以及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方法;第二,本节课程属于课堂讲解过程中不便理解,且实务操作性强,仅通过课堂学习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第三,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加倾向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并且,课堂时间有限,对于一些接受速度较慢的同学,难以在有限时间内消化吸收新知识。

(二)结合章节内容分析研判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目标分析。第一,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银行存款清查的流程;掌握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理解未达账项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划分未达账项种类,理解未达账项对银行存款清查的影响;第二,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银行存款清查方法,对清查结果进行恰当处理,正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第三,素质目标:通过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关会计岗位从业素质,熟悉法律法规,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通过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素质。

2.重点难点分析。第一,教学重点: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原理,正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第二,教学难点:正确划分未达账项的种类。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及会计岗位需求,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本节课程单元设计。“银行存款清查”是会计岗位职责要求之一,是会计人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但是对于缺乏实务经验的学生,知识点细碎且难以与企业会计实务对接,因此,本节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开展,借助虚拟实训平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1.教学方法。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本节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微课视频资源,借助云课堂学习平台、UMU互动平台、网中网虚拟实训平台、映客直播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支持课堂教学,与学生交流互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2.教学设计思路。总体设计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

课前,针对教学目标,预先将教学资料通过云课堂学习平台发放给学生,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并进行在线测评,做到带着问题来听课;

课中,结合学生在线测评结果安排教学内容。创设企业实务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在银行存款清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导向,引发学生思考。借助微课视频、UMU互动学习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信息化教学的乐趣,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借助模拟实训平台,使学生对经济业务有深入的了解,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从实务角度分析业务流程及岗位职责,虚拟仿真实习,仿真职业体验,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迅速理解所教知识点,从而使学生、教师和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真正融合成为“教学做一体”。

课后,回顾课程整体教学过程,通过互动学习平台将本次课程使用的微课程视频、课堂练习等教学资料发放给学生,便于学生复习,布置拓展训练试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定期组织网络直播课程,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缺陷。

3.考核与评价。利用云课堂完成课前预习,通过网站对资源学习情况的统计、在线测试情况统计产生20%平时成绩。通过虚拟实训系统的自评价功能和课堂教学效果反馈测试,产生50%的平时成绩。通过课后拓展训练情况产生30%平时成绩。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

1.课前预习环节。结合前序课程内容:掌握银行存款日常业务核算;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本节课程内容选自本课程“第二章货币资金”中“第三节银行存款”,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银行存款清查”。确定本节课前预习内容:银行存款清查方法;认识相关原始单据及账簿;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主要手段是利用云课堂发布课程资源,涉及主要内容关于银行存款清查方法微课程、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微课程以及课程相关教学资料;布置学习任务,结合复习及预习结果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为保证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对前续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监控。设计在线试题库,通过云课堂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并要求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作答,系统自动统计出答题结果,找出学习的薄弱点。学生通过云课堂学习平台老师答疑专区提出问题,由老师在线答疑。

2.课堂教学环节之情景导入。情景导入之一:结合上节“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课程内容,将本次课程实训案例中“银行对账单”,与上次课程登记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在核对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即: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符。提出“哪些原因导致日记账与对账单核对不符?”问题。

情景导入之二:学生利用微信扫一扫进入UMU互动学习平台,进行现场投票。针对投票结果进行分析,部分同学认为是由于记账错误导致的,部分同学认为是由于企业和银行双方存在“一方记账,另一方未记账”导致的。观点存在分歧,教师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讲解,造成所谓“账实不符”很可能是由于存在“未达账项”导致。

3.课堂教学之难点内容的教学实施。确定教学难点:理解未达账项的产生原因,正确划分未达账项的种类。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了解未达账项的本质是由于票据传递过程中时间差导致的。对“未达账项”的概念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了解未达账项的种类。

通过微课视频,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未达账项专业词汇,对于没有实务经验的学生来说难于理解,因此采用微课动画,结合企业案例进行演示便于理解。

4.课堂教学之重点内容的教学实施。确定教学难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教师对编制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讲授,同时在重点讲解的过程中结合PPT软件动画资源,还原调节表的编制过程,使同学了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原理及编制方法。利用PPT制作动画,还原调节表编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过程,了解调节变的数据来源。同时,教师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方法制作成微课形式,在课后发至云课堂中,便于学生在课后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反复学习。

采用PPT动态演示、微课视频信息技术手段,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会计核心技能之一,也是本节课程学习的重点,此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理解原理并掌握编制方法,采用教师示教的形式能够较为直观的演示整个工作过程。

5.课堂教学之课程实训。实训内容为银行存款清查,借助网中网虚拟实训平台以小组为单位,每组2名同学:分别担任出纳和会计岗位,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案例相结合,利用虚拟实训平台,将学生带入到虚拟工作场景,体验式教学。同时,在实训平台进行电子记账、清查核对,与手工实训相衔接。

学生编制后,利用UMU互动学习平台“拍照上墙”功能分享学习成果。每组同学将编制好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拍照发到互动平台,教师屏幕实时展示各组实训成果。

学生利用手机客户端通过点“赞”按钮对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也可留言点评。教师选择点“赞”最多的成果,首先由本组自评,再由其他组补充,教师最后点评。

6.课堂教学之测验和小结。借助UMU互动学习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对本节内容学习效果进行实时评价与反馈。针对现场答题结果进行点评,及时反馈信息。

针对课上听得懂,但知识脉络不清的问题。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软件,结合课程内容梳理知识脉络。同时要求学生绘制自己的课程思维导图,形成各自的知识链路。

7.课后温故与拓展。教师借助云课堂、UMU互动学习平台、映客直播等手段,邀请学生参与在线互动,参加网络直播课。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接受和掌握程度不同,教师课后应将教学资料发布至云课堂,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根据情况完成拓展训练。学生可在线互动交流疑问,也可在教师答疑版留言,以便后续解答。定期组织网络直播课程,对本阶段学习情况进行梳理总结。

(五)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的反思

1.银行存款清查工作实务性强,为契合企业实务操作,创设实训情景,将会计理论与企业实务相结合。虚拟实习平台,让学生掌握会计实务操作的同时,了解企业中业务流程,以及岗位职责。

2.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增加教与学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参与学习全过程。

3.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在课上有限的时间内,实训过程时间相对较短,难以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使用云课堂将课程资源推送至平台,便于学生随时进行学习。此外,模拟实训平台中提供了多个企业案例,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巩固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的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微课、动画、游戏等形式呈现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还原真实工作环境,以网络课程、教辅平台等手段拓展教学时空,始终坚持“低入多阶串联”的人性化教学设计理念,配合“九宫格式信息化教学诊改评价体系”不断进行诊断改进,不断完善提升高职财经商贸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给学习者提供更好学习体验,从而整体提高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银行存款财务会计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以余额宝为例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从丢钱事件看酒鬼公司银行存款信息披露问题
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管理与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