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志,黄 波,王建林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商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近期爆发的全球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国以外贸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和国际产业链平稳运行均造成了严重影响。作为全球制造供应链重要一环,我国供应链的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简称BCM)亟需在新的不确定性环境中做进一步研究,对维护我国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来源主要集中在供应商、生产过程、客户需求、流通和环境五个方面。供应商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生产提前期、客户订货数量、原材料供应、产品产出期等变化对供应商交货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整体性能;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主要因制造商生产计划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条件和预测生产环境改变存在偏差,会增加所需相关库存的投资,降低对下游客户的服务质量;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主要受客户需求的预测偏差、购买力波动和消费者心理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供应链不同节点企业间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息扭曲和放大效应,是最根本的不确定性;物流配送的不确定性主要受供应链链式结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配送体系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因政策、自然灾害、气候条件和突发事件等因素影响,给供应链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研究层面,BCM从上世纪70年代的容灾恢复计划开始,1997年国际灾难恢复协会(Disaster Recovery Institute International,DRII)率先建立了业务连续性行业的国际标准,发布了业务连续性专业人员所需的执行惯例,标志着BCM的实施方法达成了基本共识。2000年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先后推出了BCM国家标准。2012年,业务连续性管理国际标准ISO 22301及ISO 22313正式发布,标志着BCM应用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国内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BCMS)的标准起步较晚,截至目前,我国主要研定了GB/T 30146—2013《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GB/T 31595—2015《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指南》和GB/T 35625—20173《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业务影响分析指南(BIA)》三项国家标准。
在应用层面,BCM最早应用于信息系统容灾恢复方案,金融业是主要应用载体,后期逐步推广到整个供应链管理范畴。例如:在我国金融系统CNAPS中,通过国家和省会处理中心两级链接,采用专用通信网络,建立了以地面通信为主,卫星通信备份为辅的BCM机制;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世界500强企业IBM采用主备容灾方案,利用虚拟化存储直接异构接管或者存储镜像卷技术,实现在网异构存储的资源整合,存储空间扩展和利用更方便;华为拥有自己的BCM体系,是国内供应链BCM实施的领先者,联合IDC发布了《双活数据中心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代保障业务连续性》白皮书,在应对美国贸易制裁过程中,充分体现出BCM体系在公司业务连续性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由DRI发布并演进的10个国际惯例:项目规划启动与管理、风险评估与控制(RA)、业务影响分析(BIA)、制定业务持续策略、应急准备及响应、编制和贯彻实施业务持续计划、认知与培训计划、业务持续计划的演练、审计和维护、危机沟通和外部机构的协调。
国内外学者多从供应链风险角度,对供应链整体运行情况做针对性分析,BCM应用还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信息系统风险防控,很少从BCM视角诠释供应链运行的风险预防和灾后重建研究。同时,缺少具有行业指导性的BCM应用范式,尤其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如果没有参照的行业性BCM应用范式,很难制定出符合自身的BCM管理体系;很多企业将BCM与灾后恢复计划(DRP)、应急管理内涵混淆,由于缺乏必要的系统性风险预警,一旦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主营业务中断,很难在短期内恢复。
在北美、欧洲、日本、新加坡等BCM发展较成熟的国家,不仅有BCM相关标准,同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表明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进入到供应链创新时代”。随后的2018-2019年,我国先后有21个省、直辖市和地级市发布《关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已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目前还未建立BCM的相关法规,各类组织机构、企业在非强制要求下,通常缺少主动构建并实施BCM体系的积极性。
BCM是在实践中总结得出理论体系,作为典型的实践科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人才培养和BCM体系认证目前主要由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下设的BCM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灾难恢复协会中国分会(DRI China)等机构负责。从上述2个专业机构官方信息不难发现,目前在推进开展BCM相关企业认证、BCM体系运维人才培训数量不多,与其它相关ISO认证和人才储备相比,BCM体系人才整体储备仍在初期阶段。
①进一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供应链管理创新。
在国家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出台相关扶持供应链管理和创新的政策,通过政策引导、立法等方式鼓励行业协会、有实施BCM经验的行业企业率先推行BCM体系建设;通过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发展环境的BCM行业标准,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构建BCM体系,并在业务可持续性方面进行创新发展。
②在重点核心技术和关系国计民生重要领域重视BCM体系建立。
国家和社会应在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关系国计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强BCM体系建设,关注供应链风险。无论是针对我国核心科技领域的贸易摩擦,还是近期的新冠疫情导致全国大部分产业供应链短期中断,都在提醒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BCM体系建设,有效识别早期风险,降低和减少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保障我国重点产业领域的供应链安全。
③尽快支持专业机构建立符合国情的BCM执行标准。
我国大部分机构和企业目前仍在沿用最多的是ISO 22301及ISO 22313相关标准,国内由相关学会建立的标准多应用在信息系统恢复层面,目前还未在供应链业务连续性管理层面出台相关的标准。建议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应尽快开发适用于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色的供应链BCM国家标准。针对当前相关标准和法规不健全的现状,当务之急是尽快树立各类组织机构、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风险意识和科学对待BCM体系,为供应链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①提升BCM战略到管理层面。
企业作为我国供应链创新的主体,更多企业应尽快将BCM体系纳入到公司的管理层战略,组建BCM体系实施小组,加强BCM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梳理企业核心业务,评估面临的潜在冲击和冲击可能造成的影响,可采取减小影响的相关措施等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严格按照BIA-识别关键活动-识别业务连续性资源需求-RA-确认应对方式-确认标准程序建立BCM体系。
②BCM融入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中都应具备应对危机的计划和措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BCM体系的运维,在企业文化中融入BCM管理思想,确保业务的可持续性,不让BCM演练沦为走过场。在建立BCM文化时,仅建立BCM计划、程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长期的教育培训及倡导,让参与者了解业务连续过程。主要的方法有:组织内高层领导的支持、明确责任分工、BCM认知的不断提升、全员BCM技能培训、切实的演练等措施,建立企业自身的BCM长效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灾备恢复系统,升级并完善到企业供应链BCM规划中,避免二次投资,降低企业业务连续性维护成本。
我国大中型企业较为常见的灾备恢复系统,目前已细分为数据级(数据同步)、应用级(应用接管)和业务级(非IT因素),为企业施行BCM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通过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非传统IT因素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会有更多的企业重视灾备前期的风险识别和整个体系的运维,需要扩展到BCM体系来帮助企业认知风险、规避风险和灾后快速重建业务体系,企业在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同时,必将充分认识到融入BCM体系能帮助供应链的平稳运行。
21世纪以来,全球竞争进入了新的格局。自然环境恶劣、罢工、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仍然困扰着全球供应链企业。与传统信息系统灾备恢复相比,目前企业的全球供应链正在面对更多诸如非IT因素影响。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人”是整个供应链运行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例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只有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制造企业由机器代替人的生产场景,面对的冲击相对较小。因此,我国的加工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会加速转型升级,企业已充分认识到,越是智能化程度高的生产场景,对BCM体系执行越有利,越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抗风险能力。
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C端消费者转变到线上交易。而这一波疫情之下,包括在线办公在内的B端正逐步实现数据化和在线化。业界认为,随着在线办公生态的成熟,将进一步培育用户习惯,推动企业数字化进程。根据百度热度指数,远程办公搜索指数今年2月份同比增长491%,环比1月份增长317%。疫情导致企业用户对在线办公平台的激增需求,必将带动整个企业办公生态的升级。而整个在线办公生态的成熟,必将给BCM体系执行带来便利化,有利于灾后供应链体系运行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