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
储能技术是实现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普及应用和智能电网建设所急需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规模化储能及电动汽车技术的推广应用,锂资源紧缺问题可能成为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最大障碍。相比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的优点。因此被赋予厚望。近几年来,钠离子电池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如火如荼,成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的研究热点。
我们有幸采访了钠离子储能领域领军人物,《物理化学学报》“钠离子储能材料和器件”特刊客座编辑余彦教授,为我们分享她对钠离子储能的真知灼见。
问题1: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科研工作?
回答:我们课题组致力于研发新型高效的储能材料及器件,包括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钾离子电池等。主要是发展新型电极材料,通过对电极材料的微纳结构设计以及可控制备方法的发展,实现电池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提升并明晰其构效关系,期望推动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发展。
问题2:如果您没有走科研这条路,您现在会干什么?如果重新选择,您还会继续做学术研究吗?
回答:如果没有走科研这条路,可能会去做中学老师。高中的时候父母最期望我能做个中学老师。如果重新选择,我还是会继续做学术研究。
问题3:是什么原因促使您选择钠离子储能作为您的研究课题?您对于未来的钠离子储能研究的兴趣点在哪里?
回答:其实我从博士阶段就一直从事二次电池相关电极材料领域,直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仍然坚守在这个领域。最近课题组的重心转到钠离子和钾离子电池领域。因为锂资源在全球的储量匮乏且分布不均,造成锂离子电池相关电极材料的价格不断攀升,所以发展价格低廉的新型电池迫在眉睫。未来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兴趣点仍然会是发展新型低成本高容量的电极材料。固态钠离子电池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问题4:对于您发表的著作,哪些是令您最骄傲的?
回答:其实每篇发表的文章都凝聚着学生和我的努力。如果非要选择其中一篇,可能是一篇关于芦苇叶用作电极材料的工作(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5,54, 9632–9636. doi:10.1002/anie.201503150),让我感受自然的伟大。
问题5:可否请您简要介绍中国钠离子储能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展望?
回答:目前中国钠离子电池发展的现状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电极材料方面仍需突破,目前的电极材料体系在规模化生产之后其成本优势还不够明显。除此之外,低成本电解液体系的发展仍然需要加大力度。
问题6:科学工作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格才能使自己的研究保持卓越?
回答:我个人认为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品格包括:敏锐的科研触觉、坚忍不拔的个性、淡定从容的心态和不断求索的科研精神。
问题7:科学工作之余,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回答:我科研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看电视剧。有时候觉得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从电视剧里面常常能学到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