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天富
(德阳市中江县永兴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德阳 618111)
山羊在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初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个别抵抗力较低的山羊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症状,病羊的机体逐渐消瘦,生长发育缓慢,随着布鲁氏菌的进一步发展,病羊可能向淮南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布鲁氏菌病对于妊娠的母山羊危害相对较大,会导致母山羊流产,且流产的胎儿多为死胎,据统计,在初次怀孕的母山羊在感染布鲁氏菌病后,其流产率能够占到流产母山羊的总数的56.6%[1];并且,母山羊在感染布鲁氏菌后其阴道内会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且伴有强烈的恶臭,严重影响母山羊的生长发育及妊娠情况。而公山羊在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会出现阴囊下垂,两侧睾丸和附睾重大的现象,轻触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痛感,公山羊站立时后肢张开,如公山羊在感染布鲁氏菌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容易影响其生育能力。此外,个别山羊在感染布鲁氏菌病后还会出现关节肿大、关节炎和滑囊炎等症状,部分年龄较小的幼羊还有可能出现后肢麻痹、行走不便等情况。
针对山羊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四个步骤[2]。
取患病流产胎盘的绒毛叶组织、流产胎儿的胃液或阴道分泌物作为膜片,用改良柯氏染色法进行镜检,在显微镜下可见布鲁氏菌的菌体呈现橙红色,形状一般为杆状或短杆状,将培养物图片使用革兰氏染色镜进行镜检,可见细小的阴性球杆菌。
在无菌环境下采集流产胎儿的胃液和阴道分泌物,将其接种于血清葡萄糖琼脂的培养基上,置于温度37T的恒温培养箱中,三天后可见湿润、光滑的圆形灰白色小菌落,随着细菌培养时间的加长,菌落不断扩大且颜色逐渐变深。
使用本菌触酶试验结果呈现阳性,糖发酵,甲基红试验、维培试验、吲哚实验、柠檬酸盐利用反应结果均呈现阴性。
对患病山羊进行静脉采血,将8-10ml/只的试管分别进行分离血清处理,在56T的环境下高温灭活30min,在4T的温度下对血样进行保存处理,而后根据GB/T18646-20021的操作步骤对血样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其结果呈阳性,可以确诊患病山羊所感染的为布鲁氏菌病。
山羊在感染布鲁氏菌病后其治愈的概率相当低,且从山羊养殖的经济角度出发,采取手段治疗山羊布鲁氏菌病代价较高,不具备实际的意义。因此,在山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后,应当及时对病羊进行处理,在确诊布鲁氏菌病后,对实验结果呈现阳性的病羊和疑似患病的病羊进行隔离处理,避免其与健康山羊进行接触,以防病毒传染蔓延。
当山羊养殖场所中出现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羊后,需要对病羊进行隔离处理,同时立即对羊舍采取彻底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百毒杀清洁羊舍和健康的羊体,消毒的频率应最少保证每天两次以上,同时对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同时,针对患病母山羊癒产的胎儿、胎衣等也应立即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以免病毒蔓延。
在山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后,应将确诊的山羊进行淘汰处理,而后使用盐酸多西环素和利福平按照一定的比例与饲料进行混合喂养,按照每日两次的比例进行喂食,坚持1-2个疗程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在按照此方法喂养后间隔一周在继续喂养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此外,在日常的饲养当中,应当注重对羊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以尽量减少病菌滋生的可能,一般而言每2-3日对羊舍和日常喂养使用的物品进行一次消毒,每周对山羊养殖的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且注意在日常的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从而提高山羊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几率。
针对出现布鲁氏菌病的羊群,在经过实验室诊断后,对实验结果呈现阴性的未感染山羊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处理,以防病菌感染。一般而言,常见的接种疫苗为布鲁氏菌病五号弱毒苗,在接种疫苗时,需要去羊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的简易清群,从而借助疫苗接种达到良好的控制疫情的目的。
布鲁氏菌病是常见于山羊养殖当中的一种疾病,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发病缓慢,虽然山羊在感染布鲁氏菌病后的致死几率并不高,但是该病对山羊造成的危害却相当大,且没有治疗的价值。因此,针对山羊养殖中的布鲁氏菌病,需要根据临床病症进行科学的判断,且根据实验室诊断的结果将呈现阳性的病羊进行及时的淘汰处理;同时,在山羊养殖中出现布鲁氏菌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加强对羊舍和使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强化日常的养殖管理,并及时接种疫苗,以确保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的蔓延,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