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不能倒
——由“立扫把事件”引发的思考

2020-12-31 03:44姜志强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智者引力科学课

□姜志强

“2020 年2 月11 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据美国宇航局NASA说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所以扫把能够站起来。”于是,那一整天的朋友圈里,都是立扫把的照片,网友们纷纷表示不可思议。由于太过火爆,以至于NASA都出来辟谣,科学家亲自示范,表示扫把每天都可以立起来,并非只有网上传言的那几天。或许这只是在全民抗疫的时刻,有人搞出点事情开心一下,缓解紧张的气氛,但确定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当真的。但联系网上最近疯传的双黄连、吸烟等抗病毒谣言,作为科学教育工作者的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们的科学基础教育也有一定的责任呢?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这里的智者不只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更应该是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在探寻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科学精神的培养,不要让看得见的扫把立起来了,而宝贵的科学精神却倒下去了。

我们首先该立的是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精神。很多谣言往往会冠以“官方”“权威”的名义,甚至还有实验的照片、数据。但是,这些虚伪的外衣是禁不起质疑和实证的。看到NASA,很多人就觉得肯定是真的,就像我们的科学课上,老师说的肯定是对的。我们的科学课,只教给学生这些看似对的真理,却忘记告诉学生,科学是发展的,今天看似对的东西,明天可能就会被推翻,任何一个知识都有其相对真理性和局限性。只有不迷信权威,尊重事实,敢于质疑,才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正如拉瓦锡质疑“燃素说”,由此发现了氧气和燃烧的原理;爱因斯坦质疑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不适合高速运动,由此发现了描述空间扭曲的相对论。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或许就是我们课堂上那些爱思考提问甚至是爱钻牛角尖的学生。一个教师在上“植物的叶”时,有学生不相信老师说的“世界上找不出两片相同的叶子”,老师没有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和学生一起,用了一周时间,比较研究了一千多张叶子,最后学生终于认识到这一事实。我想,这一结论获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结论本身,很好地保护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信这些学生长大后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不会把自己思考的权力全盘交给所谓的权威去“替思考,替判断”,因为他们知道机构可以权威,但是理论是永远值得质疑的。

其次,我们该立的是科学逻辑、理性分析的方法。地球引力最小与扫把站立是否为两件直接相关的事件?是因为地球引力最小,所以扫把能立起来了吗?扫把立起来是天天都有的普遍现象还是今天才有的个别现象?对现象的溯源推理只有引力变小这一假说吗?只要对上面问题稍作理性的分析,便可推翻这个站不住脚的“立扫把日”。我们在研究问题时,要思考是否运用科学的逻辑进行判断和决策,是否在归纳和演绎中获取客观理论。反观我们的教学,往往也会不知不觉犯些逻辑错误,比如从一次观察中得到普遍性的结论,就简单地将相关的事件解释为因果关系,无法证明不存在即为存在,等等。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产生的气体具有比空气重和不支持燃烧的特点,就非常主观而肯定地说是二氧化碳。如果教师不加以指正引导,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就难免认为做事不必讲逻辑,而任凭于主观、听信于权威。在一个不重视理性的群体中,权威被树立和放大,人与人的不平等甚至被奉为一种秩序,而实际上是从价值观上否定了逻辑和理性的意义。在这种群体中,人与人进行地位、名誉上的竞争,追求权力,必然超过对逻辑和理性追求的兴趣,因而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民主建设是不可能的,正如民国初期推翻封建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艰难。

立起来的不应该是扫把,而是根植于国民的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是盛装科学知识的容器。只有培养学生注重科学本质的素养教育,才能让每个学生成为擦亮眼睛的智者,即使疫情当下,也绝不会再有“半夜抢双黄连”的尴尬。

猜你喜欢
智者引力科学课
智者说
智者说
延安新引力
透过细节抓本质——关注探究教学细节,体现科学课的科学本质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智者善比
感受引力
科学课教学反思
A dew drop
智者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