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中西医结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医四大经典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传统的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台上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教学模式单一化、形式化,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1]。在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推动中医课程教学创新。现如今,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基于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广泛开展。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学改革,利用当前最先进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构建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共享资源,创建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中西医结合大健康信息与管理系统,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积极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
陈楚淘等[2]指出,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键问题是中医经典学习的欠缺、辨证思维不强。因此,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学习非常必要。中医经典是中医的灵魂,其课程主要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4门,是中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其内容深奥,难于通读和理解,对学生的医学古文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求甚高。但传统的中医经典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原文的分析,逐字逐句翻译,并总结提炼出中医经典内容的精华部分告知学生,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现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中医经典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中医四大经典联考即将在各大院校广泛开展,创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得到进一步充实、丰富。因此,为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中医四大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化辨证论治思维,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教学上,必须拓展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加强运用传统教学、临床实践、智慧教学、病案讨论、分组自主学习、师生易位讲授等多种方式,构建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赋予经典课程现代教学的意义,使中医四大经典课程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适应现代社会对中医经典教育的需求。
深化中医经典教学改革,在传统单一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分小组学习中医经典原文、课堂随机讨论、PBL病案分析、临床实践、文献查阅等,以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加强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经典的学习和掌握,并将经典运用于临床,从而提高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学习研究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智慧教学是指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的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活动[3]。智慧教学让知识具有灵活性、互动性和实践性,让学习活起来,主动实践、尝试、探索并解决问题。智慧教学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散思维和完善人格的过程,是展示并扩展师生生命智慧的过程[4]。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国内外得到普及,网络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协同工作的重要工具和实施途径。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也应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构建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例如,“雨课堂”能将PPT、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微信融为一体,及时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具有个性化、智能便捷、实时立体、简洁易用、大数据分析等特点[5],操作简便,将前沿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为教学提供数据支持。这种新型教学形式可广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增强师生互动,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数据分析,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构建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弥补传统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不足,还能把手机这一干扰教学的因素转化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中对于重点字词的注释解析,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来记录字词的读音及理解,会降低听课效率。而且,由于中医经典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持续集中精力。在智慧教学模式下,课前把PPT上传网络教学平台,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并通过在线测试反馈预习效果,通过平台上大数据统计及数据分析,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包括教学难点和重点,便于课堂上重点讲授,从而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原文所涉及的经典知识,总结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学习辨证论治,深刻领悟中医经典的内涵和奥秘。课后上传相关习题,教师根据平台大数据分析结果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中西医结合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培养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传播中医药文化,关注亚健康,为大众提供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健康服务。当前,基于大数据存储和共享的海量医学数据和信息,能全程把控诊疗过程,实现“精准医疗”。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应将经典与临床相结合,将经典内容服务于临床,最大限度应用经典。现如今,我校已经开展了临床见习带教等教学形式,但在现代科技和医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即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还应加强对临床诊疗的数据整合。应着眼于结合现代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医疗大数据及信息统计,在中西医结合诊疗过程中,将个性化医疗、临床治疗决策支持、疗效观察及监管、远程患者的数据档案等结合起来,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把控,并通过数据共享与挖掘,大大提高中医经典诊疗的传承与创新,从而建立“以人为中心,以数据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从经典到临床”的中西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新科研模式。
信息数据化及信息统计为中西医结合中医经典诊疗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此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后在中医经典课程临床带教过程中,更应极力挖掘和利用数据共享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治未病”及中西医综合疗法的优势,构建大健康信息与管理系统,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体系。今后应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结合医疗资源现状,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管理信息化,构建及推广移动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改革只是中医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试验,在改革过程中将不断完善,还可将混合智慧教学模式逐步应用于其他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乃至公共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教育的需求。
总之,中医经典课程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学改革,利用当前最先进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拓展传统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中医经典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升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临床能力过硬的中医核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