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龙,林雪琳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卫生类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为基层单位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有关目标的特殊使命。而思政课又是教育部规定的所有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它是我国在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在提高卫生类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曾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1]。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特别是卫生类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对培养合格的医学生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对卫生类高职院校目前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课题组成员于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对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几所四川省内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就如何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访谈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与其他类型高职院校一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卫生类高职院校按照相关教育部门的要求,增加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但是,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复杂程度远比理论课教学大得多,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被调查院校并未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进行周密而详细的安排和组织。如在调研中发现有几所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务部门没有给思政课实践教学安排具体时间和地点,而由任课教师自己决定。很多教师很难也不愿意另外找时间和场地进行实践教学,所以一般情况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是简单安排学生去做社会调研,然后学生交一份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教师批改给出成绩,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应付甚至造假,严重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及非卫生类高职院校形式雷同且单一,不仅没有考虑卫生类院校学生的特征而且实践教学形式也缺乏新颖性。这些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教务部门没有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去,具体的教学执行部门也没有结合卫生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制订详细的实践教学主题、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等,教学组织缺少规范性,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过于形式化。
在调研的几所卫生类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部分基本上是利用寒暑假、周末或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纪念馆等。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某两所卫生类高职学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形式太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
在几所被调查的卫生类高职院校中发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理论教学以及专业课实践教学脱节严重。首先,体现在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出现了脱节。很多学校目前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上没有考虑到把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一起来制订教学计划,导致理论课和实践课各自为政,缺乏连贯性,难以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来巩固思政课理论教学的效果,失去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其次,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众所周知,学生的职业素养包含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由于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卫生类高职院校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技能,而且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医德水平,而且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的融合会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然而遗憾的是当前卫生类高职院校中未能做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2]。
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卫生类高职院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国家政策这个大环境影响下,无论是教务部门还是单个的思政教师对于思政课理论教学部分较为重视,但是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就显得有些不足。与此同时,受社会环境和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课很重视而对思政课持不重视的态度。
相比较思政课理论教学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较大的难度,思政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与风险,而且实践教学组织工作实施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复杂程度远比理论课教学大得多,它涉及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评价等一系列工作,特别是经费和安全问题的制约,导致思政课教师都愿意上理论课,却不愿意把精力投入实践教学中,虽然有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的政策要求,但都是被动地去应付[3]。
教学经费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保障,离开了教学经费的保障,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就难以实现。由于受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都属于卫生类院校,除了一所是省属院校之外其他几所都是市属院校,办学经费非常有限,它们把大部分教学经费投入相关的卫生类专业实践教学中了,因此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基本上是能够压缩就尽量压缩,对思政课一直以来持轻视态度,或者苦于建设与发展资金不足,对思政课经费的投入一直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这种不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4]。
目前,卫生类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还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最后的成绩考核评价方面没有给出明确的导向和文件要求。例如,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对象和指标模糊不清,到底是对上课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还是对授课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抑或是对上课学生和授课教师都要考核评价?到底是考核评价上课学生学习过程还是考核评价上课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到底是考核评价上课学生交上来的书面成果还是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收获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这些问题,由于教育主管单位没有给出明确的要求,所以上述院校对此也无明确的规范,导致思政课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也比较困难,因而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很难发到预期的效果。
卫生类高职院校应不断提高认识,革新教育理念,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给予高度重视。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在于:一是各学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二是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没有做到协调统一地进行组织与管理。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应该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主管教学的院领导或者安排思政部负责人主抓。其他各部门也应明确教学职责,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给予相应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5]。
(1)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不能随心所欲。为了体现思政课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应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制订统一的要求和标准[6]。在此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坚持人本化的教学观念。(2)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结合卫生类专业的特点开展针对性较强、有专业性的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学生所属专业的特征,既可以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及针对性有所提升,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调研发现,目前四川省的几所卫生类高职院校中现有的思政课教师已不能完全满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需求,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从而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有所保障。基于此种情况,首先,卫生类高职院校应像重视卫生专业建设一样对思政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给予鼓励与支持;其次,应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育人热情,鼓励他们投身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去[7];再次,应为思政课教师在进修学习方面提供机会,不断提升思政教师实践教学的素质;最后,不断强化对思政课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
教学经费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保障,离开了教学经费的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不能有效开展,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就难以实现。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在办学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要有经费资源意识,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注重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实践教学基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必须注重对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二是对现有社会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以及专业实习等现有的教育资源,将现有社会公共资源充分利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去。三是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在每年的学校经费预算中应考虑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纳入其中,同时,根据国家政策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其目前整个教学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才能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为保障人民健康,完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赋予卫生类高职院校的特殊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