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 朱绍睿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书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上来之后,学生才能更加自愿进行阅读训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给学生制定阅读目标,加强学生对阅读题材的主旨和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的把握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更加细致的理解,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技巧,以达到让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统一。
小学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阶段,使学生将之前的大量语言输入转化成系统语言输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感悟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比如使用通读、略读、分角色朗读、精度等方式,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体会文章中作者描绘的人物特色等,每一种朗读方法,教师都要明确学生在阅读之后要有什么样的收获,比如在通读的时候,学生要大概了解文章脉络,在细读的时候学生应知道文章中的段落划分,找出各个段落的重点语句,加以标注,在精读时,学生应明白文章中作者使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通过以上三种读的方式,学生可以详细对文章中的内容有明确的定义,这时学生才是真正阅读一篇文章。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信心和兴趣,促进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促进学生养成创新精神。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单方面追求教学效率,普遍都是教师带领学生直接找答案,然后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找到解题的感觉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这样的方式对于小学生还能使用,但是对于以后高层次学习语文知识,注重学生发表自主观念时,学生会发现不知道如何着手,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没有严谨的质疑能力,没有建立良好的语言逻辑规则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小的时候就建立良好的语言逻辑,培养质疑、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分析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上阅读课程之前,鼓励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一方面是通读文章,将文章顺畅朗读出来,将文章中不认识的字词提前查阅字典标上拼音和含义,提前了解文章中的作者介绍以及作者创作背景,将文章中自己没有读懂的语句画下来,上课举手提问或小组一起讨论,这一系列动作都做完,学生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在上课时,学生会有序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环境,感受作者描写的场景,感受作者的文笔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增强学生阅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一定要认真多读几遍,细细品味文章中作者描写的语言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将文章中作者使用的优美语句和段落都整理下来,摘抄到积累本上,学生也可以在积累本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课间可以拿出来多加翻阅,这些语句在学生大脑中逐渐加深印象,转变成自己的文学积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储备,以便学生以后在写作训练中可以将这些优美的语句适用在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的文学底蕴,为写作积累素材。
综上所述,语文是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加以分析和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授学生阅读技巧,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促进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到主动学习,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升,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