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插图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2020-12-31 00:16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黄喜文
亚太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材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 黄喜文

为了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联合普法办、司法部出台《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由此开启了德育的“新纪元”,正式将课程名称定为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旨在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法治观念,对于培养健康守法的社会公民、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而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小故事,内容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而且插图故事对于小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对于普及法律知识具有天然优势。同时,插图作为一个良好的学习载体,将其解读、利用起来,可以达到辅助教学、延伸课堂、师生互动、普及法律知识、提升道德品质的效果。此外,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内容的占比大幅增加,这也更贴合低段学生的认知导向和特点。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巧用插图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领悟课程内容,提高小学生的规则意识,从而更大幅度地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一、积极引导学生对插图故事进行解读

从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可以发现,插图故事的占比篇幅较大,这种难得的资源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插图对于低段孩童有天生的吸引力,相比文字具有天然的教学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把插图故事充分利用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有强大兴趣走进教学话题,进而通过引导解说、讨论交流,达到知识的深度挖掘,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的。具体教学中,一定的基础解读技巧是必备的,这就需要多管齐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按儿童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生活逻辑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教材中的插图故事内容多,体现了由知到行的提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教材中的插图作为关键的教学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引导学生对插图故事进行仔细观察,感知插图故事内容,借助插图理解文本核心内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三年级上册“我学习,我快乐”中,文本中添加了较多的照片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班级实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本中的插图,指导学生用故事的方式表达插图内容:“王栋想要学习骑车,可是总摔倒,怎么也学不会。这时候王栋想要放弃骑车,可爸爸却积极鼓励他坚持,慢慢练。王栋在爸爸的鼓励下,终于学会了骑车,王栋高兴极了。”运用这种方式,学生往往热情高涨,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且喜欢与同学开展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描述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针对以上的描述,学生在故事描述上还较为详细,但是对于自己的感触和启发涉及较少。此时,教师可引导提问:“这位同学向大家展示了王栋在爸爸鼓励下终于学会自行车的故事,特别棒,那么你在其中有哪些感受呢?悟出了哪些道理呢?其他同学也有类似经历吗?你们有哪些启发呀?”紧接着,在学生纷纷讨论回答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进行总结、点评反馈,并积极赞扬,从而带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进行总结反馈、互动交流,不仅仅停留于讲故事,而是把故事深入化,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体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保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多视角解读插图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解读中领悟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二、灵活运用插图故事辅助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厘清其中的故事情节,还应当灵活运用插图故事,将插图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效联系起来,辅助教学。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太相符,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故事,把它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手段,用形象直观的插图故事解读抽象的理论知识,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尽快接受并领悟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此外,教师还应该使用插图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交流,通过讨论来探究故事内容、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进而深化对故事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价值取向的引导,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道德和法律认知,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在播放、浏览插图时,因为低段学生表达可能比较零散,需要教师做一定的故事梳理,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对人物、情节做一定的讲解、拓展,让插图故事成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辅助材料。低段学生社会阅历很少,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也处于启蒙阶段,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可以发动小组讨论,或是进行情景剧表演演绎故事情节,进而对学生的体悟进行梳理纠正,引导正确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向。

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学科一年级“开开心心上学去”的学习中,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该学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比较迅速地走进课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然后将其中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接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教材中的图画展示在大屏幕上,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描述其中的故事内容:有的学生看到王晓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走进学校,成了一名小学生;也有学生观察到同王晓一起上学的还有妹妹,而妹妹显然不是很开心,她不愿意离开爸爸单独到学校上学,在王晓高高兴兴跑进学校后,妹妹仍旧在校门外不肯进去。然后教师相机提问:“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上小学的第一天,你们是像王晓一样开心地去上学,还是像妹妹一样呢?王晓兄妹两人接下来的校园学习生活会有什么不同?”进而正面引导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向往,使学生对未来的学校生活充满期待。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随机让学生就看到的图片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进一步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随后教师要及时对每个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大方给出表扬鼓励,并及时引导学生去感受、了解、憧憬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可准备一些小奖品,用打分的形式设置奖项,创新形式,带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学生的快乐中、主动参与中进行。

三、立足儿童认知深挖插图故事内涵

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个限制特点是叙事性较强,所以插图可以作为教学的良好载体。罗素曾言:“自身品格形成很早,在六岁前已经成型,而之后的道德教育只是维护巩固作用。”由此可见,我们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正确方向不是从零开始,而是要依据学生已经有的认知善加引导,从而让他们主动辨明是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设计、开展插图教学时要特别注意依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兴趣特点和生活常识,要多关注学生对话题的理解,不能想当然用成人的思维替代,要多倾听他们的想法。

例如在讲解吸烟有害健康的时候,如果讲“会引发肺癌,主要有害物质是尼古丁,有什么临床反应”,这些对于低龄儿童来说都是不太能理解的,以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产生共鸣,也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换一种方式,让孩子讲述他们的家庭成员或邻居中是否有人吸烟,他们有什么特征,自己对吸烟者有什么反应。可能就会有孩子描述:“我家有一个吸烟的爸爸,妈妈为此经常和爸爸吵架,他身上味道特别难闻,有时候还经常咳嗽,牙齿黄黄的,我很不喜欢,想要爸爸戒烟。”通过孩子的视角,从他们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来展开,他们才有真实感,才会意识到吸烟带来的身体变化、情感变化等危害。相信通过这样的插图故事教学,他们一定会印象深刻,回家后也将会成为监督爸爸戒烟的小天使。低段儿童发散性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互动、提问、角色带入等。比如学生讲了身边人吸烟故事后,我们可以在黑板上做一个汇总:吸烟带来的身体变化、危害,你接下来怎么做等。如此可以使全班同学对本专题都能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认知,进而强化吸收。还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搜集禁烟日是哪一天、吸烟后的图片、防范二手烟小知识等,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小区中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作用。

四、充分借助插图故事拓展延伸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不仅要注重借助插图故事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还要通过拓展和延伸将插图故事有效地利用起来,积极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通过插图故事进行推演式的想象,从而促使学生构建基本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由于学生平日里有较多的机会阅读插图故事,所以教师应当尽力挖掘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并向学生进行多重教育,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基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四年级上册“我们班,他们班”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中插图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插图故事,了解团结的重要性,理解团结的力量。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理解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关系,了解我们班与他们班之间合作的真正意义,促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如学校举行运动会,他们班成功获得了团队冠军,而我们班没有得奖,这时我们应当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事情?学生通过插图故事的学习,懂得应真诚地为其他班级喝彩,从而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插图故事的直观性较强,特别适合小学生阅读。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插图故事,把插图故事作为重要的教学材料,通过插图故事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连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到基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认知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