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春荣初级中学 王龙刚
2019 年,全国中小学语文课程均使用部编版教材,这标志着大语文时代的来临,也预示着语文学科将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任何学科的基础。并且在新教材提倡海量阅读的指挥棒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不仅是语文学科,也将渗透在其他学科中。在语文学科如此重要的今天,笔者却发现,语文学科的学困生越来越多,优等生越来越少,大多数学生成绩平平,考高分成为奢望。语文学科已经成为限制学生发展的拖后腿学科,使得语文教学陷入一个不上不下、难以提高的困境。以笔者所在地区的中考、高考成绩来看,语文学科的成绩都不理想。2019 年本地区高考文科状元的语文成绩仅为124分,笔者所在中学的中考语文最高分仅为121分。
笔者经过调查走访,并结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来看,语文学习困境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底子薄弱,阅读积累量小
农村的孩子以留守儿童居多,从小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大多数学生阅读的课外书非常有限。在小学的时候,语文考查多以字词积累和贴近课本为主,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还不错,优等生居多。但在初中,考试的重心侧重于阅读和写作,没有阅读积累的孩子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迅速显露出学习缺陷,成绩由原来的优秀下降至普通,有的学生无法接受自己突然转变成为学困生,语文学习的热情降低,畏难情绪产生,使得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2.认知水平低
农村的孩子成长环境单一,很少有出门旅游的经历,并且平时与爷爷奶奶在一起,接收的信息闭塞落后,这就使得这些孩子的认知水平不高,眼界胸怀不开阔。这些生活知识的缺失,使得孩子在深入理解文章、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方面都非常欠缺。这体现在语文学习上就是对文章理解分析不到位,习作缺乏主见与必要的立场,学习成绩自然无法优异。
3.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
大多数学生其实都想要进步,也希望得到优异的成绩,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认可、同学的赞扬、家长的鼓励。但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学生不能很快跟上学习进度,就容易心理崩溃,丧失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持下去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这种情况即使在一定条件下会有所改善,反复性也会很强。
4.自觉性和自制力差
这部分学生由于在小时候很多事情都有家长和教师的细心管理或指导协助,遇到困难会很容易解决,一旦环境改变无人或少有人管理后,他们自己的事情就没法妥善处理了。他们会难以约束和克服自己的行为习惯,贪玩、不认真听讲、课堂学习效率低,不完成作业、沉迷于手机游戏等。长久之后,学生会变得无责任心,不肯承认错误,无所谓成绩好与坏,甚至扰乱课堂纪律。久而久之,还可能造成他们人格上的缺陷。在长期的自我放纵下,成绩提升自然就无从谈起。
1.大班额,难以“顾全大局”
据笔者了解,目前中学大班额是普遍现象,大多数班级人数在45 人以上。大班额使得教师的教学“精准性”不够,难以因材施教,不能照顾学生个性。长此以往,一些环境适应性不强的学生就会掉队,一些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学习就会吃力,一些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由于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就会因失去学习兴趣成为学困生。并且,在大班额教学中,教师的精力过于分散,没有过多时间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教学效率低下。
2.语文学科活动少,学生素质难以提高,能力难以培养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仅靠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开展非常少,语文实践活动几乎没有。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形同虚设,校园文化氛围不浓,使得语文学习独木难支,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语文能力得不到锻炼,语文学习越来越枯燥。没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支撑,新教材的完成度大打折扣,学生语文成绩普遍落后成为不争事实。
3.教师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学习型引领者
据笔者了解,现在教师的文凭很高,但与能力并不成正比。很多语文教师不喜欢阅读,不写作,面对学生只是照本宣科,一味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而自己并不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一个不热爱语文的教师是教不出热爱语文的学生的,既然不热爱,就无法卓越。
4.认识不足,教研力度不够,投入不够
中学课程多,大多数学校只看整体升学率,主抓影响升学率的学科,语文学科虽然成绩不够突出,但合格人数并不会影响学校整体成绩,所以领导层面对语文学科并不重视。领导不重视,教师认识不足,对语文学科的教研力度就不够,没有教研就没有提升。教师不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升。
新教材选文偏重经典,要求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更利于城市孩子的发展。再加上语文学科涵盖面广,考查范围也广,没有大量阅读做底子,没有实践活动做支撑,没有广阔世界走一走看一看的生活体验,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很大。
语文学习困境形成原因复杂,有家庭的原因,有学校的原因,有语文学科的原因,有学生个人的原因。针对不同成因,我们发现要有效改变语文困境,首先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1.教师要热爱学习,引领学生,让一个好教师影响一批好学生。笔者认为,在所有影响语文教学的原因中,教师最容易改变且改变后能尽快打破困境,一个好教师会影响一批学生。新教材重视阅读教学,要求海量阅读,教师首先就要做到海量阅读,给学生择优推荐,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实现“1+X”。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走进学生内心,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想方设法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2.学校要重视语文学科建设,创设条件促进教师教研。唯有针对性的教研才能提升教师,解决问题,打破语文教学困境。
3.学校、班级要重视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人,提升语文素养。比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社会调查活动等。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要发挥作用,给学生徜徉书海的机会与时间。
4.要有针对青春期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立志,努力学习,摒弃厌学、懒惰思想。语文学科本来就有立德树人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有效素材对学生进行理想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起来。
5.语文学习一定不能脱离阅读,多读书、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唯一途径。如果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庭阅读无法保证,那就从学校做起,抓住一切有效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阅读。班级读书角、宿舍读书角、楼道读书角建起来,班级读书交流会、宿舍读书交流会开起来。在读起来的同时也要写起来,鼓励学生写作,师生共读,师生共写,这些活动扎扎实实开展起来,语文学习才会得到改变与提升。
6.想方设法拓宽学生视野,创造性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是生活,学习也要依赖于生活。既然农村的孩子走不出去,那就把广阔的世界请进来,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为学生打开外面世界的大门。农村的生活也自有其精彩的地方,农村的风景也有其独特的美。教师不妨大胆一些,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田园,训练学生去观察与发现、交流与写作。
7.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背诵古诗文的习惯。中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背诵古诗文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头脑中积累的大量名篇佳句可以达到出口成章的效果。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死记硬背。理解记忆、联想记忆、归类记忆等都是很好的记忆方法。
(2)写日记的习惯。一个人把自己在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也有助于锻炼意志,培养恒心。
(3)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习惯。学校是推广普通话、推广规范字的重要阵地,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有责任、有义务讲普通话、用规范字,让普通话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让规范字成为我们的校园文字。这不仅是我们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表现,更是同学们养成文明习惯、提高学习成绩的现实需要。另外,在学习中,许多同学书写潦草,写字不规范,没有依照正确的笔画笔顺进行书写,导致了考试的严重失分,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俗语说“字如其人”,可见写字还关系到一个人的形象,自觉写好字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
(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在预习时查阅字典或者词典,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遇到的问题,或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那么学生必然经历查阅过程,进行思维辨析,最终能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成功喜悦。培养课内学习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使用工具书,必要时安排专门的训练或比赛,让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熟练使用工具书、乐意使用工具书;培养课外阅读使用工具书,如果一个农村学生没有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在没有网络等其他手段的帮助下,学生可能形成“跳跃式”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一知半解,耗力低效,浪费时间,只是在自己的水平上原地打转,难以有新的突破。
希望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打破农村语文教学困境,使学生爱上中国的文化,让新教材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石而不是拦路虎,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