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云
在不断改革的大语文的背景之下,高中语文学科地位越来越凸显。由此乡镇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就显得尤为迫切。加之当前信息化的步伐明显加快,互联网技术迅速蓬勃发展,并且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利用互联网这个科技媒介作为平台,可以有效地转化乡镇高中语文学困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推动学困生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一、对“互联网+教育”以及语文学困生的概述
1“互联网+教育”。
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凭借它独有的特点,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帮手。“互联网+教育”不但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打开广阔视野,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开发思维、启迪智慧,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勇于探索新知识、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
2.语文学困生。
这里所说的语文学困生仅限于语文学业方面,专指那些语文学习方面有困难,或语文知识匮乏,或语文学科素养偏低,或在语文学习上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他们智力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偏科,或者学习习惯不良好,学习方法不恰当,或者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等影响造成学习效率低,达不到正常学习要求。其智力同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及以上,可是学业成绩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最基本要求,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给予引导、补偿和矫正。
二、乡镇高中“互联网+教育”现状及语文学困生问题分析
1.本地区“互联网+教育”现状。
2014年—2018年我省“全面改薄”项目进一步顺利实施,随着围绕教育精准扶贫和全省教育扶贫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实,我们将以建好基础、使用好设备为新理念,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2.语文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2.语文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作为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我校于2018年底实现了互联网的全覆盖,电子备课室正式投入使用。调查发现,移动网络用户中的学生用户人数大幅度上升,数字化校园、校讯通平台搭建等一时掀起热潮。大量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被搬入课堂,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多提高机会的同时,也让他们走进了一些误区,尤其对语文学科。在此形势下,逐步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并且呈严重趋势。鉴于上述情况,本人对我校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了数据调查。调查发现,喜欢语文的学生只有63%,认为语文重要的有71%,想提高语文能力的有74%。对语文课堂调查发现:能够课前预习、较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并复习的学生不足30%,不喜欢文言文的占100%。但是在学生最喜欢的语文课堂形式调查中发现:喜欢多媒体参与的课堂的学生竟然占86%。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造成语文学困生的原因有:认识的偏差、学习习惯差、自我调适能力差等。这些语文学困生表现为:漠视语文学习,对语文学习担忧焦虑、不知所措,甚至怀有投机取巧心理及行为。“互联网+教育”恰好可以以学生最喜欢的形式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实现语文学科学困生转化的目标。
三、“互联网+教育”在转化乡镇高中语文学困生中的应用
1.利用互联网搭建家校网络互动平台。
立足调查研究这一基础,分析语文学困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教育”搭建教师与学校层面、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困生之间,各种网络互动平台。最简单的如“家长课堂”“家长辅导班”,开发利用家长资源,搭建定时课外辅导平台,使学困生在对陌生化的不断接受中找到差距,认识不足。还有“亲子桥”,每周利用固定时间与学困生家长取得联系,既可以增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络,增进沟通理解,又可以及时消除并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再如:利用“家校通系统”,实现家庭与学校双方面的全面、快捷、实时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还能利用这些平台,加强各级各类沟通交流。我们可以让家长先明白在当前新高考形势和民族政策不断变化的形势下,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转变家长对孩子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家长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不仅及时与学校、与教师加强沟通,而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之中。运用家校联动平台,让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困生自己对语文学习的不同个性需求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困生提供对应的语文教学学习资源,来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个性需求。让语文教学适应这些孩子,从而留住他们的天性,发展他们的个性。
2.利用“互联网+教育”改变学困生语文学习的观念。
乡镇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低下,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语文学科缺乏重视、对语文认识存在偏差,自我调适能力不强。长此以往导致在他们中出现缺失语文学习习惯,漠视语文学科,甚至为应付教师、家长而投机取巧的行为。运用互联网构建“伴读式”和“网络家长会”“班级博客”等多种联动平台,可以让学生家长、学生身边的老师和学困生自己从中发现适合学困生个性需求的语文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需求的学困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语文学习资源,以满足他们语文学习的不同需求,展示他们的个性,从语文学科层面给予他们大量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肯定,使其在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的同时,改变自我的语文学习的观念,改变消极无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利用“互联网+教育”创新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应充分合理应用“互联网”创新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借助网络视频、音频等视听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他们在自主中增加智慧,给他们更多展示主体性的机会。让学困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吸引其注意,激發其兴趣,形成其欲望,产生其记忆,分享其所学,促成其成绩,从以前的“要我学,我不学”,到如今的“我要学”。教师尝试从解决“课困生”上杜绝学困生;因材施教地布置作业,让语文学困生从“要我做,我不做”,转变为“我愿做,我乐做”,应尝试从“业困生”上杜绝学困生。
4.利用“互联网+教育”对语文学困生进行学后信息反馈。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针对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利用“APMS”完善数据分析,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每一次语文试卷及知识点进行统计分析,并生成报表,不但可以诊断教情、学情,而且可以减负高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信息反馈,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达成与否,意图实现与否,状态被激活与否。同时教师可以掌握自己教学策略效果的好坏。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底,教师可以优化认知,各自可以不断地做好自我行动安排和心理的调适。
四、对“互联网+教育”转化乡镇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几点总结
学困生是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类型,由于没有恰当的解决办法,致使大部分学困生漠视语文学习。鉴于此,思考总结如下:一是要发挥互联网、电子白板、手机等资源优势,因势利导,让学困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二是要将兴趣内化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因素,使学困生能够形成更好的学科适应能力,并培养各种优秀素质。三是要寻找合适的互联网资源,帮助学困生从更新颖的角度对语文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
最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作为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利用“互联网+教育”这个平台优势,将语文科学教学技术和学生知识学习更好地融合,将教育学生和服务学生相结合,将语文学科思维和其他学科思维相融合,将视听信息和学习实践相融合,将线上和线下相融合。同时要注意避免互联网上现成资源的使用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避免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以造成主观能动性缺失的现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因素,增强学生对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通过家长、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让学困生在母语肥沃的土壤中不断汲取营养,摘掉语文学困生这顶“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