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茉莉般的老师:绽放自己,芬芳他人

2020-12-30 07:06李香玉
教育家 2020年46期
关键词:异国支教泰国

李香玉

“世界是一本大书,不曾远行的人只能看到其中一页。作为一名老师,我见过贫困山区孩子渴望求知的眼神,看过留守儿童失学的报道,也始终用心关爱着自己的学生。然而,世界那么大,我真想去看看,去看看不同国度里的孩子,走进他们的课堂,给他们带去不一样的文化,也感受不一样的教育。”2016年5月,潘凤仁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的外派通知,尽管当时儿子只有一岁多,但她毅然选择听从国家的召唤,秉持教育者的初心,远赴泰国支教。

一年的支教生活,成为潘凤仁人生中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浸淫在丰富多彩的异国文化和异域风情中,她感受了不一样的教育体制,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教育理念,領略了不一样的课堂。因为支教,她更加深刻地领悟了“绽放自己,芬芳他人”的师道精神;因为支教,她学会了倾听与思考,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脚下这方教育热土,用双手去书写教育路上的精彩篇章。

爱的教育,没有国界

异国的课堂,有时如狼狈的战场,有时如温暖的怀抱,有时如感人的精灵。

“在泰国的第一节课,50分钟,三个生词,上得我只想哭。”潘凤仁流露心声,“由于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泰国课堂跟我国完全不一样,每天8节课,每节课50分钟,没有早读,没有课间休息,没有午休,课堂纪律自由,可以随意走动、讲话、上厕所,甚至可以躺在地板上。开学第一课,二年(2)班,36个孩子在教室里嗨歌翻天,这边唱罢,那边登场,任凭我十八般武艺,他们就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气得两眼发红,却只能不停地自我暗示:淡定,稳住,咱是大中国的风范,千万不能咆哮!初一(2)班是全校纪律最乱的班级,无论我多么激情,或者多么温柔,他们都无动于衷,偶尔还翻几个白眼。当我让他们朗读时,全班16个学生,干脆直接趴在桌子上不理会。初三(1)班,全校最好的班级,但是,他们竟然擦掉我整板的泰文板书,要知道那些密密麻麻、像蚂蚁爬一样的泰文,是我费了很大劲才写上去的。”

失败的第一课,给了潘凤仁重重一击。面对这样的状况,怎么办?打道回府?得过且过?“想当初,克服重重困难,信誓旦旦地要传播中国文化,如今站在异国校园里,我代表的是中国教师的形象,应该展现的是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精神面貌,又怎能轻言放弃?”

于是,潘凤仁决定将心比心、以爱唤爱。她不仅向其他中文老师反复请教,还主动向泰文老师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等。为尽快融入,她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分享零食,一起学中文,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她每天给孩子们大大的拥抱,为年纪小的孩子整理衣服、系好鞋带,陪他们过每一个孩子的集体生日。孩子们喜欢唱歌,她就告诉他们在中国有一首歌超级流行,人人都会唱,孩子们特别想学,她就教他们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孩子们精力旺盛,教到方位词时,她就让他们扮演交通警察;孩子们老记不住“鸡蛋”“馒头”等生词,潘凤仁还亲自蒸馒头、煮鸡蛋给他们吃……“孩子们感受到我满满的爱,二年级的孩子每天见我就跑过来抱着我喊‘妈妈;初三(1)班的孩子们不再擦掉我的板书,还给我献上代表纯洁母爱的茉莉手环;高中部有个女生叫月华,她是我认下的泰国女儿,每天见我都跑过来拥抱我,回国前,我们坐了很远很远的车出去玩,在泰国的夜市上,我给月华买了一套衣服和一个书包,看着她笑靥如花,我的心都被融化了。月华来过中国,她说非常喜欢中国,还要来南宁读书,来中国看‘妈妈。所有这些,都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爱的教育是无国界的,不分种族,无论肤色。身为老师,能在异国支教中感悟人性之美,这也是对我自己最好的回报!”潘凤仁动情地说。

不忘初心,克难而上

一年的支教生活,远离祖国,远离亲人,潘凤仁学会了坚持再坚持,坚强再坚强。

“不忘初心,克难而上”是潘凤仁支教的最大动力源泉。她说:“你走到哪里,你就是一个移动的中国。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的形象。身处异国,对自己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更加强烈。”为了这份初心和使命,潘凤仁承受了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苦痛,然而从未后悔过。

泰国西部华文学术比赛是一年中规格最高的中国文化展示活动。比赛当天,除了帮助参加古典诗词朗诵的学生反复强化,潘凤仁还要为《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表演做最后指导,并且担任演讲组评委。然而,一大早潘凤仁就收到母亲发来的儿子因肺炎发烧住院的消息,这顿时让她心头紧张起来。“我知道,如果是小毛病,妈妈是不会轻易给我发信息的。我马上拨打国际电话,听到儿子揪心扯肺地咳嗽,还撕心裂肺般地喊着‘妈妈,我要妈妈!,我一下子慌了神。妈妈哽咽地说这个月儿子已经住院两周了,上周才出院,现在又来住院了。我当时急哭了,恨不能长出翅膀立刻飞回儿子身边。但我的学生正处在比赛关键时刻,我怎能一走了之?”那一天,对潘凤仁来说可谓度日如年,她咬紧牙关,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无助、焦虑、恐慌,值得庆幸的是儿子的病情趋于平稳,她辅导的学生在比赛中喜获金奖和银奖。晚上,写完活动新闻稿,面对祖国的方向,潘凤仁在心里默念:“儿子坚强!健康平安!”

丁酉鸡年春节来临之际,国内万家团圆,而身处异国的潘凤仁,不知从何时起,胸口长出一个硬硬的疙瘩,本想等回国再去做全面检查,谁知它竟异常疼痛起来。无奈,在同事的陪同下,她躺在了当地医院的病床上。至今回想起来,她仍心有余悸:“虽然手术前后不到一个小时,但那一刻突然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格外漫长。手术结束后,我发现皮质床垫被手指抠得凹进去两个深深的洞。没等结果出来,我就赶紧起身回学校,因为下午还有两节素质拓展课,每位中文老师都有课,泰文老师要开会,没有人可以替我上课。也许是当时的麻药劲儿还没有过,我竟然忘记了伤口,拿着广西侨办给每位中文老师寄来的大红灯笼、对联、剪纸、中国结等,给孩子们上了两节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课。下课回到宿舍,躺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才发现纱布已染成了红色。”

播撒中国文化种子,绽放友谊之花

在异国的土地上,潘凤仁希望成为一名播撒中国文化种子的使者,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微笑。

支教时亲历的一件小事令潘凤仁至今难忘,这件小事让她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更加坚定了她在异国传播中国文化的信心。“在曼谷一个很小的车站,有一位长年在那里售票的大叔,是地道的泰国人,皮肤黝黑、身材高大、头发微卷,见人总是乐呵呵的,每次见我坐车,总是把前面的位置给我(因为他知道我晕车)。那天,我从唐人街买回几支大毛笔,他看到我手中的毛笔,兴奋地借过去,在空中有模有样地比画着,样子显得有些笨拙,但可以看出他写的是不规范的‘中国二字。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汉字竟然那么美!虽然我不知道是谁将中国文化的种子播到了他的心里,但我看到这颗种子已经开出芬芳的花。”

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也为响应泰国教育部素质拓展课的要求,潘凤仁开设了一门新课程——中国茶艺,在三才公学,从来没有老师开过茶艺课程,她算是第一人。为了吸引泰国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她不仅查阅了很多泰国人学习中国茶艺的资料,还托朋友从中国带去所有要用到的茶器。一个美好的午后,她带着泰国孩子们唱起了那首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白又香人人夸……”孩子们扬起的笑脸,就像一朵朵清香淡雅的茉莉花盛开在潘凤仁的心中。“当得知我上最后一节茶艺课时,许多慕名而来的泰国孩子涌入简陋的茶室,恳切地说:‘老师,我想喝一杯中国茶‘老师,我想泡一杯中国茉莉花茶……他们渴望的眼神,是对我这个中国老师和中国茶文化最大的肯定,同时也让我知道,我在泰国孩子们的心里成功种下了一颗中国文化的种子。”潘凤仁对此深感欣慰。

除此之外,潘凤仁还利用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向泰国学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围绕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她从庆中秋、唱中秋、送中秋、寄中秋四个方面和学生一起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让他们在中秋诗词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的浓厚文化。她还教学生古筝、剪纸、毛笔字和国画,带他们一起跳广西壮族的竹竿舞、扁担舞,欣赏南宁马山县的会鼓和江南平话歌舞表演。潘凤仁说:“虽然他们听不懂,还经常笑翻天,但我就是想给他们营造更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播下更多中国文化的种子!”

借鉴异国教育之道,优化教学工作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潘凤仁是个“有心人”,始终怀着一颗学习之心,且行且收获。

泰国的支教生活,于潘凤仁而言,是一场远方的修行,受到了磨砺,也收获了成长。泰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给潘凤仁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认真地总结道:“其一,泰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与教育,泰国学校每天都会按时举行升国旗仪式,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国歌响起,学生们都会放下手边的事情,静静地聆听。其二,泰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泰国,刚入学的小学生,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泰国的传统礼仪,从如何行礼、如何坐、如何站,到如何拜师、如何献花、如何受奖等。其三,生存教育是泰国教育的核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性和合作意识。”

2017年4月回国后,潘凤仁开始尝试把泰国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先进之处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并不断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课程形式,增加学生的体验感,贯彻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行为之中。她从传统文化方面积极拓展学校的德育课程,在她的倡议下,她所在的学校决定开设“明德课”“养德课”“一德课”三大系列校本课程。为传承民族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拓展创新艺术教育实践,潘凤仁融合竹、茶、琴、墨等系列校本文化,创建起竹韵工坊校本文化工作室。

借茶修为,以茶养德。为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审美意识,潘凤仁在学校开设“少年茶修”课,并带“少年茶修”走上國际交流舞台。2019年7月,潘凤仁带领学校“小茶人”与来自美国的20名中学生相聚中国茶文化交流盛宴,在中国侨联的汇报表演上,同来自美国、马来西亚的4名学生一起,完美演绎了节目《茶艺·古筝·古诗》。汇报表演结束时,一个外国孩子由衷地说:“最让我惊叹的,不是中国茶艺的动作有多么优美,而是中国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让潘凤仁感到骄傲无比。

“环佩青衣,盈盈素靥,临风无限清幽。出尘标格,和月最温柔。堪爱芳怀淡雅,纵离别,未肯衔愁。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这几句出自潘凤仁钟爱的一首词《满庭芳·茉莉花》。也许是缘分使然,在纷繁斗艳的百花中,潘凤仁独钟情于茉莉,还曾担任广西横县茉莉花节的青年志愿者。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异国他乡,潘凤仁始终怀揣一颗茉莉之心,散发幽幽清香,绽放自己,芬芳他人。

潘凤仁

壮族,广西南宁马山县人。曾在马山中学和五一路学校任教,现为南宁市智兴路初级中学副校长,2016-2017年度外派泰国支教一年,曾获“广西优秀外派教师”“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南宁市教学骨干”、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知识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著有《泰国支教日记》。

猜你喜欢
异国支教泰国
警惕功利性支教
10个异国文化中难以翻译的词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新年游泰国
异国新年前夜的奇葩传统
去泰国啦
我的泰国之旅
异国生日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