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萍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就被语文教师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小组合作的环境构建、小组合作的问题设计以及小组合作的效果检验等方面来展开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生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应该充当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小学语文课程学习当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非常关键,而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创建良好的小组合作环境,让学生主动合作研究
良好的小組合作环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主动性发挥出来。现阶段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学生在被动的分组合作和探究中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小组合作环境,激发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提升合作的有效性。
例如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上课伊始,教师便向学生传递一种情感信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与家人促膝长谈的机会呢?有没有对一种事物进行深入分析的时候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在普通的事物背后发现它潜藏的深刻道理。让我们一起分组来谈谈吧!”在这样的合作环境当中,学生对文章的探究便有了浓厚的兴趣。
良好合作环境的构建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的学习,没有学生的情感参与,那么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提出有效的小组合作问题,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学贵有疑。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上,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策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主动学习学什么?合作探究探究什么?他们都是盲目的,没有一定的学习方向,而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充当他们的引路人,设置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在问题的设计当中,要考虑到学生主体的接受程度,又要考虑到问题的层次,力求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当中,实现教育的全体化。
例如在《将相和》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小组合作交流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会自主迁移,由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问题设计可以是层递性的,比如: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不能复述一下呢?2.在这篇文章当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呢?为什么呢?3.现实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蔺相如和廉颇这样的人?在层递性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便可以从文本迁移到现实生活,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小组合作问题的构建,既要与教材接轨,又要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契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层递性问题、现实生活性问题、文本思想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提供充足的小组合作机会,令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是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不要忘却语文科目的教学目标,那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很多教师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课堂教学活动就结束了,缺少了反思的过程。教师在课程中应该为小组合作提供充足的交流机会,使他们对文本思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的思想高度可以获得极大的提升。
例如在《白鹭》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小组合作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对这篇诗一般的文章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情感。“同学们,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从它的语言和情感上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吗?请大家分小组合作交流,把你认为最美的语言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在这样的交流活动当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还与同学分享了自己关于语言方面的知识和审美方面的个性。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在这样的交流合作当中逐渐提升的。
合作不能流于形式。小组学习,也不能因为时间的短促而忽视它内在的本质。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小组交流合作机会,使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品质都可以获得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有效,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呢?教师可以从学生主体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小组合作环境,提出有效的小组合作问题,提供充足的小组合作机会,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性以及思想品质都可以获得有效提升,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活动中收获自信,获得更大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康兰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优化措施[J].学周刊,2020(16):125-126.
[2]苟玉芳.论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