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了诸多新兴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的效率与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素质理念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目标.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实现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表达,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求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1.做好备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
备课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优质、高效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新课程标准下,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应切实做好备课工作,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确保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往备课的时候,教师根据教材列提纲,很少涉及课外内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在遵循基本备课流程的基础上,可以将一些趣味性的内容与数学教材中的新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充满兴趣,富有积极性,从而更快速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摆积木”的游戏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长方形、三角形的积木“摆”出平行四边形或者梯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所以计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就需要分别计算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再加到一起.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还能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运用实例,构建思维拓展的课堂
数学学科的一个主要特征便是逻辑性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有很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借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例如,在“比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举例:“一只小狗,嘴巴和眼睛的数量比是1∶2,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1∶2的含义?”小狗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小动物,列举这样的实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经过讨论,很容易理解“1∶2”的含义.接下来,教师再列举更深层次的实例:“小狗的眼睛与腿的数量比是2∶4,小红家小狗的眼睛、腿的数量一共是12,小红家有多少只小狗?”教师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讲解知识,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多媒体教学,构建直观生动的课堂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显得过于呆板、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生参与度不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求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必须具备灵活性和生动性.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优势,不仅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利于教学体系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发展.实践证明,多媒体在提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良好的作用.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材上的内容、教材之外的优秀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一只兔子有1个头、4只脚,一只鸡有1个头、2只脚,将未知数量的兔子和鸡关在同一笼子中,发现一共5个头、16只脚,笼中鸡、兔各有几只?这个问题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性,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讲解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还未必能理解,教学效果较差.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借助动画演示进行讲解,使学生迅速理解兔子、鸡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采取多媒体教学,还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生活化教学,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小学数学有许多概念、公式、定理等,这些知识复杂、抽象,学习难度较大.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予细致的讲解,还要灵活运用生活中常见实例,帮助学生概括与归纳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与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是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精准的眼光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负数”教学中,教师可以板书:-2楼、-2 ℃、-2厘米,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开动脑筋想一想这几个“-2”代表什么?学生踊跃发言:“-2楼指的是楼层,是地下2层”“-2 ℃指的是温度,零下2度”“-2厘米可能指身高,比别人矮2厘米”.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概念,加深记忆,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度,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2.巧设教学情境,培养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指的是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并转变为数学问题,采取数学方法予以解决.而数学建模思想则是一种能力,指的是以实际问题为根据构建数学模型之后实施分解,并以结果为依据将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本质上便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数学运算,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也可以有效提高其数学运算能力.
为实现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可以采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分數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情境:“学校在暑假期间重新粉刷了操场的围墙(多媒体出示工人粉刷墙壁的画面),工人每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1/3,问1/4小时工人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多少”,由生活情境引出算式1/3×1/4,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问题.
3.数形结合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数形结合,是指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实现解题途径的优化.数学是由概念、命题等通过推理组合而成的逻辑体系.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综合、推理、抽象的能力,是一种合理、正确思考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将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教师结合文字与符号制作示意图,可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针对如下问题:小明、小兰、小敏、小红共踢毽280下,小明踢毽数的1/2等于小兰踢毽数的1/3,等于小敏踢毽数的1/4,等于小红踢毽数的1/5,小明、小兰、小敏、小红分别踢毽多少次?对题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出现了四个分数分别为1/2,1/3,1/4,1/5,但各分数之间的单位“1”不一致,这就大大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为了简化这一问题,以便于学生理解小明、小兰、小敏、小红踢毽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也就是画线段图.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就转变成整数应用题:小明、小兰、小敏、小红共踢毽280下,将小明踢毽数分为相等的2份,则小兰踢毽数是同样的3份,小敏踢毽数是4份,小红踢毽数是5份.每份踢毽数为280÷(2+3+4+5)=20(下),小明踢毽数为20×2=40(下),小兰为20×3=60(下),小敏为20×4=80(下),小红为20×5=100(下).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與多样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备课、运用实例、开展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来构建科学合理、思维拓展、直观生动的课堂.同时,教师应采取教学生活化、情境教学法、数形结合法等策略,对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数学建模思想、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小虎.立足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20(19):32-33.
[2]沈开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追问”策略: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追问方法与途径[J].小学教学研究,2020(18):44-46.
[3]高小娣.为思维素养而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转型[J].江西教育,2018(14):30-33.
[4]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严冰老师《平面图形的密铺》教学赏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7(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