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芳 刘志清 李丽
年秋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高发时期,无论白天黑夜,儿科门诊里都挤满了发热的宝宝们。特殊时期,我们先把安全就医提醒放在最前面。
带宝宝安全就医
医院是多种病原体混合的场所。就医的过程中,宝宝免不了接触新的病原体。因此,建议父母尽量缩短带宝宝在医院停留的时间。
● 可以请一位家长提前到医院挂号、排号,等快叫到宝宝的号的时候,再让宝宝进入就诊区。
● 就诊后,马上请其他家人带宝宝离开小病号和家长们聚集的地方,由一位家长去缴费、排队,需要宝宝进行检查时再带宝宝进入检查室。
● 做完相关检查后,就可以尽快带宝宝离开医院了。如果不太确定医生是否需要宝宝再次检查,可以带宝宝在附近空旷场所或车里等候。
● 由一位家人等待检查结果,并且拿着结果再到诊室找医生进行诊断、开药等。
可见,在就医的过程中,不必一直让宝宝待在医院里。但是所有到医院的人,包括宝宝,要全程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做好双手消毒,回家后及时洗手、更换外衣裤,等。
正确看待发烧
宝宝的体温与成人不同
发烧是一种生理反应,它实际上是体温的异常升高。1岁以内宝宝的体温通常高于大龄儿童和成人,这与婴儿的体表面积与体重比较大以及代谢率较高有关。而且,宝宝的正常体温在一日之内也是有变化的,清晨最低,下午晚些时候,也就是傍晚时可能最高。
发烧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益处
当人体的体温升高后,可以减缓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复制,同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派出更强大的免疫细胞进入血液系统,为身体匹配更强的免疫功能。
高烧确实会影响身体
但是,当宝宝的体温上升到接近40℃时,确实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害处,比如免疫功能会逐渐消减甚至逆转;高烧也会使宝宝感到不舒服,因为身体在增加代谢率,氧气被大量消耗,二氧化碳产量增加,这会使宝宝表现出呼吸快,心率快。因此,帮宝宝科学退热很重要,必要时也一定要带宝宝就医。
做好观察和退热
当宝宝突然发烧,家长会下意识地马上带宝宝去医院。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发烧的宝宝,可能在医生问诊和检查后,都会被建议回家继续观察和进行退热对症处理,并不会进行相关治疗。
为何不马上用药还要继续观察?
引起宝宝体温升高的原因很多,需要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细菌感染仅仅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种。以下列出的都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疱疹性咽峡炎、炎症性肠病、免疫缺陷、尿崩症、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药物热等。有些疾病可能家长并没有听说过,但是它们确实在儿童发烧的原因中占据了很大比例。
在以上提到的引起发烧的很多疾病当中,宝宝的其他表现比体温本身更能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根据不同的表现,医生才能判断和评估宝宝可能患有的疾病,以及选择适宜的检验和检查手段,因此,由父母帮助观察发烧的宝宝的各种症状,在确诊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到底需要观察什么?
體温的“热峰”和“热程” “热峰”是指体温最高时的温度。“热程”是指发热的持续时间。热峰和热程的持续时间对于疾病的判断会提供有用的信息。
皮肤状况 很多传染性疾病除了体温升高外,还会在发烧的不同阶段(发烧前、发烧期间和退烧后)出现不同样子的皮疹。根据皮疹的出现时间,皮疹的颜色,是否突出皮肤表面,出现在哪些部位,医生会对疾病的判断更加准确。
呼吸道症状 秋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发烧的同时是否出现呼吸加快,呼吸困难,有没有流鼻涕,咳嗽,是否有痰,痰的颜色,等等,都是重要的观察指标。新冠肺炎的重要表现是出现呼吸道的症状,比如有干咳、呼吸困难,而较少出现鼻塞、流鼻涕等表现。
精神状态 如果发烧期间宝宝精神状态好,正常吃和玩游戏,提示病情并不严重。而发烧期间精神不好,总想睡觉、不吃饭、拒奶等,即使体温没超过38℃,也提示宝宝的病情可能较重,需要尽快就诊。
其他任何与平时不一样的情况 比如尿黄甚至带血、体重下降、眼睛发红、口腔溃疡、肚子疼、四肢疼、肛门发红、淋巴结肿大,等等。
如何安全退热?
多喝“水” 这里的水打了引号,是指广义的水,包括稀释的果汁、汤、粥、牛奶等等,只要宝宝能接受,尽量让宝宝多喝,通过排尿带走热量。
不捂汗 不要为了出汗而让宝宝穿过多的衣服,防止热量散发不出去,使体温更高。
科学服用退热药 这里的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适合3月龄以上宝宝)和布洛芬(适合6月龄以上宝宝)。退热药的使用要按照体重而非年龄。具体的用量请参考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
做好居家护理,预防发烧反复
俗话说病从口入,实际上,口不仅仅指嘴,还包括了鼻子。因此全家人都要做好呼吸道清洁。
经常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的空气湿度,可以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数量,从外环境上减少让宝宝反复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危险因素。
平时家人在外出时要佩戴口罩,回家后做好洗手、换衣等措施,并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以从内环境上降低让宝宝反复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