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东 , 黄辉如 , 杨美玲 , 李群山 , 张建新
(1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002; 2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001;3 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229; 4 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 广东 惠州 516001;5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0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virus-infected disease 2019,COVID-19) 在 2019 年12 月份以来, 短短数月就迅速在中国蔓延。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被证实为 β 型冠状病毒,与SARS 病毒基因同源性高, 传播方式基本一致。 人体感染2019-nCoV 后轻者无明显不良症状, 多数可自愈; 但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 发热、 乏力等感冒型症状, 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若不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 极可能进展为重症及危重症,并发脓毒血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症状, 最终死亡。
广东省惠州市于2020 年1 月15 日首次发现该病案例, 截止到2020 年3 月 3 日, 共诊治62 例。 所有患者经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出院标准, 均已治愈出院。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 年 1 月至2020年3 月惠州市所有确诊的COVID-19 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 统计该地区COVID-19 流行病学情况, 旨在为临床疫情防控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惠州市 62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 诊断标准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五版)》。 其中男性 31 例, 女性 31 例,年龄 1 ~ 85 岁, 中位数 46.69。 40 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 22 例, 女性 18 例, 年龄 16 ~ 78 岁, 中位数 44.32。 两组的性别、 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研究组患者2019-nCoV 核酸检测为阳性。 排除标准: ①伴有其他严重肝肾心肺合并症; ②危重型患者。
1.2 方法记录研究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基本症状及接触史。所有人群均接受实验室指标检查, 研究组患者在入院确诊时及出院时均进行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 具体如下: 采集早晨空腹血样, 离心处理后进行检测。 血常规项目采用迈瑞BC-5390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生化类项目采用美国强生Vitros 5600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感染类项目采用广州万孚FS-205 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所有检测均由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严格按操作说明完成。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患者的流行病学相关指标, 如症状、 接触史等。 ②统计血常规相关指标如白细胞总数 (WBC)、 淋巴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RBC)、 血小板计数 (PLT) 等。 ③统计生化类相关指标如乳酸脱氢酶 (LDH)、 肌酸激酶 (CK)、 总二氧化碳 (TCO2) 等。 ④统计感染类相关指标如 C 反应蛋白(CRP)、 血清淀粉样蛋白 A (SAA) 等。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基本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所有实验室指标以中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 表示, 采用非参数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流行病学情况分析研究组患者中, 惠东县29 例, 惠城区13 例, 大亚湾区 6 例, 惠阳区 5 例, 博罗县 5 例, 仲恺区 4例。 31 例表现为发热, 17 例咳嗽, 3 例畏寒, 2 例咽痛, 23 例无明显症状。 55 例有湖北地区接触史, 2 例无外地接触史, 5例有其他省市接触史, 40 例患者有群体接触且感染。
2.2 两组的血常规及感染指标比较研究组入院时的WBC、 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出院时及对照组 (P <0.05), CRP、 SAA水平显著高于出院时及对照组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血常规及感染指标比较
2.3 两组的生化指标比较研究组入院时的LDH、 CK、 TCO2水平显著高于出院时及对照组 (P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的生化指标比较
从2020 年1 月15 日发现惠州市内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以来, 截止到2020 年3 月 3 日, 共确诊 62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为了有助于后续该地区新冠疫情的防控与诊治, 本研究对该62 例确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 结果显示男女患者各 31 例, 分布均衡。 年龄 1 ~ 85 岁, 中位数为46.69, 占比最多的是 31 ~ 50 岁、 51 ~ 65 岁, 提示该病高发于中青年人群。 62 例患者中, 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 咳嗽等典型症状, 少数患者伴有畏寒、 咽痛等其他症状, 存在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后续疫情应加强输入性病例防控。
COVID-19 的诊断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目前COVID-19 的诊断金标准是核酸检测阳性, 但核酸检测会因为采集与检测过程中的操作及试剂等因素产生假阴性, 检测周期长。 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COVID-19 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检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根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五版)》 等相关诊断标准, 对该62 例COVID-19 确诊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及比较, 结果显示COVID-19 确诊患者入院时的WBC、 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与其他报道[1-2]基本一致。 但 COVID-19 导致机体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的机制尚未明确, 有其他报道[3]指出, 通过患者尸检或患者细胞病理学研究发现, COVID-19 患者的淋巴结组织有坏死。 以往研究[4-5]中发现 SASR、 MERS 等冠状病毒也会引起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而新型冠状病毒与这两者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提示COVID-19 可能直接或间接攻击机体淋巴系统, 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 进而导致机体产生炎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 COVID-19 患者的 CRP、 LDH、 CK、 SAA、TC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提示 COVID-19 患者确实存在感染性炎症现象, 其中LDH、 CK 等心肌类指标呈上升趋势, 这可能是由机体炎性因子异常或机体供氧需求失衡引起。本结果与李丹等[6]的研究结果类似, 但该研究对 COVID-19患者的普通型、 重型及危重型作了进一步研究, 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值得今后研究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