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艳, 权少佳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液肿瘤疾病,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 会导致患者骨髓中的浆细胞无限制增生, 导致患者器官或组织损伤, 危害极大[1]。 目前, 临床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多以化疗为主, 但由于化疗存在诸多副作用, 造成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治疗, 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2]。 为提升治疗效果, 辅以合理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临床意义重大。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程化沟通模式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 例。对照组中男 23 例, 女 17 例; 年龄 54 ~ 76 岁, 平均年龄(65.43 ± 2.12) 岁; 病程 4 ~ 17 个月, 平均病程 (8.58 ± 2.41)个月; D-S 分期: Ⅰ期 14 例, Ⅱ期 12 例, Ⅲ期 14 例。 观察组中男 25 例, 女 15 例; 年龄 53 ~ 77 岁, 平均年龄 (65.78 ±2.15) 岁; 病程 4 ~ 18 个月, 平均病程 (8.92 ± 2.36) 个月;D-S 分期: Ⅰ期 15 例, Ⅱ期 13 例, Ⅲ期 12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诊断标准[3]; ②接受化疗治疗; ③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 ①精神疾病者; ②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者; ③认知不正常者; 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健康教育, 督促患者按计划进行化疗、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流程化沟通模式干预, 具体包括: ①接触: 护理人员可通过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在护理前以友善的态度问候患者, 核对患者的一般资料。②介绍: 护理人员以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 并依据患者的疾病情况, 以发放宣传手册或播放视频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③沟通: 护理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问题, 并及时予以针对性指导, 解疑答惑。 ④询问: 护理人员在介绍的过程中, 应在关键点位停顿, 询问患者的理解情况。 ⑤回答: 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问题, 如患者担忧自身的康复情况, 护理人员可邀请治疗成功的人员现身说法等。 ⑥离开: 护理人员离开时对患者的配合予以感谢, 同时邀请患者加入微信群, 并告知患者有问题时可及时在群内询问; 同时护理人员制定合理的排班表, 确保群内护理人员全天候在线, 并定期发布疾病相关信息。
1.4 观察指标①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4]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 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运动锻炼、 认知状况管理、 与医生交流三个维度,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②应对能力: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5]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 个月后的应对能力进行评价, 该量表包含面对、 回避、 屈服三个维度, 其中回避、 屈服分值越低, 面对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应对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 n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自我管理能力干预1 个月后, 两组的运动锻炼、 认知状况管理、 与医生交流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 分)
表1 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 分)
注: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aP <0.05。
认知状况管理 与医生交流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 40 6.72±1.14 9.48±1.13a 6.09±1.20 8.77±1.41a 4.12±1.67 6.14±1.33a对照组 40 6.84±1.16 8.64±1.15a 6.23±1.28 7.68±1.38a 4.57±1.63 5.35±1.51a t 0.467 3.295 0.505 3.494 1.220 2.483组别 n运动锻炼干预前 干预1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1 P 0.642 0.002 0.615 0.001 0.226 0.015
2.2 应对能力干预1 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面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回避、 屈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 回避、 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多见骨痛、 血钙升高、 贫血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6]。 现临床主要采用化疗方式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 但部分患者的化疗效果不甚理想, 故临床应采取合理的护理手段对患者进行干预, 以期提升化疗的治疗效果。
表2 两组的应对能力评分比较 (, 分)
表2 两组的应对能力评分比较 (, 分)
注: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bP <0.05。
回避 屈服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 40 16.39±4.45 24.63±4.24b 23.17±4.23 13.43±4.78b 16.45±3.12 10.75±3.26b对照组 40 16.76±4.43 20.58±4.42b 22.96±4.12 16.62±4.53b 16.21±3.09 13.45±3.64b t 0.373 4.182 0.225 3.064 0.346 3.495组别 n面对干预前 干预1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1 P 0.710 0.000 0.823 0.003 0.731 0.001
流程化沟通模式是一种通过接触、 介绍、 沟通、 询问、 回答、 离开等步骤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护理模式, 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1 个月后, 观察组的运动锻炼、 认知状况管理、 与医生交流评分高于对照组, 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 回避、 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 表明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应用流程化沟通模式的效果较为显著, 可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分析原因在于: 流程化沟通模式中, 护理人员首先通过接触、 介绍、沟通三个步骤, 加深医患之间的了解, 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从而使患者更信任护理人员, 便于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 其次, 通过沟通交流也让患者意识到疾病并非不可治愈和化疗中出现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 从而降低患者对疾病的畏惧心理,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同时也使患者可以从容应对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进而提升其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最后, 护理人员通过询问、 回答、 离开等步骤, 有助于查漏补缺, 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更全面、 深入, 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注重自身的行为, 严格约束自身进而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 护理人员通过组建微信群, 方便医患之间的交流, 使合理的护理方式得以延续, 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 流程化沟通模式可有效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调节其应对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