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12-30 05:27:0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0期
关键词:恐慌焦虑症发作

(辽宁省锦州市康宁医院心理科,辽宁 锦州 121019)

焦虑症是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焦虑、紧张、恐惧为特征的情绪障碍,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向患者讲解疾病性质,消除患者的疑虑,指导患者掌握简单应对焦虑的方法,改变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等[1],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或进行认知重建。加强心理护理以支持和疏泄疗法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消除疑虑[2]。使患者护理需要获得满足,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增强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现对我院焦虑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1~65岁,其中<35岁25例,35~60岁11例,>60岁4例;焦虑症分类:广泛性焦虑14例,急性焦虑发作12例,恐怖症9例,其他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4岁,其中<35岁24例,35~60岁10例,>60岁6例;焦虑症分类:广泛性焦虑13例,急性焦虑发作13例,恐怖症10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房间环境,病房要整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室内安静。给予患者生活指导,鼓励患者,引导患者参与适当的文体娱乐,促使患者身心放松,纠正不良习惯。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惊恐发作时心理护理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鼓励和督促患者加强自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参加娱乐休闲活动,使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中减少恐慌发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意见。与患者交流时语速要慢,有亲和力[3]。提出简洁的问题,关注当前问题,并给出明确的指导。鼓励患者回忆或报告恐慌发作,讨论处理恐慌发作和相关不良情绪的方法。反复强调患者的能力和优势,忽略缺点和功能障碍。鼓励他们面对恐慌发作,并能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帮助患者提供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和督促其实施。当患者最初应对恐慌发作有效时,应给予其表扬。与恐慌发作相关的焦虑反应发作时有时可能具有攻击性和敌意性,需要对可能的后果进行适当地限制和预测。在恐慌发作期间,患者和家属应分开或隔离,以免相互影响和传播。应注意防止医护人员的焦虑传给患者。部分患者坐立不安,不想一个人呆着,也不想去人多的地方[4]。应尊重患者,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活动空间和隐私。按照医师的建议给予适当的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在间歇期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参与反馈疗法,使他们相信有治愈的希望,与医师合作进行行为疗法,并赢得患者的朋友、家人和社会支持。

1.2.2.2 广泛性焦虑的心理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护理,密切观察患者,防止突发事件下出现自杀行为。鼓励参加简单、容易完成、愉快和易于管理的活动。减少白天睡觉时间,增加活动内容,如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小组活动,转移注意力,减少过度关注的焦虑因素。尊重患者隐私。失眠患者按相关护理程序给予适当治疗。鼓励患者回忆或描述自己的焦虑情绪,接受患者的焦虑情绪,与患者讨论如何应对焦虑,赢得患者的朋友、家人和社会支持。与焦虑患者慢慢地和蔼地交谈。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针对当前问题,给予简要明确的指导,如向患者解释其不适的原因是焦虑,并通过适当的检查,证明其身体健康,消除疑虑[5]。此做法表达了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对患者当前应对机制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不与患者采取的防御行为辩论,但不要轻易迁就。应鼓励患者以可控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焦虑、兴奋和愤怒,如允许自我表达(如来回踱步、交谈、哭泣等)[6]。当患者出现身体不适时,应酌情陪同并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不适。教授患者放松技巧,使其可以和医师一起进行反馈治疗,并清楚地表明有治愈的希望。患者抱怨身体不适时,应注意倾听,避免过度护理,及时发现身体症状体征,酌情提供舒适处理或按摩。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比较,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估。②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HAMA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比较[n(%)]

3 讨论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广泛而持久的焦虑症,以反复发作的焦虑、紧张、惊恐为焦虑症的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不安。加强对焦虑症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在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帮助患者培养耐受轻度焦虑的能力,掌握积累克服焦虑的经验,能很好地适应处理焦虑,使患者能够识别焦虑行为、焦虑,在其面对压力源时学会放松,帮助患者建立对身心健康的信心[7]。

焦虑症患者中惊恐障碍的特征是反复而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有濒死感和失控感。惊恐障碍发作1个月内至少发生3次,或者患者总是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因为害怕再次发作。每次发作持续20 min,一般少于1 h,10 min内达到高峰。身体症状包括心悸、出汗、颤抖、潮红、呼吸短促、窒息、胸痛、恶心或腹痛、头晕;精神症状包括精神错乱、害怕死亡和去人格化。发作后担心复发的可能性,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症状[8-10]。广泛性焦虑的特征是持续或经常的紧张,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固定的内容,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度担心或烦恼。患者在许多事件或活动中表现出过度焦虑,持续6个月以上。除非器质性疾病外,至少有4种身体症状,包括过度焦虑、烦躁不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和过度警惕。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表现出过度而持久的烦躁不安、忧虑、对日常琐事的焦虑,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过度敏感和紧张。过分担心未来或不确定的事件,担心家庭意外,担心工作失误、人际关系紧张等。对不幸或灾难、事故或无法控制的事件的恐惧,常常使患者处于一种不断的焦虑和对灾难的恐惧状态。惊恐发作患者会有强烈的恐惧感、濒死感、失控感,害怕惊恐发作,要让患者对自己的恐慌发作有正确的认识,减少患者或其家属因观念模糊而产生的焦虑和抑郁,如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从而防止患者担心疾病会变成精神疾病。指导家属配合治疗和护理,做好出院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防止疾病复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帮助,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使其心境保持平静和舒坦。并引导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神秘感,使患者调整心理感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的积极性,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使患者感觉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精神状态改善良好,患者服药依从性高,提高了治疗效果。

总之,给予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克服不良情绪和认知偏见,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近一步康复。

猜你喜欢
恐慌焦虑症发作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9:30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当代陕西(2020年24期)2020-02-01 07:07:10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MERS可防可控别恐慌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41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电商焦虑症
茶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