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辽宁 沈阳 110044)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左上腹突发性疼痛、右上腹压痛、黄疸、血压下降等[1]。急性胆囊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病发后,若不及时治疗,不仅会损害消化系统,还会致使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药物保守治疗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手段,病情较为严重时才采取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能较好地治愈急性胆囊炎患者,但对上腹部进行探查时无法直视,仅能使用手部触摸来获取信息,术后通常会遗留较长的手术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新兴一种微创手术,手术视野能够延伸,可观察到上腹腔病变,利于术者精确切除病灶,减轻患者炎症[2-3]。本文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80例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①右上腹压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患者;②B超/CT显示胆囊壁水肿患者;③Murphy征阳性;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本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肝等脏器严重损伤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全患者[4]。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对照组有男患者14例,女患者26例,年龄范围为25~76岁,平均年龄为(39.24±4.27)岁,其中有13例化脓性、16例单纯性、11例坏疽性;观察组有男患者15例,女患者25例,年龄范围为24~78岁,平均年龄为(38.97±5.27)岁,其中有14例化脓性、17例单纯性、9例坏疽性。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即常规消毒、全身麻醉后,在患者腹正中左右两块耻骨与骨盆前正中连接处上方2 cm作10~14 cm横向切口,首先有序地切离皮肤、脂肪、腹直肌前鞘,然后打开覆膜,进入腹腔,确定胆囊位置,接着使用电钩将胆囊周围血管、组织分离,切除胆囊,最后给予胆囊残端电凝或夹闭止血,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体如下: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平卧位,采用标准4孔法开展手术。首先在患者脐部切开1 cm的手术切口,穿刺注气,调整气腹压力(10~14 mm Hg为宜),在剑突下、肋缘下锁骨中线分别作1 cm、0.5 cm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然后放置腹腔镜,使用腹腔镜明确胆囊、炎症、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以及病灶粘连情况,接着将胆道镜置入胆总管中,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取出结石,最后检查有无残余结石,放置T管,缝合胆总管。术后2.5~3.5周,患者经检查无结石后,方可拔除T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和临床指标进行比较。抽取患者入院后和手术后4 mL空腹静脉血液,使用离心机进行分离,取上血清,测量血清脂肪酶、白细胞介素、血清淀粉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抗胰岛素蛋白等血清炎性因子。临床指标包含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s),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经比较后发现,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肪酶、白细胞介素、血清淀粉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抗胰岛素蛋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脂肪酶、白细胞介素、血清淀粉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抗胰岛素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经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s)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急腹症,是由胆囊管阻塞、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5-6]。急性胆囊炎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患者病发后通常会出现胆囊局部炎症、水肿及出血等,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并发胆囊结石、高热、寒战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主要以传统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7]。传统开腹手术可有效摘除病情较为复杂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但手术切口过大,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患者肠胃功能恢复[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脂肪酶、白细胞介素、血清淀粉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抗胰岛素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说明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改善血清炎性因子。这是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遗留瘢痕小、痛苦少等优点,进行手术时采用标准4孔法穿刺,手术创口虽然有3~4个,但创口均≤1 cm,可促使创口快速愈合[9];同时,置入腹腔镜,可以为术者提供视野、延伸视野,便于术者更精确地开展手术,利于患者病灶切除、病情加速恢复,改善血清炎性因子[10]。此外,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行胆囊切除时,在腹腔镜的视野下使用电凝钩分离粘连组织(对于部分患者粘连严重,切除胆囊后,使用电凝钩灼烧残余黏膜即可),可降低胆管损伤、胆瘘发生风险,从而促进患者消化系统恢复,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肠胃功能恢复、手术及肛门排气时间。这是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小,伤口愈合快,能较大程度地降低手术出血量;同时,术者通过腹腔镜提供的视野,可清晰观察病灶组织、腹腔内覆膜结构,有利于降低手术对其他器官的损伤,加快病情恢复,缩短治疗时间、住院时间[11-12]。此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较好地保留患者的胆道完整性,减轻机体损伤,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加快患者肠胃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
综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显著,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肛门排气、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