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30 07:3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8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人员急性

邹 颖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数量比较多,老年人器官、组织等均处于衰退状态,机体代谢能力比较差,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提升,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最具代表性。急性心肌梗死为严重的心脏类疾病,会直接导致心肌缺氧坏死,影响心脏血供,一经确诊需及时对患者实施救治[1]。该疾病情变化速度比较快,在抢救黄金时间实施救治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急诊全程综合护理主要是对接诊流程、抢救流程、术前交接班及转运交班进行优化,进而有效节省患者院前抢救时间,在救治过程中真正做到程序化、流程化,使整个抢救过程有条不紊,促进抢救效果的提升,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全程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等分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8.23±3.22)岁;男女分别为24 例、12 例;观察组年龄42~75 岁,平均年龄(59.74±4.01)岁;男女分别为23例、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急诊护理方式,患者在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抢救室内后,护理人员立即遵医嘱对患者实施吸氧、生命体征监测、开放静脉通道、心电图检查等,由主治医师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后实施针对性抢救,在抢救过程中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调整救治方案,护理人员在患者抢救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准确记录抢救时间、抢救流程以及抢救用药等,在救治过程中对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在实施前复述1遍,核对无误后方可实施,主治医师需要在抢救完成6 h内完善医嘱[3]。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全程综合护理。①接诊流程优化:患者在到达急诊科后,首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对其实施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图监测等,并询问患者家属有无心肌梗死发病史,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重要器官疾病,发病时间、发病过程等。将心电图检查结果共享到医院微信群,由院内救治人员对患者病情实际情况进行初步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准备抢救用物,简单制订救治方案[4]。在接诊途中,护理人员密切需密切查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疼痛程度及神智等状况,若情况较为危及则需实施现场心脏按压,同时与相关科室人员取得联系,做好检查、手术等准备,并电话通知心血管科医师到急诊科协助抢救[5]。对于病情较轻或是家属用私家车转运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生命体征等;对于具有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且病情危急的患者,需立即送入抢救室实施救治。②抢救流程优化:急诊科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并在通道入口处等待患者,接到患者后立即送入急救室,并严格遵照先治疗后流程的急救制度,避免挂号、缴费等程序耽误黄金救治时间[6]。在患者到达急救室后立即对其实施基础救治,接通氧气管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等,并为患者再建立1条静脉通路输注抢救药物,尽量选择左上肢,以为患者介入治疗提供血管选择权。同时,还需进行血液检验,尽量完成血液抽取后立即送检。整个抢救模式依照“定人、定位以及定责”的形式开展,需2名护理人员完成抢救工作,1名护理人员在患者左侧,另1名护理人员在患者右侧,右侧护理人员负责患者心电监护、除颤、遵医嘱用药等,左侧护理人员负责患者吸氧、留置针操作等。若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抢救,需转换位置,左侧护理人员负责胸部按压,右侧护理人员负责头部、人工气囊挤压等工作[7]。③术前交接班优化:若患者情况比较危重需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需向患者家属讲解具体情况,并告知手术风险、手术流程以及预后效果等,若同意手术需签收手术同意书。在与患者家属讲解的同时与介入室医师联系,要求医师5 min内到达手术室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辅助患者取平卧位,在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行常规指标监测,护送患者到导管室,并向交接护理人员讲述患者病情状况。④转运交班优化:患者头部需在平车的大轮端,在转运途中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以及神态等变化情况,到达转运科室后简单介绍患者的情况,若有特别注意的情况需告知交接班护士。此外,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患者信息共享,由抢救室护理人员将患者抢救流程、抢救中使用的药物、检查指标等统一录入该系统中,方便转运科室医师、护理人员查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监测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用药时间及总抢救时间。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估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统计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监测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用药时间、总抢救时间用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心肌梗死复发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监测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用药时间及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复发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的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7,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比较(min,)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比较(min,)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群,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患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发展,主要与工作压力、精神压力、生活压力的提升以及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关[8]。该疾病主要与冠状动脉堵塞有关,血管壁增厚、血液淤积,加之血液黏稠度较高,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粥样斑块破裂,为尽快止血大量血小板会向斑块处汇集,最终形成血块,进而堵塞冠状动脉,引发心肌缺血甚至造成心肌坏死[9]。诱发该疾病的原因包括心脏疾病、吸烟、酗酒、肥胖、情绪激动以及便秘等,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并伴有心率失常、血压升高以及意识障碍等状况。该疾病病情变化速度极快,需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救治,避免患者出现心脏破裂、器官衰竭、血栓栓塞,甚至死亡等情况。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以及搭桥手术等。这些治疗方式操作快捷,预后效果往往较好,但对救治时间要求较高,如溶栓治疗必须要将时间窗控制在30 min内。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受医疗条件所限,在检查、救治前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耽误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预后效果[10]。急诊全程综合护理更具系统化、流程化以及细节化,在实际救治过程中采取“定人、定位以及定责”等模式进行救治,利于疾病诊断、评估与抢救同时进行,有效节省了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监测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用药时间、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急诊全程综合护理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护理人员急性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