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洪玲玲
教学实践发现,随着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在作业、习作、试卷中经常会看到各类错别字,这影响了思想的准确表达,甚至使人无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汉字学主要是研究汉字的形体和汉字的产生、发展及规律等,是传承汉字文化的一种方法,具有以形表意的特点。运用汉字学进行识字写字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识写汉字的准确率,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汉字、规范使用汉字的良好习惯。
错字是指将某一个字的字形写错了,包括随意增减字的笔画、写错了字的某个部件或是字形结构;别字则是指将某一个词句中的某个字误写成一个与原字意义没有关系的音近音同或形近的另一个字。错别字的问题不容小视,因错别字而引发纠纷导致重大损失的例子举不胜举,小而言之,是个人文化素质较低的一种表现,影响到个人的形象;大而言之,则会影响到文字的严肃性,甚至会有损国家的形象。因此,教师要对正确书写、规范使用汉字给予足够的重视。
找准出错的原因,是有效预防和纠正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前提。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出现错别字主要是以下两种原因造成的:第一种是先入为主,学生在一开始识写汉字的时候就记错了,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形近字当中;第二种则是教师反复强化了错误信息所造成的。比如“横七竖八”中的“竖”字,观察发现有很多学生会将其写成“坚”,教师反复强调不要把下面写成“土”,可学生反倒只记住了“土”,以后就经常犯相同的错误,每每都会写成“坚”,这种纠正方法效果不好,不可取。
以往传统纠正学生错别字的方法就是教师反复地强调和罚写,反复强调不可取,反倒强化了错误的信息;而大量的罚写更是机械枯燥,不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无法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而且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当发现学生出现错别字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罚写,而是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常见错别字,研究如何预防和纠正,以此来提升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运用汉字学进行识字写字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而且还能够有效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的出现,使识字写字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还是用“竖”字来举例,教师反复强调下面是“土”字的纠正反倒适得其反,那么教师可以运用汉字学来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方法简单,效果极佳,告诉学生只有“立”起来才算“竖”,学生就会轻松地记住“横七竖八”中“竖”字下面是“立”字。所以,在纠正学生易错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汉字学中的字理知识,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使学生记住正确写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纠正错误固然重要,但提升正确识写汉字的能力、有效地预防才是关键。如何有效预防错别字,就需要教师运用汉字学,优化识字写字教学过程,创新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把字理识字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描绘,指出字的提示性暗示、会意字的想象解说、形声字的表意性,加深学生对字含义的理解,预防学生出现错别字,提高正确书写汉字、运用汉字的能力。
比如,运用汉字学借助多媒体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识写汉字所出现的错误理解,有效提升学生识写汉字的质量。如在教学“马、鱼、虫、鸟”这些象形字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些汉字以动物的形象在多媒体上演示出来,并配以不同时期这些汉字的演化过程,将汉字的“识”与“写”和动物形象及演变完美地结合起来,这种由表及里的识写汉字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真正领会这些汉字的含意,而且提升了学生汉字识写的准确率。另外,教师可以将古人是如何根据生活实际设计这些汉字及该汉字在不同时期的演化过程,在多媒体上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木”旁边多一个“木”就变成了“林”,而再加上一个“木”字就变成了“森”。在这样生动有趣的教学中,学生准确地记住了汉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识写汉字的准确率,有效预防了错别字的出现。
总之,运用汉字学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和纠正错别字,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识写汉字的准确率,并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对汉字学的运用不断进行反思,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