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单”助推生本课堂

2020-12-30 22:58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小学马丽莉
亚太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笔者探究思维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小学 马丽莉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下最时兴的教育理论莫过于“学为中心”“生本课堂”。研读各种文章不难发现,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三个方面的发展:生理发展、社会发展和认知发展。关注生理发展就是要关注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关注社会发展指的是关注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做事认真、执着的习惯;关注认知发展指的是关注学生感知、注意、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通俗来说,就是智力发展,这应该是教育最为看重的方面了。综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和与之有关的成因、过程、发展就是通常意义的“学为中心”了。值得深思的是,既然专家教师们已经将这些理论解读得那么细致了,也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带头将课堂演绎得异常精彩,那么为什么优秀的上课模式还是难以铺陈展开?笔者认为,除了与一线教师平时工作量较大、总结和科研能力有限有关,大部分原因是这些课堂缺乏一个能够复制实施的良好体系。在这样的现状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先一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校内的资源共享。羡慕之余,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学校教学立身“学生为本”的重要性。

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

教育,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应学的知识,更要通过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提升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有长足的发展。那么,怎样关注学生的学习呢?要真正做到这点绝非易事,具体到数学的学习,笔者以为,必须厘清三条线索:学生学习的概念是什么?技能的认知过程是怎样发展的?学生是如何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基于生本课堂如何实施的思考,结合目前一线教师践行的方向和笔者对小学高段数学课程的分析,对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成体系地设计和使用“活动单”做了以下策略与研究。

(一)解读“活动单”

要设计好的“活动单”必须清楚“活动单”是什么。通常来说,课堂分为三个部分:导入部分设定“引入单”,教学过程设用“活动单”,结束部分用“反思单”总结。“引入单”用以开展了解学情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又可细分为“预习单”“调查单”和“访谈单”。“反思单”用以开展应用反思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可细分为“练习单”“汇报单”和“整理单”。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如何开发和应用以探究体验为载体的学习活动的单子——“活动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将“活动单”分为三种形式:“探究单”“实验单”和“观察单”。

(二)设计和使用“活动单”的策略

1.“探究单”——在探索中提炼

探究在数学中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索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学习的过程。这里的“探究单”是能够促成这一过程的辅助学习单。《国际初等教育课程框架》中指出:“探究是学习小学数学的主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单”长期使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一种精神——探究精神,渗透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思考,树立学生立足社会的自信心。

在“探究单”的设计上,应以“选择—行动—反思—再选择”为指导思想。使用上,应把握好收放程度,在汇总结果后一定要进行优化、提炼,即“再选择”,不能仅仅将眼光放在完成这张活动单上。比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时,笔者先在导入部分回忆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唤醒学生思维。再动手拼组图形,初步感知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铺垫好之后,学生开始使用“探究单”进行自主探究。接下来我们可以这样提问:“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你的方法真不错,还有别的方法吗?”在呈现多种算法之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同学们真厉害,想到了那么多种方法。请你们观察比较一下,这些转化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对刚刚得出的这几种方法进行反思归纳,思维层面由“会做”向“会反思”提升。在评价时可以用“你真会思考,这一点很重要”来强化学生“需要反思”“应该反思”的意识。这个环节之后还要接着提升:“你觉得,选择怎么样的方式比较简便?”这样的思维牵引螺旋式上升,在“探究单”的辅助下,不仅能够落实知识技能,长久训练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将“选择—行动—反思—再选择”思想内化,真正落实三维目标。

2.“实验单”——在操作中感悟

“实验单”与“探究单”形似,容易混淆两者的概念。这里做一个界定:探究对学生来说是不知道结果的,而实验的结果往往有很多种,要看实验结果才能判断假设正确与否。因此,站在学生的角度,从结果来分析两者会比较清晰。另外,数学“实验单”还应包括数学建模的部分。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效地运用“实验单”,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积极构建新的知识,积累新的生活经验,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实验中会释放出多种可能性,有些与课堂有关,有些或与课堂无关,因此在“实验单”的问题设计时需要深思熟虑,把整个流程串成合乎学生思维过程的长线。比如,结合笔者自身的体会,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回答“喜欢哪种书籍的同学较多”时,学生的回答天马行空。在笔者的牵引下,学生逐步知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收集数据(最好是大量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整合分析,最后归纳得出结论。这是统计的一个基本思想,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对这一思路比较陌生,不会自主操作。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目前上课学生没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只是被教师牵着去操作导致的。因此,“实验单”的设计致力于“合乎学生的思维逻辑”,培养他们自主的正确的思维体系。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实验前的提醒和完成后的引导、归纳和总结。引导时最好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使他们能够在实验中积极参与、发现,勇于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反馈。

3.“观察单”——在观察中发现

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且比较持久的主动感知,是一种“思维的直觉”。在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有些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论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教材中,学生一看就知道结论,不需要用到探究的过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收集资料,发现事实(这里的数学资料一般由教师主动提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对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持续有效地利用“观察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笔者发现,我们地区的许多高段小学生对生活中时常见到的事物缺乏基本的认知,可能是因为这些事物不在他们“感兴趣”的范畴。心理学家哈根认为;“儿童有一种注意某些线索而无视另一些线索的强烈倾向,这种倾向常常受外界制约而左右着自己的行动。”也就是说,他们的观察会被其他更显眼的事物吸引,这时,“观察单”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结合历年学生在求“火柴盒的表面积”“落水管需要多少铁皮”“通风管的表面积”等时出错率较高的情况,可以设计“观察单”充分观察、类比,从而填补学生在生活中的某些空白。鉴于儿童的观察特点,在设计“观察单”时,语言指向性要明确,语句组织不要出现歧义。组织学生使用“观察单”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任务,使他们在观察时,把感知方向集中在一个对象和现象上。在时间的控制上,也要适时“留白”,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通过长期使用“观察单”,学生在观察时会更细致,思维更缜密,哪怕有些情况在生活中没有遇到或看见过,也可以通过联想解决。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在“活动单”的设计上,仅凭个人之力,思考必定存在不够成熟的情况,微观局部细节上是否合适、问题的有效性设置是否妥帖、使用上的收放怎么考量等都值得探讨。并且目前设计的“活动单”数量远远不够,还没有细分到各单元、各课时。但是,笔者仍内心充满热情,觉得这是一件可行且有意义的事情。俞正强老师曾经说过:“小学是基础教育,不能走职业教育的路,教会他们‘想’才是根本。”因此,今后笔者仍会继续对每一课时进行考量,设计合适的“活动单”,并结合反馈调整修改,使之丰满,逐步形成体系。

猜你喜欢
笔者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