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严 羚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分工合作。”玩沙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我们对幼儿园的玩沙游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寻找能促进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策略,让玩沙游戏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通过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幼儿独自游戏的次数与游戏空间密切相关,当人均游戏空间维持在2.1~2.5 平方米时,幼儿间的合作最频繁。
大班幼儿的游戏频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将大班玩沙的游戏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将有利于游戏品质的提高。
玩沙必备工具中,如容器类(小桶、壶等)、挖掘类和滤器类材料使用的比较多,辅助材料较少。
1.低结构材料诱合作
在玩沙游戏中提供适宜的低结构材料,如天然材料(木桩、树枝、鹅卵石)、废弃物等,能有效引发幼儿间的合作。如在架桥游戏中,幼儿一起合作用薯片罐代替桥桩,将长条纸板连接起来拼成平板桥。
2.设置材料障碍促合作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投放材料、工具的数量来促进幼儿的合作。如在筑城墙的游戏中,有的幼儿发现砖块不够用,大家想出了镂空堆砌的方法,一起合作建起了城墙。
男女搭配。在玩沙建构中,男生空间感和创造能力比较强,而女生在对称、比例、审美等方面的能力较强。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男女生合作,达到互补效果。
强弱搭配。玩沙活动中,我们可以让能力不同的幼儿一起合作游戏,通过“师徒”互助,积极发挥同伴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共同发展。
自由搭配。大班幼儿相互间都比较了解,我们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同伴,协商配合,充分调动幼儿间的积极性。
我们应鼓励大班幼儿自定建构游戏的主题,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在游戏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
【案例:挖水渠】
活动中,两名幼儿挖了一个沙洞,另两名幼儿将水管接到了沙池旁,准备往沙洞里灌水。这时,有幼儿发现管子不够长,一名幼儿想出了挖一条水沟,将水引入洞中的办法。于是,四名幼儿开始合作挖水沟。这个游戏引起了全班幼儿的兴趣,大家一起参与了进来。
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幼儿的兴趣,让零散的个人活动演变成合作的主题建构。幼儿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完成了 “挖水渠”这项工程。
2.根据课程内容开展主题
【案例:天平山】
在开展大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时,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建造天平山”的想法,他们一起讨论搭建的内容、需要的材料、如何分工等,然后分组(堆建天平山、种植枫树林、建造池塘、建停车场)进行建构活动。建构中,小组和小组间把搭建的内容进行连接,将小组内部的合作慢慢演变成群体的合作。
将游戏时间合理地划分为计划讨论、建构活动、分享评价三个阶段,教师应适时给予有效的干预和指导。
引导幼儿拓展游戏。教师在活动前和观察中适时介入,引导幼儿的游戏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如在挖水渠游戏中,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来搭建的话,还可以怎么做?通过幼儿的讨论引发建构水渠的活动。
串联幼儿的单独游戏。以教师为媒介,将幼儿单独游戏进行结合和串联。例如,在自由玩沙活动中,有的幼儿在挖洞,有的幼儿在堆山,有的幼儿在修路……教师提议以公园为主题进行建构,巧妙地将单独游戏串联成合作游戏。
游戏讲评动态化。将评价贯穿于游戏全过程,从游戏开始的引入,到游戏过程的指导和游戏结束的评价,通过教师灵活及时的指导和评价,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