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翠岗幼儿园 卞红琴
在家访时间选择上,首选双休日,这样大多数家长都是有空的;如果选择工作日则要避开用餐、午睡等时间,还要注意时间不能太晚,以免影响幼儿和家长正常生活规律。
家访时间不宜过长,应长话短说、简明扼要说重点,不要让家长觉得教师啰里啰嗦,浪费时间,要让家长觉得教师果断能干。
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要发挥主动作用、取得家长的信任是做好家访、做好家长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与家长接触时,难免会有生疏感,所以要主动担负起建立相互信任的责任,还要注意反馈问题的艺术性。教师要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各方面的表现,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能听到自己孩子进步,所以这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说说幼儿的优点或是独特的闪光点,由此缓和家访时的气氛。如:您孩子今天帮助同伴端了一杯水或是扣了一颗纽扣;他在绘画上面比较有天赋;在幼儿园能做到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分享……用真实的事例,触动家长的心,接着再把幼儿存在的不足委婉提出,让家长明白自己幼儿在哪方面是不足的,哪方面还需要引导。
扬扬刚从东北来到扬州,扬扬的妈妈是培训班的老师,奶奶是一位退休老教师,扬扬的教育是她俩的头等大事,学认字、学画画、算数字是扬扬每天的必备功课。虽然扬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目前来说是比较强,但是如此揠苗助长其实是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为此我决定借家访机会来一场关于“小学化”教育利弊讨论会。
扬扬妈妈觉得,因为自己是培训班老师,看多了幼儿因各种原因去疯狂补课,为了不让洋洋变成比班级其他幼儿落后的“差生”,就先一步走让扬扬三岁就开始识字、算数。扬扬的奶奶则觉得,现代社会网络通讯风靡,各种游戏、动画片充斥着幼儿的生活,把时间浪费在游戏上,还不如多学点实质有用的东西。
认真倾听完她俩的表述,我安抚了扬扬妈妈——我们老师眼中,每一个幼儿都有自身的长处,不会因幼儿有任何方面不足而给其贴上“差生”的标签。然后,我提出几点关于“小学化教育”的危害:
其一,违背教育和幼儿成长规律。幼儿园小学化是把小学的内容提前教给幼儿,但这些内容基本都高于幼儿认知、思维、动作发展的水平,这种方式有碍于幼儿发展。
其二,摧毁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在孩子不同的阶段应该给予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容,这叫教育的适宜性,每一阶段的内容前后衔接,一起构成了大教育体系,如果提前让幼儿接受以后的内容,就会打破这个系统,产生不良的后果。
其三,影响幼儿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高度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其四,小学化的实施,造成孩子在幼儿期就开始厌学。孩子在幼儿期就应付大量的任务,诸如认字、算数等,超前的教育会让其觉得太难,挫伤幼儿自尊心,又没有太多时间玩游戏,只能使幼儿提前厌学。
其五,提前学习的确能使幼儿一时领先,但在幼儿园阶段过多地学习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后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这会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导致养成上课不专注听讲、不爱动脑思考的不良习惯。
其六,夺去了本该属于孩子的欢乐童年。童年应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游戏中弥漫着他们的成长足迹,对幼儿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为了让扬扬的妈妈和奶奶更加透彻了解小学化教育的弊端以及“玩”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一边说一边瞄着扬扬,扬扬专注的眼神和富有创意的搭建让我深受启发,于是我话题一转,问道:“扬扬妈妈、奶奶你们看扬扬玩得多专注!”她们相视一笑说:“这是他最喜欢玩的,每周只能玩一次,平时如果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加玩一次,所以每次玩的时候都很专注,玩完会认真收好,绝不会丢失一块!”当我询问“扬扬为什么喜欢并那么专注”,妈妈和奶奶一致说“因为难得玩”。其实奥勒·基奥克发明的这款积木玩具正是由于他非常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了“玩才是幼儿的天性”。1300多种形状、12种不同颜色的积木,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动手的愿望和创造力,让幼儿学会建构、学会发现、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发挥想像建构出无穷造型,让幼儿在玩中能释放天性,促进智力、动手能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类似这样玩的过程才是适合幼儿这个年龄段的,而这样的玩也比写字认字更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次家访,成功地拉近了我和扬扬妈妈、奶奶的距离,她俩非常感动。家访让她们对幼儿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表示愿意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坚持以“玩中学”教育理念来引导、教育孩子。
1.收集、了解即将家访幼儿和家长的资料,找到家访的重点。与家长沟通时,用能引起家长共鸣的幼儿事例来开启家长的心扉,让家长从事例中感受到“我家幼儿的确是这样的,老师对我家幼儿很了解”,由此赞同你的观点,认同你的细心观察、引导策略和教学方法,因而可以促进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
2.和家长提前约好家访时间,准时到达。
3.了解、熟悉家访路线,以便合理安排家访,节约路途中的时间,准时进行每一位幼儿的家访。
4.搭班教师之间合理分工。比如:需了解的情况、要告知的事项等,可以在出发前合理分工,一位老师负责与家长交流,一位老师负责和幼儿玩“陪伴游戏”,保证两人能轮流与家长沟通,确保每位教师均有机会和幼儿、家长交流,使家长和幼儿对两位教师都有印象。
我园的新生家访工作已历经多年,在家访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家长是理解我们工作的,积极与幼儿园配合,但也有家长对于我们是有质疑的,他们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不能或不愿意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有些家长会提出许多要求:幼儿的座位要在什么位置;小床要放在什么地方;幼儿不会吃饭,吃饭时老师要记得喂;幼儿在什么情况下老师要怎么做;有玩具要先给他的孩子玩等。遇到这些情况,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要耐心地倾听完之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家长对幼儿培养锻炼,在家里试着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该放手的要放手,而不能一味的越俎代庖,让幼儿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此外,建议家长多了解或是积极行动起来,家园配合为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以及做好准备。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诚恳并透露出对幼儿的热爱和负责,大多数家长都会慢慢地接受我们。
其实,随着家长家庭教育专业性的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需求更加多元化,家访是任何家园联系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及拓展视野,强化家园共育的意识,充分利用家访收集的有效信息,理解多元的家庭文化、家长的性格特点及交往特征,找准家园合作的切入点,增加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参与度和有效性,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配合,更好地提升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