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吴蓓蓓 缪明珠
生态园里的自留地,给我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生命与活力,每一次种植都是一段故事的开始。
一个愉快的暑假过去了,原本农作物丰富的自留地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只剩下干巴巴的泥土和几根生命力顽强的野草。“种点什么好呢?”这成了孩子们接连几天都在讨论的问题。
“可以种草莓!”
“种青菜。”
“种蚕豆、萝卜……”
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的。杨杨的奶奶听说后,一早从家里带来了小苗。这是什么苗呢?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缠着杨杨的奶奶问个不停,奶奶被缠得没有办法了,赶紧说:“这是花菜苗。”
“花菜苗?我们想了那么多,还没有想到种花菜呢,那我们就种花菜吧!”大家异口同声,意见一下子得到了统一。
天气热,花菜苗比较娇嫩,必须早点栽到地里去,但土地干得发硬,还有石块和杂草,不好栽种。这时,孩子们也顾不上天气的炎热,一致决定先翻地。带上小铲子、小耙子、小铁锹,挖呀、锄呀、耙呀,不到一会儿,孩子们的小脸都红了,豆大的汗珠也从脸上滚落下来,蕊蕊边干边说:“翻地还真累呢!”
乐乐说:“我奶奶在家种地也是这么干的,她一定也很累……”亲身体验过的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理解了他人劳动的不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土地终于翻好了,可花菜苗怎么栽才好呢?孩子们经过讨论后,觉得栽苗也要像小朋友们排队一样,要栽整齐了。那怎么栽才能整齐呢?爱动脑筋的乐乐说:“我们在地里画上线,再按线栽不就好了。”这是个好主意!小铁锹成了临时的画笔,在旁边的小朋友们不时地提醒下,线终于画好了,苗栽起来也方便多了,一人挖坑一人放苗,大家配合地都挺默契的。等到苗都栽好了,他们又忙不迭地拎水来浇,水壶、小桶、脸盆……只要是能装水的都被派上了用场。然而,水浇过之后却又有了新发现,原本栽的好好的苗跑了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是栽的时候坑挖得太浅了,需要重新挖深一点再种一次,把水给浇足。小苗种下去了,同时也种下了孩子们的希望。
为了把花菜照顾好,孩子们需要了解花菜的知识。于是,我问孩子们:“花菜有哪些知识呢?”
多多说:“我知道花菜长的像花一样。”陈陈说:“花菜有白的,还有绿的。”“绿的叫西兰花。”程程紧接着说。“花菜可以吃。”“我不喜欢吃花菜。”璋璋听到后,马上跟了一句:“花菜好吃的,我吃过妈妈做的花菜炒肉片,可好吃了!”“我还吃过干锅花菜。”……说到吃,资深小吃货们滔滔不绝,口水都快溢了出来。看到这,我赶紧打断孩子们的遐想,问他们:“你们关于花菜还想知道些什么呢?把你们想知道的画下来,回家收集相关资料,下次到班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于是,孩子们画下自己的问题:花菜生长多长时间可以摘下来吃?花菜的叶子可以吃吗?吃了花菜对身体有哪些好处?……回去后他们从电脑上、手机里、家长的口中收集了很多关于花菜的资料带到班上给大家讲了讲,大家对于花菜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了。涵涵说:“花菜除了白的和绿的,还有紫色、黄色、橙色的呢!”爽爽说:“我知道还有松花菜和宝塔花菜。”钰钰说:“花菜还能防癌抗癌呢!”悦悦说:“外婆告诉我花菜不能和黄瓜一起吃!”“啊?这是为什么?”悦悦话音刚落,其他小朋友都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外婆说不能一起吃,吃了对身体不好,你们可以回家自己查啊!”机智的悦悦把问题又抛给了大家。这下大家又有事可做了,一番收集调查后,孩子们不仅知道了花菜的朋友,还了解了它的最佳搭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经过孩子们长期的细心照顾,不少孩子都发现花菜长高了,有多高呢?大家一起来量一量。他们找来了尺子、竹签、棉签、丝带、树枝……怎么量呢?多次尝试后,终于得到了统一:找一颗自己最喜欢的花菜,用喜欢的工具从根部量起,然后记录。一个人不好操作,那就互相帮忙。琪琪拿着一根棉签,为难地说:“我用棉签来测量,可棉签根本就不好量啊!”“为什么不好量呢?”“它太短了,都不够。”“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呢?那里还有好多的棉签呢!”在我的提醒下,聪明的琪琪一下子就想到了:“对哦!我可以把几个棉签接起来量。”就这样,每个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测量并记录着,还互相比较着高矮。测量后,他们还数起了叶片,发现每颗花菜的叶片数都不一样。孩子们在操作中获得了经验,在交流中得到了发展。
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细心地照顾着花菜,可它们怎么还这么瘦呢?云云说:“要施肥,花菜才能长大。”
朵朵问:“那肥从哪里来?怎么施?”
乐乐边笑边说:“我农村的家里有肥,就是猪粪。”大家听后哄笑起来。
多多说:“猪粪好臭的,怎么运过来呢?”
航航说:“不用猪粪,把树叶堆在一起,也是可以做肥料的。”
涵涵说:“我看见奶奶施过肥,是那种一粒一粒白白的东西。”
“那是化肥吧!”
“对对!就是化肥。”
“那哪种肥料更适合我们呢?”
“化肥!”大家异口同声。第二天,化肥就带来了,该怎么施呢?这时,杨杨赶紧说:“我奶奶跟我说了,化肥不能直接放到花菜的根上,会把它们烧死的,要离远些。要这么来施……”听了杨杨的建议,孩子们马上进行施肥,看着肥料施下后,他们又多了一份期待。
接连几天都下雨,孩子们没能看到花菜,这不雨停后他们再也耐不住性子了,迫不及待地去了自留地。当来到花菜地里时,一个个都发出了惊呼声,原来施过肥的花菜长势喜人,已经窜出了一大截,“花菜长得真快!”“叶子也变多了。”“颜色都变成深绿色的了。”……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新发现。“花菜长得这么高了,我们再来量一量吧!”于是,大家又对花菜开始了测量,接着又有了新的发现——“我上次用尺子量的4cm,现在长到7cm了。”“我用竹签量的,现在花菜长得比竹签都高了。”“我的花菜原来只有6片叶子,现在有12片了。”……花菜成长的喜悦让每个孩子都津津乐道,在比较之间发现了花菜前后的变化,知道了数的大小。
“花菜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可以吃呢?我们现在就想吃了!”小馋猫们最期待的就是吃,想吃怎么办?去买啊!去哪里买呢?超市里、市场上。怎么去呢?走着去、坐公交车、坐出租车……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孩子们彼此出着主意。知道了孩子们的想法,我对他们说:“既然大家都想去,那我们还是制定个计划,统一好后再行动。”准备外出的计划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回家立刻采访了家里经常买菜的人,摸清路线、怎么去、要准备些什么……都被画在自己的计划里。到班后,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计划,最后发现大家对怎么去、带多少钱有争议,此外对钱币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楚。经过集体讨论后,达成共识:由爸爸妈妈送孩子们过去,每人带两元钱,孩子们自己买好花菜后走回幼儿园。计划制定好后,孩子们开始期待星期三的到来……
当星期三如愿到来时,尽管天气有点冷,孩子们还是非常兴奋。我点好人数、把钱集中,让孩子们排好队伍、拉好小手,正式开始了菜市场之行。菜市场真大啊!菜的种类玲琅满目,孩子们的小眼睛看个不停,小嘴巴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我们的这一行队伍也吸引了顾客和摊主们的注意,个个都喜笑颜开地和孩子们打招呼,孩子们也不怯场,大方地回应着,有的还主动问好。蔬菜区到了,眼尖的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花菜,于是,有经验的孩子们马上询问了花菜的价格,在把所有的蔬菜摊都问遍后,决定向一个爷爷买,因为那个爷爷的花菜又便宜又好,只要一元钱一斤。买好花菜后,我们徒步回到幼儿园,在沿途中欣赏着风景,让回家的路途变得轻松又有趣。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数了红绿灯、采了路边的小红果、讨论了不同颜色的垃圾筒、认识了带字的大石头……定格下快乐的瞬间,童年的记忆又多了一份色彩。
花菜买回来了,吃法那么多,先怎么吃呢?不急,不急,我们一点点地来尝试。先来个简单的拌花菜,再来个花菜饭团,花菜面条我们也想试一试……亲身体验的快乐不仅让孩子们尝到了美味,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花菜用盐水泡一下才能洗得干净;做花菜饭团时放点酱油会更香;原来压面机还可以调档,可以压出厚薄宽窄不同的面条呢……每一次的美食分享都滋养着孩子们的味蕾,连一开始说不爱吃花菜的璋璋也抵挡不住诱惑迈出了尝试的第一步,而对于他们来说,收获的又何尝只有美食呢?
一转眼寒假过去了,花菜成了孩子们最牵挂的对象。花菜长得怎么样了?有没有被冻死?有没有生虫子?……一开学,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了花菜地,还好还好,花菜们都长得好好的呢。“快来看!这颗花菜长得好大啊!”先到的孩子兴奋地呼喊着后面的小伙伴,一段时间未见的变化,让大家都觉得十分的神奇!“长这么大了,应该好吃了吧?”乐乐盯着花菜,露出想吃的神情。悦悦仔细观察后,说:“应该可以收了,你看,花菜上面有点黄了,妈妈买菜时跟我说过,黄了就是老了。”“真的吗?真的可以收了吗?”乐乐不敢相信。“我还是回家问问奶奶吧!”悦悦赶紧补充。“我让爸爸上网查查。”乐乐想了想决定回去问问爸爸……孩子们面对即将收获的花菜还有点不敢相信,他们还想再确认一下。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确定花菜可以收了,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讨论的时候大家都格外兴奋。
讨论后,孩子们都等不及挎上篮子就出发了,轻快的脚步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可到了花菜地时大家却停住了,因为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到底怎么才能把花菜从地里弄上来呢?用镰刀割,用铲子挖,用手拔……各种主意不断涌现,试了试还是拔最方便。那哪些人拔呢?这么多的小朋友全到地里肯定不合适。不仅要拔,还要摘呢!还是分一下任务吧。怎么分?猜拳啊,这种问题孩子们现在处理起来已经是驾轻就熟,按平时的单双号,各队派一个代表,“石头、剪刀、布,耶!双号赢了。”行动开始了,大家撅起屁股,卯足劲,“哈哈,我拔出来了!”“老师快看,我拔了一颗超大的,我是不是大力士?”“这棵好大,我拔不动,我们一起来合作吧!”……花菜地里到处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菜花收上来了,单号的小朋友立刻三三两两地合作起来:掰掉叶子,切掉根,只留下圆溜溜的菜花,不一会儿就装了两大篮子,看着小小的地,居然能收获这么多的菜花,孩子们个个露出一张张的笑脸。
花菜收上来了,怎么吃呢?先前小馋猫们已经尝过了拌花菜和花菜面条,这次他们表示要尝试点不一样的:花菜炒牛肉、花菜披萨、花菜汤……孩子们想到的美食出乎你的意料。既要好吃,又要适合在班上做,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花菜炒鸡蛋”荣登榜首。花菜是现成的,那就只需要带鸡蛋了,需要多少个鸡蛋呢?是全部的小朋友带,还是一部分小朋友带?程程说:“全部带,每人带一个。”乐乐说:“每人带一个有点多吧!我们班有四十三个小朋友呢,又不是吃煮鸡蛋。”“那需要多少个呢?”“带十个。”“二十个。”……孩子们之间有了分歧,并且相互之间也无法说服对方,这可怎么办呢?最后,孩子们向我求助。
“平时,你们在家里吃炒鸡蛋时炒几个呢?”我抛出了问题。“我妈妈平时炒两个。”琪琪马上回答道。“你们家几口人呢?”“三口人。”鹏鹏接着说到:“我们家有四口人,我奶奶有时炒两个蛋,有时炒三个蛋。”“为什么有时两个,有时候三个呢?”“因为有时不光炒蛋,还要和其他东西一起炒,像韭菜炒鸡蛋、青椒炒鸡蛋,和其他菜在一起炒时蛋就可以少点。”听到这样的回答,你是不是也为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力感到惊讶。依靠生活中的经验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是可行的,当我再问:“照你们家里的推算,那我们炒菜花要多少个鸡蛋合适呢?”不到一会儿,孩子们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我们按四个人两个蛋来算,那就是两个人一个,只要一半的小朋友带蛋就行了。”一半的人带,是哪一半呢?继续猜拳,这次单号获胜,双号的小朋友明显有些沮丧。佑佑说:“他们带鸡蛋,我们什么都不带吗?我们也想带呢!”“我们也可以再加点其他的菜,一起炒可能会更好吃呢。”睿睿为自己的想法高兴不已,其他孩子也纷纷赞同,等到新一轮的讨论结束后,青椒、木耳、胡萝卜光荣地加入我们的菜单,原来的菜花炒鸡蛋升级了。
第二天,各种食材如数带来,没有一个人遗忘。准备工作在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菜花真像把小雨伞。”“还像个蘑菇。”“为什么木耳被水一泡就变大了?”“哇,这么大的青椒!我们来比比谁得更大?”“青椒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籽?”“炒鸡蛋还要葱,门口的植物角里刚好长了,我们去拔吧!”“打鸡蛋还真不是个容易的事——劲用小了,鸡蛋壳破不了;劲用大了,鸡蛋壳又掉到了桌子上。”乐乐说:“我奶奶是在桌上先敲一下,再在碗边敲一下,然后从中间一掰就好了……”经验的积累就是这么来的。
按照“摘—洗—打—切”的过程,每个人都在为大餐做准备。从生涩到熟练,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学习,他们在操作中产生了疑问,也在操作中获得了经验。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大厨们上岗了,因为菜多锅小,只好分批进行。在锅与铲的完美配合下,香味很快就弥漫了整个教室,四十几双小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锅里,“真香啊!可以吃了吗?我的肚子都咕咕叫了。”“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小馋猫们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终于各种菜都出锅了,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参杂在一起,那五彩缤纷的颜色实在是美极了,分到孩子们的碗里,个个立刻埋头大吃起来,连璋璋也吃得津津有味。“我还要!”“太好吃了,我也要!”……不用再问“好不好吃了”,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心满意足地品尝后,还剩下不少花菜,怎么办呢?“我们再做点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们尝尝吧,他们肯定没吃过。”大带小的活动让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分享。于是,孩子们说干就干,重新做好,乐滋滋地送往小三班,在送的路上,他们还在担心着:“这么一盆够他们吃吗?”“他们会不会抢起来?”“这么好吃,他们一定还想吃。”……半路上遇到了杨老师,热情的孩子们还邀请她尝一尝。
一到小三班,孩子们就招呼起来:“弟弟妹妹们快来,我们给你们送好吃的了。”“是什么好吃的?”一个弟弟问到。“是花菜哦,可好吃了,来尝尝。”在看了一眼菜后,那个弟弟竟然摇摇头走了,后来问了一圈的弟弟妹妹,也没人赏脸,本来听到好吃的围过来的包围圈也渐渐散开了。这可和刚才想像的场景不一样啊,气氛变得尴尬起来,原本的满心期待渐渐被失落所取代,孩子们疑惑地看着我:“这么好吃,他们为什么不吃?”“他们不喜欢吗?”……乐乐分析到:“估计他们像我们以前一样,没有做过花菜的课程的时候,也有人不喜欢吃的。”遭受拒绝时的自我安慰是最好的调节。“乐乐说得没错,没关系,不喜欢吃的,就不要强迫他们吃,再问问看,可能会有人喜欢的。”
“对了,我知道有谁喜欢吃!”乐乐招呼来了妍妍:“妍妍,姐姐给你带好吃的了,是花菜哦,它有很多营养的,你尝尝看。”夹好一块轻声细语地哄着她,生怕又一次被拒绝。幸好妍妍没让大家失望,看到妍妍吃下后,大家又重新兴奋起来,乐乐自豪地说:“我就说妍妍喜欢吃的吧,来,妍妍,再吃一点,是不是很好吃?”妍妍来不及说话,一个劲地点头。妍妍的行为引起了其他孩子的注意,看到她吃得那么香,也开始有人愿意尝试,孩子们的激情重新被点燃,“你喂一口,我喂一口”气氛又活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经历了跌宕起伏,这种经历真比说教多少次都更有效,我想他们以后在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时也会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珍惜。
从选苗、栽种、照顾再到收获品尝,孩子们和花菜共处了五个多月的时光,他们用稚嫩的手记录下和花菜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疑问、有探究、有惊喜、有收获。我们在课程中也记录下孩子们的故事,有观察、有指导、有支持、有反思。
和孩子们相伴走在课程的路上,时间总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溜走,每一次经历都是进步的阶梯。小小的自留地给孩子们带来了探秘的土壤,他们也将会在这片土地上收获着灵动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