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0-12-30 17:44:06谢代兵重庆市黔江区冯家初级中学校重庆409006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师

◎谢代兵 (重庆市黔江区冯家初级中学校,重庆 409006)

数学教育需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说的就是,在学习中,学生以自身条件为基础,在探索中获取对自己成长有价值的知识和内容.基于这样的条件考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现实教育意义,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足够顺利,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对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发,体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价值和作用,从过去的要我学,转换到我要学.教师有必要立足实际,结合教育要求,创新思路和调整方法.

一、调整教学思路创设教学情境

从新课标中给出的要求可以看到,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切入,从学生熟悉、生活常见的内容切入教学,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感受、学习体验.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合理使用情境,作为问题提出的前提,让学生发现问题、挖掘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实际,从学生经验出发,创造学生喜欢、熟悉的环境,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这样原本无聊的学习就会变得十分生动有趣,学生就会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去学习知识.

(一)生活切入

数学是一门生活化学科,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用生活理论组织学生学习,助力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这是达成学以致用目标的必要过程.虽然教材中的知识本身编排得非常系统,但是教材中的知识容量毕竟是有限的,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渠道.用学生所熟悉的条件开展教学、组织教学,势必能够很顺利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如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三角形图片,询问学生:这些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关系? 三条边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在对比与分析过程中,总结出了三角形的特点、关联.这种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增强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动力与探究热情.

(二)情境教育

人人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使用情境教学,这样的过程能够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动手实践获得的教育价值、教育意义非常突出.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知识,以初中生的能力来看,无法完全理解.为了解决该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感知要素,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充满了趣味性.如学习“轴对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在本子上绘制几个图案,随后带领学生用笔、刀、剪子等工具裁剪,询问学生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知识建立了深刻印象,趣味化十足的课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头脑,学生从教师处学到了新的知识.

(三)体现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

从教学经验来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如果学生对学习有难度,并且教师一直在给学生施压,那么学生就会因为本身正处于叛逆期而和教师陷入尴尬.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是学生学好知识最大的障碍.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要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心细、主动和教师沟通.因为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同时数学也有着人文教育价值.教师需要用数学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和教师沟通中,解决了自学中的问题,在对话中形成了学习的自信心.教学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需要在合适的契机下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思考.过去不少学生因为师生距离的问题,即便心存疑惑,也不敢开口.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迎接问题,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师不应该用一些激烈的语言应对学生,而是要平等沟通、平等对待自己的学生,日常教学中,多一些提问,多一些互动,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支持,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知识的时候,有理数就是对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的统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这一课难度一般,但是有部分学生比较马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关注平时表现非常马虎的学生,让这部分学生能够端正自己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和集中力.比如,小明,你这前面的题做得都挺好,但是这道题有点马虎,再认真看一下.教师不要直接批评学生,要用委婉的方式,比如先扬后抑.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课堂尴尬,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最终学生就会明白如何自学,因为和教师有良好的联系,所以学生在自学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怕,都会主动和教师沟通,获得教师的帮助.

二、创新思路引导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成长中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快乐学习,主动且积极学习.这种情绪会感染学生的一言一行,让学生向往学习、主动学习.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会认真学习,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如果教师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为保障教育效果、教学质量,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立足实际,按照学生的表现教学,激发兴趣,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参与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出合适的学习目标,对于能力强、表现好的学生,教师需要提出难度更高的目标,以免学生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并且这样的方法有助于让学生形成挑战欲望.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多沟通、多交流,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不少学生初中时期比较叛逆,平时比较偏激,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做好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让学生能够带着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转化行为、转化思想.教师绝不能忽视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否则不受重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变得不爱学习.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点的时候,因为这部分内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上存在不小的难度,所以一些学生很有可能会渐渐跟不上进度,最后成为学困生.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就需要用动态、趣味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白,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的方法展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步骤,也就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教师可以提前将微课资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预习,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监督,以免有学生没有预习.有了预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跟上进度.微课视频需要包括各种细节、各种内容,这样每名学生都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认真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补充学习效果.学生有了兴趣支持、兴趣引导,就能够养成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在后续的学习中表现优异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形成动力

对于学生来说,玩是天性,初中生很喜欢玩.如果数学教育仅仅只有考试和课堂学习这两个过程,那么学生将会对学习产生枯燥、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态度,教师要意识到快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有着更突出的帮助.初中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希望得到认可、认同,教师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契机发掘学生主观能动的优势和优点,在团队活动、团队学习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点燃学生的激情,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相互帮助,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探索知识,从其他人的学习过程中吸取经验,形成自己的想法思路.开放课堂除了可以让学生迸发出学习热情,还能够提升和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成长中感受到了乐趣,有了自己的自信.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勾股定理作为基本几何定理,说的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看似非常简单,但是不少学生仍旧做错.勾股定理有多达500 种解题思路、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方法学习知识.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搜集各种推导方法.因为每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最后总结到一起,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印象和知识结果.此外,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寻找证明方法和材料以外,也可以以组为单位,让学生在组内相互出题,比如,证明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使用勾股定理解释一些三角形知识点.学生在小组内,每个人都能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有学生都在这样的过程中提升着自己的能力,增强着自己的水平,最后这种素质就会化为学生自己的自学能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好帮手.

四、实践练习,锻炼能力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就算结束,学生在有了教师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以后,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学习问题,巩固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不少问题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才能够得知真相.练习题的训练和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素质的重要过程.学生在练习习题的时候,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思考知识点,并链接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关联.不同学龄段的教学,教师要用不同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初一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初等数学,此时要确保习题难度是学生足以接受的,让学生消除学习恐惧感.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此时已经适应了初中学习节奏,如果习题难度过大或是过小,都无法吸引学生.对于初三阶段,则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新旧知识联系能力和巩固能力.比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联系之前学习的三角形知识和勾股定理,通过这样的过程串联新旧知识.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回顾了过去所学习过的内容,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跟上学习进度,明白知识的关联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教师在设置习题难度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以一次出示难度过大的题目,否则很有可能会打击到学生,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合理的难度才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热情,形成自主学习素质.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教师有必要重新摆正自己的教育作用、教育定位,合理安排教学思路和方向.要重视教学模式创新,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之前很多人都有错误的想法,认为数学太过简单,只需要掌握固定流程和思路,就能够得到高分,其实数学非常灵活,知识多元多变,教师如果用这样的态度迎接教育,显然是不可行的.进入新时期以后,国内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教师不能只靠教材知识讲解,要改变理念,让学生形成我要学的终身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够可持续发展与成长.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