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雪梅
教育扶贫,就是指在贫困地区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使其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
从概念上说,“教育扶贫”包含了“扶教育之贫”和“依靠教育扶贫”两个方面含义。本文中教育扶贫是指“扶教育之贫”,指的是优质学校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地与薄弱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先进教育理念、先进学校文化、先进管理模式、优质师资与优良的物质条件,以此带动并促进薄弱学校、尤其是乡村薄弱学校的发展与变革,最终达成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近些年,河北省在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头作用、帮助乡村薄弱学校发展的方向上也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与实验,教育实践中也产生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包括以下4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吸收”为分校。优质学校将薄弱学校“吸收”为分校,派出执行校长、中层干部和一定数量的教师,全盘输出教育理念与学校文化,辅之以一定的物质资源,与薄弱学校教职员工一起进行学校改进工作,在此过程中,培训薄弱学校的教师、促进其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比如,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与其在阜平县设立的白沟分校之间即是这种形式,保师附校派出了1位副校长和17位教师的强大团队进驻阜平县白沟分校,副校长即为执行校长,白沟分校原校长承担着保障教育教学与管理顺利进行的职责;保师附校的团队将学校文化全盘输入到白沟分校,依照保师附校的教学与管理模式重构白沟分校,依照“总校—分校”的关系特点,建立了适合于白沟分校的一系列学校文化及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这种教育扶贫的方式,因为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直接输入、有优秀教师的行为引导,优质学校的先进理念与先进文化能够迅速地在薄弱学校扎根、生根,易于为薄弱学校的教师与学生所接受,并迅速地产生积极的效果;而且,薄弱学校的这种改变着手于理念的变革、制度的变革及文化的变革,这种变革是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效果具有相对持久性,一般可以持续到薄弱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种措施在实践过程中,成本代价过高,范围有限;这样做,对于优质学校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处,毕竟派出执行校长、中层干部和一定数量的教师,会减弱学校的师资力量,急需后续师资的补充。
第二种方式是输出理念。优质学校派出执行校长,将优质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与管理的方式方法输入到薄弱学校中,通过培训、共同教研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比如,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派出教师就任阜平县龙泉关镇小学的副校长,任期一年;在这一年中,副校长与龙泉关镇小学师生员工分享保师附校的先进理念与先进的学校文化,将保师附校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引入龙泉关镇小学,并依照龙泉关镇小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变化,使之更加适应龙泉关镇小学的实践。
这种方式,对于优质学校来说,因为派出的人数有限,相对来说易于执行与操作;对于薄弱学校,从教师人力资源构成的角度来说,也算是补充了新鲜血液,“新人”的加入,先进思想与先进理念的加入,将促进全体师生员工的思考与行为。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时间相对来说并不长,一般是1~2年,存在着活动周期短的特点,这就使其对教育的扶贫很难形成长期性的效果,其对于薄弱学校改进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先进思想与先进理念能否真实落地?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能否真正深入人心?而且,一旦“新人”撤出,实施了1~2年相对科学的方式方法能否持续?也是令人堪忧的。
第三种方式是结成“对子”。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成“对子”,定期进行校际间的交流,包括优质学校定期派出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上观摩课、听课并评课、指导教师教研等,同时,薄弱学校派出教师到优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这是目前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基本上城市里每一所相对优质的学校都保持有1~2所乡村学校作为帮扶对象。
但是,因为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地理位置差异,这种差异对教育扶贫存在着制约和限制:无论是在人力物力的输出方面,还是教育资源的输送上,都会因距离的原因而不能很好地传递。优质学校派出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去作课、指导教研,一般情况下,一学期只能有1次或者2次,这样的频率,对于优质学校来说,压力并不大;至于活动,即便是没有薄弱学校教师的参与,优质学校仍然是要举办的,但是因为距离问题,薄弱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悉数参加优质学校的全部活动。对于优质学校的教师人力资源配置不构成负担,是这种组结“对子”教育扶贫方式所具有的优势所在;但是,这种扶贫方式的缺陷也正在于此:距离较远、彼此接触的时间短、不能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对于薄弱学校来说,促进发展的动力并不大,发展的方式方法也不够系统、不够专业,理念与文化层面的触动与变革基本没有。
第四种方式是同上一节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异地共上同一节课。唐山市丰润区第二幼儿园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丰润二幼的教师上课时,有专门的录播人员使用录播设备对课堂进行现场直播,面向全区范围内的幼儿园开放;丰润区内的其他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与学生利用大屏幕观摩,还可以与丰润二幼的教师一起上课,实现了同时异地共上同一节课。这种方式利用有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优秀教师的资源优势、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弥补了乡村薄弱学校(幼儿园)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的缺陷,薄弱学校的学生可以享有优质学校的课程资源及教师资源,甚至可以与优质学校的师生同时进行教学活动,以此方式带动薄弱学校的课堂教学变革,同时也没有减弱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只不过,这种方式所能发挥的作用仅限于课堂上与活动中,不能促进学校的整体变革,如果需要在教育与管理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话,还需采用其他的方式与方法。
教育扶贫,扶教育之贫,优质学校充分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带动并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是推动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有力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民和农村孩子在教育上先天条件的不足,让贫穷不再代际传递。但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场系统性的教育与社会变革,必须要有规划、分步骤的渐进式变革。学校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薄弱学校的改进尤其如此,教育扶贫的效果需要实践与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