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观察解读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2020-12-30 15:38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汪劲秋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4期
关键词:假装恐龙规则

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汪劲秋

幼儿的游戏具有鲜明的“幼儿”特点,这种“幼儿”特点可以通过他们在游戏中的表情、动作、语言、角色扮演、活动材料等外部行为特征表现出来。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外部行为特征的观察来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也能够从中发现幼儿游戏的秘密,即游戏的欢愉性、自发性、假装性、有序性这些基本特征。

发现之一:幼儿游戏是欢愉的

欢愉是游戏的一个重要特点,幼儿总是通过欢愉的游戏来反映他们独特的生活和自身体验,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游戏中的幼儿总是那么兴趣盎然、轻松快乐。不难想见,如果幼儿失去了兴趣与欢乐,他们的游戏也自然会中止。幼儿自己的游戏是不受外在因素影响与控制的,所以他们才能轻松自如地投入游戏,在游戏中充分体验探究、表现表达、生发创造,从而获得成功与成长的欢愉感。

幼儿在游戏中的欢愉体验有心理的也有生理的,心理的欢愉即内在快感,主要表现为一种不由自主地被游戏强烈吸引的心理状态。在游戏中,幼儿对物体、行动等的支配感让幼儿获得自由和自信,并充分地实现自我,从而体验到情绪的舒适和快乐。

生理的欢愉即外在快感,主要来源于身体活动的需要和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唤醒水平需要的满足。好动是幼儿的特点,动即快乐,因此幼儿有身体活动的需要,这也是游戏最初的动因。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随意变换动作与姿势,这符合幼儿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强于抑制的特点,满足幼儿骨骼肌肉发展的需要,最终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获得生理欢愉感。

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体验到的欢愉感,都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真实的感受与获得,可以说,游戏的魅力正是能让游戏者获得这种无与伦比且无可替代的愉悦体验,这是游戏给予幼儿最好的礼物。

游戏镜头

农庄里,俊俊在钓“鱼”,每钓上来一条“鱼”他就开心地喊:“好大的鱼呀!”凌凌、茜茜、戈戈、潇潇四个孩子也开始大声吆喝:“卖羊肉串了!卖羊肉串了!”边喊边翻烤着自己摊子上的“羊肉串”,还不停地加各种“调料”。表演区有几个孩子被叫卖声吸引着跑了过来,他们边跑边说:“我要去买羊肉串!”“我也要去买羊肉串……”这时,钓了一大桶“鱼”的俊俊走过来对凌凌说:“我钓了这么多鱼,咱们烤鱼吧!”说着就和凌凌一起开始烤“鱼”,“哈哈哈,吃烤鱼啦!”“烧烤店”的生意顿时兴隆了起来。

游戏解析

游戏中,快乐洋溢在农庄的角角落落,没有一个孩子闲逛,都在与游戏材料和同伴进行着积极的互动。在烧烤区,孩子们沉浸在不断翻动烧烤、撒上调料、大声叫卖吸引顾客的游戏情景中,可谓是热火朝天;在钓鱼区,俊俊不断体验着钓上鱼的成功,他还把自己的成果送到烧烤区做成烤鱼来分享,每一位顾客都被热情招待,专心地享受眼前的“美食”,可谓如痴如醉。从他们的动作、表情以及与材料和同伴互动的状态,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游戏带给幼儿的欢愉体验。

从这个游戏镜头中可以看出,游戏最凸显的本质特征是欢愉性。游戏启于幼儿、源于兴趣,游戏过程中幼儿会因为喜欢、自由而一直表现出愉悦的情绪,从而表现出投入和满足的状态。幼儿的游戏即学习,成人希望在游戏中看到幼儿的探究与发展,但我们发现并坚信欢愉的体验才是这一切的基础。

发现之二:幼儿游戏是自主的

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游戏总是自然生成、自由生发的。幼儿天生好动、好问,他们对自己身边所能感知到的一切都是如此充满着好奇,他们自然又自发地想去探究发现、体察了解周围的环境和未知的世界,因为这种好奇和兴趣,幼儿便自发产生了一系列探究周围环境的活动。而我们亦发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也相应产生了许多游戏,并且这些游戏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与控制,更不会有严密的、一成不变的流程和模式,而是由幼儿自身内部的直接动机产生并驱动的。

在游戏中,幼儿想要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谁玩、怎么玩以及用什么玩等等,都是他们自主独立地选择和决定的;在自主决定游戏主题与内容、场地与材料、玩伴与角色、形式与过程甚至结果的游戏过程中,幼儿会创造性地表现表达并反映呈现自己独有的生活经验,因此每一个游戏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幼儿发明的“自己的游戏”。

自发自主的游戏是幼儿个体发展所需要的,同时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它不仅能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合作能力、想象创造与独立思考能力、积极探究与自主表达能力等,还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与良好个性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作为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游戏的自主性特点,充分创造条件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将幼儿自主游戏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是作为游戏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的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

游戏镜头

天天和悦悦把圆柱状、手指般长短大小的插塑玩具分别套在十个手指头上,然后天天对悦悦说:“我们一起玩恐龙游戏吧!”悦悦点点头,两人便开始了游戏。天天问悦悦:“我是火龙,你想当什么龙?”悦悦正用她的两只“龙爪”“刨”地,边“刨”边说:“我当霸王龙吧!”这时,一旁的宇宇走过来,他用刚刚自己拼搭的积塑手枪对着两只“恐龙”“啪啪啪”地开枪,天天大叫:“你干嘛!火龙可厉害了,我要喷火了!”这样的对话和对战持续了很久,期间他们不停地更换道具和动作,积极投身在这场“恐龙游戏”中。

游戏解析

从游戏镜头中可以看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恐龙游戏”的主题是幼儿自发提出并协商确定的,是天天、悦悦都非常感兴趣并且喜欢的内容。在游戏中,两个小朋友围绕这个主题一直玩到游戏结束,时间较长,主题内容也一直保持着稳定,期间还吸引了同伴宇宇的自然加入,让整个游戏变得更加丰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一边不断更换着道具和动作,一边积极对话和演绎,他们在游戏也在学习。

通过这个游戏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自发的游戏主题往往折射出的是幼儿成长中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教师在尊重与支持幼儿自主确定游戏的主题、自然表现并生发游戏的过程、自由选择游戏材料与玩伴的同时,也应注意细心观察并有意识地收集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关注这些可能成为幼儿自发游戏的主题或经验点,并在环境创设或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支点或链接点,充分支持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发现之三:幼儿游戏是假装的

游戏是以客观世界为依据展现幼儿真实生活经验的,但同时又是假装的、虚拟的。幼儿在游戏中“假装”演绎着故事情节,并使用着各种玩具或代替物象征性地开展着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

“游戏是假装的”可以有两方面的理解。首先,关于儿童游戏的动因有一种解释是儿童想当成人,儿童3岁以后会因为其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不断增长,而渴望参与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于是他们便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愿望。例如,幼儿会扮演真实生活中的妈妈,还会扮演各种角色、场景和行为,这种扮演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从中获得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不断地再现和重构自己的经验认知,不断练习表达和交往等技能。

其次,游戏中的儿童经常会将物品进行假想,以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或者将物品进行改造来代替另一种物品,使实物的意义超出物品本身的意义,从而赋予物品以象征性,如把积木当手枪,把椅子当汽车等,这种物物替代的假装行为展现了幼儿思维水平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

游戏镜头

甜甜对悦悦说:“恐龙宝宝,你想要洗澡吗?洗澡很舒服的,我给你洗澡吧!”“洗澡要躺在浴缸里呀!”“小恐龙”悦悦边说边把几个跨栏拼在一起当浴缸,并开心地躺了进去。甜甜举着一个用玩具拼搭成的“莲蓬头”在“小恐龙”身上来回做喷洒状,还拿起一个空瓶子往“小恐龙”身上挤了挤“沐浴液”,然后用手不停地做来回涂抹和冲洗的动作……过了好一会儿甜甜说道:“洗好了!”接着她放下“莲蓬头”,开心地扶起“浴缸”中的“小恐龙”。

游戏解析

甜甜模仿妈妈的样子给恐龙宝宝洗澡是一种假装的游戏行为,在游戏中甜甜满足了自己“当妈妈”的愿望,她和同伴沉浸在洗澡的快乐中;悦悦将多个跨栏拼在一起当作“浴缸”,甜甜用管子玩具和雪花片搭在一起当作“莲蓬头”,再用一个空瓶子代替“沐浴露”,这些都是幼儿自发地对材料进行创造性运用和表达的行为,是一种以物代物的假装。平常的玩具或材料通过孩子们的假想展现了多种形式的运用,这种对不同材料多种用途的表征推动了游戏的持续开展,也是孩子们较高游戏水平的展现。

当然,游戏中幼儿的一系列假想均离不开其相应的生活经验,这个游戏片段中的场景虽是假装的,但却真实再现了现代都市家庭中人们的日常起居生活;同时,幼儿物物替代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从上述游戏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出甜甜和悦悦的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比较认同幼儿的替代行为,并已逐渐营造了积极自由的游戏氛围。

发现之四:幼儿游戏是有序的

虽说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可以自主决定玩什么、和谁玩以及怎么玩,但在游戏中并非是毫无约束和限制的,任何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既有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行为表征等游戏本身的“内隐”规则,也有幼儿为游戏的顺利开展而约定的“外显”规则。幼儿游戏中的所有规则维持并保障着他们能够免除自我冲动、遵循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养成习惯,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在游戏中协商合作、共同完成游戏并获得学习和发展。

正因如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的游戏有时可能会显得闹哄哄,甚至会有些许嘈杂,但这些并不妨碍游戏依然得以按照他们自己的逻辑和节奏行进并向前发展着。正是游戏中隐含的这种秩序约束,使得幼儿游戏有可能始终呈现出和谐、有序的游戏状态。

曾经我们陷入过一种误区,认为自主游戏中的儿童是自由自在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一度不敢多言、不敢多做,怕被误解为干涉幼儿自由和自主。事实上,一定的规则约束始终伴随能更好地确保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这也提示我们在充分尊重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同时,也应关注幼儿游戏的有序性。

正确认识游戏中幼儿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并遵守必要的游戏规则,鼓励幼儿自己制定符合需要的规则或提出幼儿可理解并愿意执行的规则;当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并逐渐形成自律时,游戏自然就会变得井然有序。

游戏镜头

晟晟和双双搬来一大筐圆柱体线筒,用品字叠加的方法搭建“雷峰塔”,很快他们搭了两层,便骄傲地对老师说:“老师快看,我们搭的雷峰塔!”“哦,你们的雷峰塔已经有点高了,可不要倒了哦!”有了老师的提醒,晟晟在搭第三层前,先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几个没放平整的线筒,这时,一旁跑过的依依不小心碰倒了几个线筒。“啊,依依!雷峰塔倒了!” 晟晟大叫了一声,依依连忙说:“对不起,我没看到。”说着就和晟晟一起小心“修补”起来。双双说:“依依,你以后轻轻地走就好了。” 依依点点头,对双双说:“嗯,你看,碰倒的快搭起来了。”

游戏解析

从游戏镜头中可以看到“雷峰塔”建构游戏中的一些内隐或外显规则。如搭建作品的技能规则:采用品字叠加的方法进行垒高搭建,搭建时注意每只线筒的位置与间距并摆放平稳整齐;如对待同伴作品态度的规则:不能故意碰倒别人的作品,如果不小心碰倒了要主动帮助修补;如取放材料时的行进路径规则:建构区有专门的拿材料路线,不能从区域正中间穿行或随意跑动,应从边上慢慢地走等。有了这些规则,这个建构游戏才能自主有序地进行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游戏中,老师的提醒帮助晟晟更规范并小心地调整了之前的搭建;而依依在发觉自己破坏了相应规则时,赶紧帮助晟晟一起重新搭建,以弥补自己的过失;双双和依依最后的对话则反映了他们对建构区行走路线与方式规则的认识与遵守。

在经历“倒塌”事件后,每个人都更加小心地维护着自己及别人的作品。从孩子们轻手轻脚搭建并“修补雷峰塔”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游戏规则的遵守,也让这个搭建游戏更为有序地进行下去。

猜你喜欢
假装恐龙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假装』的力量你想不到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假装校长
让规则不规则
恐龙笨笨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