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生
(北安市主星乡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黑龙江 北安 164003)
新生犊牛身体素质较弱,加之机体各个器官尚未完善发育,所以具有极高的感染疾病可能性,需要科学完善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对新生犊牛进行精细饲管和密切关注,才能够有效防控疾病发生。为了避免新生犊牛感染各种疾病,本文初步探析了关于新生犊牛饲养管理的一些技术措施。
养殖人员在母牛分娩过程中要重视新生犊牛的接生护理措施,控制产房保持温度约20℃,湿度约70%,给分娩过程创造适宜条件。配置专门负责接生护理的工作人员,对产房、节省护理器具和母牛进行全面消毒措施,当母牛出现羊水破裂现象时,立即采取有效出产措施以保障顺利生产。新生犊牛分娩后如果不能自主呼吸,需要及时通过倒提拍打措施恢复正常呼吸。护理人员在犊牛出生后对其鼻子部位使用干净毛巾轻轻擦拭,令犊牛可以不会由于呼吸不畅引起窒息现象。随后将新生犊牛机体上包裹的黏液擦拭干净,确保犊牛不会受凉引起疾病。
在完成以上护理后,需要将脐带剪断。注意此步骤要在犊牛呼吸正常前提下进行,一般情况下脐带在擦拭后能自然扯断,不过存在由于出血量过大引起暂时感染的可能性,所以建议护理人员先将脐带中的血液挤出来,通过碘酒进行消毒后再开始擦拭。如果脐带没有自然扯断,则需要借助消毒剪刀予以人工剪断,随即做好断口消毒措施,防治发炎现象出现。
护理人员要帮助新生犊牛和分娩母牛顺利完成喂初乳,以保证新生犊牛免疫力尽快得到增强,犊牛通过初乳获取母源抗体,这也是新生犊牛唯一获得免疫力的途径,建议在犊牛新生1 h后进行喂初乳。母牛不愿哺乳或者弱胎情况时,要技术采取人工强行哺乳措施,完成初乳哺喂。
新生犊牛自出生后要喂7 d初乳,之后便要开始进行常乳哺喂工作,由于常乳、初乳以及混合乳之间的营养成分不尽相同,因此哺喂工作要适时、适度、适量。通常情况下新生犊牛经过15 d的母亲常乳喂养后,即可开始混合常乳的饲喂,防止犊牛食欲不振以及消化不良。
对7~10日龄阶段的新生犊牛进行干草采食训练,常见方法为将优质干草放置在牛架或者牛槽上,让犊牛可以自由采食,有助于促进新生犊牛瘤胃健康发育,减少犊牛舔食异物的行为。对新生1周后的犊牛进行精料采食训练,在犊牛适应一段精料采食后,再开时混合湿拌料的饲喂。再次,对>20日龄的犊牛进行青绿多汁饲料补喂措施,常见的青绿多汁饲料包括甜菜、胡萝卜等,控制最初的补喂量为犊牛20~25 g·d-1·头-1,随着犊牛成长适当增加补喂量,控制2月龄犊牛哺喂1.2 kg·d-1即可。对>2月龄的犊牛进行青贮饲料补喂措施,控制最初的补喂量为每天每头犊牛100~150 g,随着犊牛成长适当增加补喂量,控制3月龄犊牛哺喂1.8 kg·d-1即可,4~6月龄犊牛哺喂4.5 kg·d-1即可。
虽然牛奶中的水分含量很大,不过仅靠牛奶无法满足新生犊牛机体代谢正常的水分需求,所以要保证给新生犊牛提供充足饮水。建议在犊牛满7日龄后开始进行饮水训练,常见方法为将奶适量加入水中达到引诱饮水的效果,让犊牛可以在充足饮水供应下避免出现发育缓慢或者消化不良的情况。控制新生犊牛最初饮水温度在36℃,日龄处于10~15 d的犊牛饮水温度控制常温即可,超过1月龄的犊牛饮水温度>15℃,在饮水池自由饮水即可。
对新生犊牛补喂维生素可以起到防治下痢等消化道病症的发生。常见方法为每天在犊牛饲料中添加金霉素10 000 U,连续添加30 d即可,一般可以达到提高犊牛日增重6%的效果,且可以大大减少消化道疾病发生几率,此法对于卫生条件水平不佳的养殖环境而言收效更佳。
保证新生犊牛成长环境条件卫生达标,空气流通良好,圈舍清洁干燥,垫草定期更换。养殖人员严格按照卫生管理制度保持场内无菌、清洁。
在出生8 d后,即可开始对犊牛进行运动训练,结合气温变化和犊牛日龄合理掌控运动时间,将盐槽和干草架放置在犊牛运动场内,观察犊牛健康情况,做好健康档案的记录和管理,定时进行防疫注射,全面防控疾病传播感染。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而且时间较长,应做好犊牛棚舍的保温工作。寒冷刺激易引起犊牛腹泻、感冒或者肺炎等,饲养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企业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从而减少犊牛各种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