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紫兰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松原 138000)
猪场养殖中细菌性疾病流行现状分析与疾病防控管理一直是养殖人员非常重视的问题。目前猪群细菌性疾病防控工作比较严峻,细菌不断发生变异,一些常见抗生素类药物已经无法起到实际效果,生猪体内细菌抗药性问题比较严重,给细菌性疾病流行控制和治疗带来了新问题。本文简要分析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气喘病的流行现状与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分布非常广泛,是猪群中比较常见的细菌性病菌,同时具有比较强的危害。这种疾病多发于小日龄仔猪,以哺乳期仔猪和保育猪为高发猪群,一旦出现发病症状会产生比较高的致死率。怀孕母猪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死腹中,甚至引起流产问题,即使顺利生产也容易出现仔猪免疫系统功能性较弱等问题。出现这种细菌性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多,例如养殖环境条件较差、猪舍密度过大、气温环境发生突变、生猪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等方面。一旦处理不及时容易与其他疾病出现混合性感染问题,导致猪群出现大面积感染甚至死亡。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目前这种细菌性疾病血清型以5型和4型为主,5型毒素要强于4型,4型会导致生猪出现关节炎,5型会出现急性发病。副猪嗜血杆菌比较容易与链球菌和波士杆菌等细菌出现混合感染,这样提升了生猪猪群患病几率和死亡率。
链球菌是目前生猪养殖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病菌,生猪排泄物、饮用水槽、猪舍饲料槽等位置是比较常见的生存区域,能够在人和生猪中进行传播,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比较强的疾病危险性,会对生猪养殖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链球菌病的出现和传播,大多是生猪已经患有其他类型的疾病,如猪蓝耳病、猪瘟以及伪狂犬病等。链球菌大多会对仔猪和保育猪有比较高的发病致死率,对成年猪一般不会导致死亡。初生仔猪和保育猪在感染链球菌时,大多会伴随发生败血症或者脑膜炎等,一旦出现发病症状,致死率高达90%;周数较大的生猪大多会出现关节炎等疾病,怀孕母猪可能会出现生产障碍等问题。2型链球菌的毒性最为强烈,具有最高的发病致死率。尤其对于哺乳仔猪和小周数保育猪危害最为严重。
气喘病在猪群中进行传播,对于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影响比较大,发病症状特别明显,发病致死率最高。猪群中出现气喘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猪舍环境不良、通风效果不好、细菌滋生较频繁、猪饲料缺少必要营养元素。气喘病大多在深秋和冬季发病率较高,这个时期的天气环境变化较为频繁,环境温度不稳定,造成生猪出现感冒或者猪舍环境过于潮湿等问题。气喘病主要对生猪免疫系统进行破坏,导致对相关病菌的吞噬能力降低,抗体能力下降。气喘病会对生猪的呼吸系统产生比较严重影响,继而引发一系列呼吸系统综合性疾病,不及时处理会诱发其他类型疾病,导致病情加重变得更加复杂,造成生猪发病致死率急剧升高。
养殖场要制定完善的养殖管理制度,实行封闭养殖制度,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区域。每日对猪舍进行清洗和整理,及时处理生猪排泄物,处理饲料槽,开窗通风,保证猪舍内空气流通,环境干爽湿度低。冬季要做好猪舍的保温保暖工作,夏季做好通风降温工作。每2~3 d对猪舍完成一次消毒杀菌工作,防止细菌滋生,如果出现相关疫情和疾病,可以酌情增加消毒次数和频率。
规模化养殖场要做到自繁自养,尤其防止生猪与野猪进行交配,做好养殖场灭虫工作,这样能比较有效避免猪群中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转播。养殖场要严格监控猪饲料质量,降低猪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做好脱毒工作。对于不同阶段的生猪要选择不同喂养成分含量的猪饲料,同时在猪饲料中掺入适量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物质,提升猪群身体免疫力。对于刚出生的哺乳仔猪,养殖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保健工作,例如采取肌肉注射免疫核糖核苷酸、免疫球蛋白等或口服活菌药液等方式,提升仔猪机体免疫力。
在猪群喂养过程中,猪场要严禁滥用抗生素,防止生猪出现疾病抗药性等问题,导致药物治疗作用和效果降低。规模化猪场要做好生猪疫苗接种工作,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细菌性疾病对猪群造成的影响,减少猪群中发生和传播细菌性疾病的可能性。合理控制疫苗接种次数,防止接种量过大导致生猪体内出现新的病原毒素。猪群细菌性疾病控制工作应当实行“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原则,防止疾病发生和传播,降低生猪发病和死亡几率。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疾病类型的细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保证治疗效果。
猪群细菌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是生猪养殖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养殖场猪群生猪的数量较多,给细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因此,养殖人员应当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养殖方案,根据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流行现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预防环节做起,提升养殖环境质量的同时做好养殖管理和疫苗接种管理,提高猪群饲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