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骨科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2020-12-30 14:22:55张羽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4期
关键词:骨科护理人员康复

张羽飞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中医护理模式是传统中医的医护结合理念与现代“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对骨科患者实施临床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加速患者的康复[1]。本文拟通过对中医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和分析,为医护人员的临床护理研究提供借鉴。

1 对骨科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势

1.1 中医护理模式的必要性

骨科患者的疾病类型较多,致病原因各异,但患者临床多伴有疼痛症状,且心理极易出现不良状态。而中医护理始终贯穿着人性化的理念,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在辨证施治的同时,格外关注患者的个体感受和情致变化,将患者的“喜、怒、忧、思、悲、恐、惊[2]”七种情志活动与其自身的脏腹、气血对应,强调通过调节患者的外在情志来影响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根本治疗的目的[3]。因此,对骨科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将外部环境、患者情绪、心理、饮食结构、运动方式等进行综合考虑,对各个环节和因素都进行调整和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轻疼痛等临床症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

1.2 中医护理模式的比较优势

相比西医护理,中医护理干预模式的针对性更强,且护理手段多样、操作简单、副作用小、成本低,对于缓解和改善骨科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对于骨科患者,同一症状可能由不同的病因造成,加上患者的个体差异,相同的医护方式和手段不能达到同样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中医护理模式则充分考虑到相关因素,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采取推拿按摩、刮痧、汤剂增减、取穴针灸、寻灶艾灸、导引、拔罐、熏蒸、中药外敷、正骨[5]等不同的护理方法,使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得到快速的缓解,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加快患者康复。

2 中医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中临床应用现状

当前,中医护理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已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如通过冷敷减轻患者的炎性消肿、通过热敷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通过按摩帮助缓解疼痛[6]等等,临床实践已充分证实了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骨科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同时中医护理还可以有效减少骨科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其预后生活质量。但是,中医护理的方法和还有待于更加深入地挖掘、更加广泛地临床应用,以为更多的骨科患者服务。

2.1 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因病情较重且治疗康复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患者压力大,容易出现负性心理,从而影响治疗。而中医护理则可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调节、术后针刺镇痛、熏洗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手段,有效地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状态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其治疗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2 针对卧床患者的中医护理

一些骨科患者因病需要长期卧床,而此类患者的营养和饮食护理应格外重要。护理人员除了引导患者通过多进食果蔬类仪器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外,还应通过辨别患者的实症、虚症采取不同的饮食干预[7]:对实症的骨科患者,应让其主要食用胡萝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而虚症者可让其多食用山茱萸粳米粥、让肾阳虚弱者食用薏苡仁大枣粥等。此外,还应对骨科卧床患者实施针灸,以协助其气血流通,加快康复。

2.3 针对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

在骨科患者中,发生严重骨折的患者需要承受强烈的疼痛感,从而使一些意志力不强的患者临床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情绪低沉甚至丧失治疗康复的信心[8]。针对这一类患者,护理人员应充分运用中医护理方法中的情志护理手段,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通过健康知识宣教及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和鼓励,勇敢地面对自身的病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并配合运用针灸、按摩等中医护理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9]。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叮嘱患者按时遵医嘱服药、鼓励患者尽早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以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提高疗效。

2.4 针对骨科患者疼痛的中医护理

疼痛症状是骨科患者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症状,疼痛的缓解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而且对于骨科患者的疾病治疗康复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而,护理人员应遵循中医护理辨证施治的护理理念,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症状结合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针灸镇痛、穴位按摩缓解及情志调节等多种中医护理干预手段,促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疼痛程度得到及时有效的减轻,以利于其治疗恢复[10]。

3 中医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发展展望

3.1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骨科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西医拥有着强大的当代医疗科学技术、医疗器械、治疗药物;而中医也有着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人性化理念及各种简单易行、灵活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西医与中医并不是对立的两种模式,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治疗手段。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为骨科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既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让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更加有效,同时,也能够使患者极大地减轻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痛苦,提升预后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医护体验[11]。

3.2 提升中医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中医护理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医护理流程的制度化、操作的规范化,是中医护理模式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应汲取西医护理相关制度和流程,并结合临床实践,制定有效的中医护理操作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中医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临床操作能力,改变传统中医的经验性治疗和护理方法,并通过对临床实践的不断总结和提炼,促进中医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中医护理的临床护理质量[12]。

综上所述,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中医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肯定,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中西医结合则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加快骨科患者临床康复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骨科护理人员康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