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三幼儿园 于丽群 李万丽
家庭是幼儿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由此可见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做有智慧的家长,选择适宜、科学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父母的作风、习惯、修养、性格特征、言谈举止等都会对幼儿心理态度、心理品质以及心理特点、性格的形成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现在很多家长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误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同时父母一些不恰当、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也剥夺了幼儿优良个性品质的发展机会,不利于实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第一,家庭结构影响幼儿心理素质的形成。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健全、完整的家庭结构有助于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幼儿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反之,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幼儿在亲情和情感上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心理营养和需求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不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园大二班的童童小朋友,由于父母离异,母亲脾气暴躁,总是用命令式的言行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经常打骂和体罚孩子,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变得心理自卑、性格压抑、逆反心理强。
第二,家庭氛围是影响幼儿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不愉快、不和睦的家庭氛围中,会使幼儿形成冷酷、胆怯、孤僻、不信任的人格特征;而长期生活在互爱、互信、关心的家庭氛围中,幼儿就会形成热情、自信、活泼、开朗的良好心理品质。邻家父母天天在孩子面前责骂、争吵不断,对孩子说话也是满口污言秽语,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导致与同伴相处时也是脏话连篇,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报复心理极强。
第三,父母不同的性格、层次、素质及生长环境对幼儿心理特征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父母开始重视子女教育问题,意识到严厉粗暴的教养方式会使幼儿形成缺乏兴趣、感情冷漠、自控力差等心理品质;民主、科学、开放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形成性格开朗、情绪稳定、情感丰富、意志坚强等心理特点。
第一,社会适应性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父母、老师的指导下,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习惯并掌握一定的同伴交往技巧,能促进幼儿积极的心理品质发展,使幼儿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现在大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父母,幼儿的教育往往撒手给爷爷奶奶,导致幼儿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不能与同伴很好的相处,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形成不合群、自卑感强、孤僻、社会适应性差的心理特点。比如,浩浩爸爸妈妈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爱很少,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又对其非常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当他与其他幼儿发生矛盾时也不愿道歉,导致孩子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
第二,师幼之间的互动方式也是影响幼儿心理素质形成的因素之一。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表达自己想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在活动中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欣赏自己、悦纳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并逐渐形成自我接纳、求知欲高、自信心强的心理素质。在分享阅读活动“爸爸一定有办法”中,教师通过故事分享,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和欲望并很好地投入其中。通过分享阅读这个途径,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幼儿鼓励和赞扬,让幼儿在活动中悦纳自我,形成敢说、敢想的实践能力。
第三,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了巨大的影响。言情类、攻击性的文化垃圾充斥着幼儿的眼球与心灵,影响到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所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社会文化大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力,屏蔽不良因素,促进幼儿身、心、智、德等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幼儿的起跑线在于父母的高度,父母应当认识到幼儿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父母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父母要不断学习科学的家庭教养知识和方法,选择民主、科学的教养方式,用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来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我们班的悠悠小朋友,按照父母的意愿每天练习画画,在父母的催促下绘画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她对学习总是提不起精神,一段时间后父母察觉到这一点便和她谈心,才发现她最大的兴趣是弹钢琴。
其次,注重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作为父母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从小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减少对幼儿的溺爱与迁就,给幼儿相对独立的自由空间,给幼儿更多自我锻炼和服务的机会,这将有助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在生活中找到自信。
最后,让幼儿感受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和谐教育理念一致,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倾听幼儿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全盘包办替代,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幼儿。有调查发现68%的父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觉得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益。
首先,父母在教养幼儿时应注意语言艺术,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提高自身修养和育儿水平,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科学的教育氛围。在幼儿出现各种行为及心理上的问题时,父母要科学地进行分析与引导,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父母应与幼儿建立平等的沟通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通过沟通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优良的心理品质。
其次,在游戏中为幼儿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条件。游戏是幼儿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心理品质。通过让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并进行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所需的一切条件,并在必要时提供协助,帮助幼儿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及规则意识等。父母应主动参与幼儿的游戏,进入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比如有孩子在游戏中说“老师,我不敢操作”“妈妈,我害怕”等语言时,老师父母要及时介入到游戏中了解原因并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善于解决问题及与人交往的心理品质。
最后,提倡父母采用民主而严格的教养方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教育幼儿时应爱而不娇、严而有格、松而不溺,鼓励父母多采用温和、尊重、关爱、引导等积极的教养方式,不要采用冷漠、疏远、不信任、骄纵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在成长的过程中,尊重、欣赏幼儿的想法,让幼儿感到自己被理解、尊重和重视。对我园家长进行家庭教养方式调查发现,有14.5%的家长选择专制型的教养方式;51.8%的家长采用溺爱型的教养方式;33.7%的则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在三种教养方式中溺爱型的比例最大,超过了半数以上,这说明家长在如何教养孩子的观念与方法上还需要接受正确的引导。
幼儿一出生就受到来自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心理发展水平及心理品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幼儿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形成,从而衍生出责任感、自信心、好奇心和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接纳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相反,如果父母不能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或幼儿长期处于紧张的家庭氛围和关系中,幼儿很可能会形成一系列消极的心理特征,例如压抑、脆弱、冷漠、急躁、迟疑、胆怯、逆反、甚至不合群等。我们班的阳阳小朋友,已经连着好多天咳嗽不止,教师向他妈妈反映这个情况,让她抽空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但是她妈妈无动于衷,根本不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在这种从小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缺乏自信、性格压抑、对人冷淡。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要鼓励家长多关注幼儿园发展和幼儿发展情况,邀请家长“走进来”,通过亲子之间和睦相处、温情陪伴、共担责任等方式破解不同年龄段幼儿面临的心理素质养成问题,凭借问卷调查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之间的变化,通过举例、互动、启发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素质的了解。以家园教育同步化为契机,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如让教师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档案,使家长了解幼儿心理素质状况,以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庭教育文章分享、家长助教、家长参与幼儿园大型活动、家长座谈会、与教师面对面交谈等多种形式为契机,给家长们正确培养幼儿心理素质提供经验和思想引领,努力做孩子终生的导师,同时创设轻松愉快的家园共育氛围,家园步调一致,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心理品质。
幼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爱”,作为父母,给幼儿创造一个有“爱”的家庭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中通过细致入微的关爱、关怀,让幼儿感受家庭的幸福、温暖、和谐,从而使幼儿在生活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爱自己的父母,进而爱身边的人、爱集体。依依是个聪明、活泼、可爱、有同情心的孩子,做起事情来有模有样,很有规矩,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跟孩子相处时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对待,倾听孩子的想法,遵从孩子内心意愿,必要时给予帮助,让孩子参与家里的大事商讨。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道德品质、个性特征的形成都会比较健全。
其次,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提升良好心理素质的突破口。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一生最大的工程,以身作则、亲身示范、高效陪伴,将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耐心、关爱,感受到家庭是一个快乐的世界。在我园开展的“幼教365”亲子活动中,我们给家长和孩子创设了一个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平台,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关系。
最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到不缺席,享受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用实际行动来做榜样,以正确言行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