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左秀芳
农村小规模学校如何突破瓶颈、谋求发展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农村小规模学校背后,是教师少、学生少,地处偏远;是资源短缺,基础设施不能有效利用,尤其是教师结构性缺编;是孤单徘徊,运行乏力,很难有所突破;是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师生流失严重……
此次清河之行记者发现,当地众多农村小学、教学点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次偶然的契机,清河教育人接触到互加计划教育公益项目。在县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农村学校校长、教师纷纷加入其中。
利用互联网,清河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如县教育局领导刘英祥所说的:“当周围地区推行百兆宽带进校园时,我们就已经实现了百兆宽带进班级。清河人善于创新、求真务实的思维方式也深深影响着教育。”
孙东强校长是教育公益项目的积极推动者,每次谈起教育公益,他都能滔滔不绝地聊上半天:“通过公益平台可以撬动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去年我们就邀请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位知名科学家来校开展科普讲座,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近几年,他奔赴北京、上海、南京、郑州等多地学习,思维非常活跃。谈到教育理想,孙东强说:“我最大的愿望,是让乡村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能唱会跳,能写会画。”
油坊中心校区焦跃生校长介绍说,北美外教课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强烈冲击。老师们看着外教怎么讲,会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让英语讲起来更有趣味性。现在,老师们主动要求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采访中记者深刻感触到,在互联网时代,以自我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发展为主要方式、以自觉发展为动力源泉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时代来临了。众多教育公益项目的落地,不仅解决了音美教师缺乏的难题,而且为农村教师成长开通了一条新路径。公益课程完全免费,随时可学,随处可学,而且表彰激励模式十分有效。老师们课余时间不再追剧、逛街、刷朋友圈,都忙着读书写作。有的农村教师一年之内就写下几十万字的简书。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对周围的老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今年暑期,刘英祥和孙东强参加了全国教育局长联盟公益培训会。他们每天七点半出门,直到晚上十点还在紧张地学习交流。“大脑需要高速运转,因为下一个讲话的可能就是你。每一所学校都有独到之处,都有亮点,笔记本不够用,培训过半时几支圆珠笔就用完了。”孙东强觉得,越是学习,越是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在清河县,驶入互联网教育公益快车道的众多农村学校,不再是一座座孤岛。清河县教师队伍的发展思路给我们带来有益启示: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但应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而且要提供精神扶持,引导他们摆脱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走出一条自我主动发展的创新之路。因为,资源的补给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必须伴随学校自主发展意识的提升才能发生作用。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只有激活内驱力,创新发展模式,盘活教育资源,挖掘教育潜力,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