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颖
(琼台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海南 海口 5701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对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尤其在高校体育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对训练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结合实践来看,思想观念的局限,训练内容和方法的单一落后以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学生体育训练的效果,更影响了学生训练兴趣与欲望。文章将结合高校体育训练现状,进一步探讨学生体育训练兴趣培养的路径。
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对体育训练缺乏兴趣,导致他们参与体育训练和活动的动力不足,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体育训练的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保障。由此可见,学生的兴趣高低影响着课堂的展开以及体育活动的实施。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当作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致力于在体育训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感受体育训练的趣味和魅力,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中,有效地增强体质健康,进而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高校体育训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较大的不同。其他学科大部分属于概念型以及思维型的知识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以及思维的训练。而高校体育训练既要熟练地掌握理论性知识,还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兼顾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方面。通过有效的体育训练,不但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思维的活跃与训练,同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智商与动商。因此,在高校体育训练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关键。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来看,培养学生兴趣是发挥体育训练功能和价值的有效推动力,同时也是保障训练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的兴趣是保障学生训练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基础,兴趣能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中,从被动的教学转变为主动的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发挥体育训练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结合体育训练特点来看,科学高效的训练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排解学生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心理,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实现对身体素质的锻炼,推动身心的健康发展。实践中,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体育训练的正确认识和兴趣爱好,导致其对体育训练缺乏参与动力,较少地参与体育活动和训练,最终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差,缺乏免疫力和抵抗力,造成体弱多病等问题,难以用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学习和生活。通过培养学生对体育训练和运动的兴趣,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进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在以往体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对体育训练的认知不到位,教学理念守旧,体育训练方法落后,制约了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发挥体育训练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和运动技能讲解,缺乏有效的训练和实践。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下,枯燥乏味授课形式很难调动学生对体育训练兴趣和欲望,从而导致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受到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对体育训练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甚至是将体育训练当作任务和负担,忽视了体育训练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不仅不利于学生体育训练兴趣的培养和提升,还导致体育训练成为形式上的存在,难以发挥实质性的效果。
体育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在体育训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负责人。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充分把握学生缺乏体育训练兴趣的主要原因,对此提高重视和关注,并提升自身对体育训练的理解和认识。在全面认识体育训练,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只有教师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才能为学生做好榜样,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正确认知与兴趣。实践中,仍有很多教师对体育训练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认识,简单地用传统教学形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部分学生把体育训练看作是艰辛而又痛苦的任务,导致其被动地参与其中,错误的认识制约了学生兴趣的培养,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训练的情绪。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体育训练内容和形式的单一也是影响学生训练兴趣和动力的主要因素。教师缺乏对训练内容的创新与变革,导致体育训练内容一成不变、枯燥无趣,训练的方式和手段也较为落后,导致体育课堂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学生训练兴趣的培养自然受到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组织体育训练大多依赖以往的经验,缺少专业的教材,导致学生对体育训练的认识欠缺,不能全面地了解体育训练对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内容和形式的单一造成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偏见,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存在。除此之外,很多高校的体育训练内容千篇一律,内容枯燥且针对性不足,学生在枯燥的被动训练中极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更无法体验体育训练的真正趣味和魅力,不利于学生体育训练兴趣的产生和培养。
体育场地器材和基础设施是保障学生体育训练的必要前提。现今,很多高校缺乏充足的训练场地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但影响了体育训练的效果和质量,而且制约了学生训练兴趣的培养。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也存在差异,尤其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学生数量的增多使得体育训练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显著。体育训练场地和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学生人数的迅猛增加,给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还有很多高校存在设备老化,先进器材设备紧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体验感以及训练效果,设备的欠缺和场地的不足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训练兴趣的培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校教育的重视逐步提升,对高校的资金投入也逐渐增加。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局限,很多高校更加注重文化学科设施的完善,对体育学科的经费投入相对较少,体育训练器材和设备的匮乏,制约了学生训练兴趣的培养。
思想观念上的错误认识是影响高校体育训练效果以及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端正学生的思想和态度,逐渐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训练对其身体素质锻炼以及身心发展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是促进其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教师和学生都提高对体育训练的认识,深刻了解其价值,才能有效地改变以往学生排斥或敷衍的训练态度,让学生从心底真正地接受和重视体育训练,在主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感受体育训练的作用和魅力,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借助体育训练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良好的训练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就业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训练的内容对学生的兴趣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决定了训练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训练内容的设计和选择,充分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和训练需求,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爱好,来对体育训练的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善,提高训练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要满足体育训练目的和需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情境,在情境中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和动力。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立定跳远训练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跳远有哪些技巧?跳远是只依赖天赋还是通过努力训练可以取得进步?如何才能跳得更远?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和训练,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还能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运动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实施体育训练过程中,要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训练相结合,更加科学地开展训练活动,从而实现更加理想的训练效果,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爱好。
训练场地和基础设施是进行体育训练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体育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物质保障。训练场地是否宽敞,体育器材是否齐全,基础设施是否完善,训练条件是否良好,这些因素不但会影响学生训练的效果和质量,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训练心情和兴趣。良好的训练环境和优质的训练条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对学生训练兴趣的培养。由此可见,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和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对体育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应当提高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学条件,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先进体育设备,定期维修和完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扩大体育硬件设施规模,结合学生训练需求和体育教学目标,完善场地和设施建设,从而有效满足高校学生体育训练的需求,培养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对体育训练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与此同时,高校也在不断地寻求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径,积极创新思路和手段来推动体育训练水平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正视学生训练兴趣匮乏的问题,并积极探寻培养学生兴趣的路径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增强体育训练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