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1)
体育音乐作为体育和音乐交融发展的结晶,均在“心灵与情感美的集中体现”中去反映“现实动态美”。随着体育与音乐的深入交融,两者逐渐以不可分割的各种模式呈现,既起到了营造和烘托氛围的作用,也使得体育文化蕴涵更多艺术化、灵性化与情感化的特质,对各类体育活动起到了激情激发和燃烧、兴趣启发和培养的作用。本文据此展开关于体育项目及其适用体育音乐,以及体育音乐的研发、推广及其适用趋势等展开研究,以期能体育音乐发展抛砖引玉。
根据体育项目功能类型分为“健身性体育音乐、竞技性体育音乐和娱乐性体育音乐”,根据运用方式或目的分为“诱导兴奋性音乐、主体结构性音乐、背景性音乐、松弛性音乐”,本文综合其功能和运用方式,对其做如下分类:
作为体育运动的背景,通过营造和渲染一种情感氛围,是音乐在各类体育运动中的基本作用和运用目的。结合各种体育活动规模及其项目数量情况,背景功能有两种:(1)大背景体育音乐。一般以综合型的大型运动场馆播放的音乐为代表,例如在全运会入场仪式中播放的进行曲等,对全体受众都具有某种积极地作用;再如在城市体育场馆或学校体育场内播放某种音乐或歌曲等,也能起到某种情感激发的作用。因此,大背景体育音乐具有受众的普遍适用性的功能;(2)具体运动项目背景体育音乐。在某个具体项目的运动过程中的体育音乐运用,如在太极拳练习期间的轻音乐,在田径比赛活动中的进行曲等,都能对特定的项目及其运动,起到激情激发和节奏的引导作用。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背景型音乐处在可有可无的现状,一般根据运动场馆或场地的实际,有主办者甚至运动者本人自主决定,但运用与不运用自然效果不同,相对而言前者较佳,后者次之。
所谓主导型音乐,就是在体育项目活动中对运动者的体育技能、体育项目流程,甚至运动者运动水平的发挥等,起到基础作用、支撑作用与指导作用的音乐类型。常见的有:(1)体育艺术类项目。作为国际国内较大赛事项目的如体育舞蹈、花样滑冰等,作为群众日常活动项目的如广场舞、健美操、健美舞等,在这些项目中音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体育项目的技能动作、节奏快慢,甚至高难度动作的完成等,都具有直接地主导和支撑作用;(2)时尚体育类项目。如瑜伽、街舞等,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直接决定其运动技能的完成度,瑜伽以舒缓的轻音乐为主,街舞以节奏快的重金属音乐为主。
两种主导型体育音乐的运用,前者的特点是“情节具有悬念且音乐多变”,能“根据剧情走向变换音乐”;后者虽然也具有高潮等激发的作用,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旋律相对统一。
激发型音乐因为运用的场合、项目和时机不同,所产生的激发作用也截然不同。常见的现象有:(1)极限能力激发型。体育音乐作为具有激发作用的情感旋律,对运动者在特定运动情境下,具有极限引导和能力超常发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如在中长跑的冲刺阶段、花样滑冰的高难度动作高潮时刻等,特定的音乐运用能激励运动员,发挥出超越日常表现甚至基本体能的能力来,使其取得理想的成绩或超越正常的运动水平等;(2)兴趣激发型。充分运用音乐对人的情感和兴趣的激活作用,对培养某种体育兴趣具有事半功倍的高效作用。根据载歌载舞的情感与动作的运动心理规律,符合或支持受众心理音乐,能直接引导受众开展某种运动,例如广场舞动感强劲的音乐,能吸引更多路人直接参与到运动队伍中来;再如,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准备阶段,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高效作用;(3)关注引发型。包括转移注意力的音乐运用,如在篮球赛、乒乓球赛、排球赛与足球赛等赛场的啦啦舞或啦啦操的体育音乐,对观众具有注意力的引发作用,有助于缓解观众在紧张观赛情境和情绪中的眼疲劳或精神疲劳;引发注意力的音乐运用,几乎各种体育音乐都具有这种功能,如体育舞蹈音乐能引发运动员的关注,如广场舞的音乐对其他非参与舞蹈者,具有兴趣引发的作用。
随着体育与其他艺术的深入交融,体育音乐的应用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些体育项目的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
无论体育项目的艺术化或其他艺术项目的体育化,适合的音乐都是其中的基本要素之一。这是体育音乐专业化的最典型和代表性的形式之。结合体育音乐运用的实践,表现为:(1)竞技类项目及其应用。如体育舞蹈、花样滑冰、水上芭蕾等,在这些项目的竞技过程中,体育音乐的科学、灵性与主题主题准确应用,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竞技过程的艺术性等,都具有直接地决定作用。在应用中相关主题的音乐贯穿在每个竞技选手运动的全程中,把竞技项目自身的美和音乐美有机统一起来,是体育音乐美的经典载体;(2)健身娱乐类项目及其应用。以健美操、健美操、瑜伽、街舞,以及健身俱乐部环境下的音乐运用为主,其中,前者的音乐具有主题鲜明的特点,如选用具体的歌曲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等,后者则以健身者喜欢的相关类型的音乐作品的循环播放为主,甚至经常性的更换相关曲目。其重点在于营造一种身心愉悦和谐的运动氛围。
全程应用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整个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都在运用音乐。如在健美操的全程中一直都在运用适合的动感音乐,以实现对健身者持续地激励和运动引导等;第二种,相对某个项目或某个比赛过程的全程运用。既可以只用一种音乐或乐曲等,也可以是多个乐曲的衔接性运用,如体育舞蹈比赛的全程中,会有一支支不同的乐曲被连续性运用。
体育音乐的时段性运用,是最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各类竞技体育充分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体育音乐逐渐地以官方性的方式,被以适当的形式和内容运用到各种竞技项目中。常见的有:(1)大型赛事的主题曲运用。以奥运会、亚运会和足球世界杯为例,主题曲已经成为开幕式,甚至贯穿全程的标识性体育音乐。在实际的应用中,以组委会的官方运用是在开幕式、闭幕式与各种比赛间隔的时间段,起到烘托每一届主题的作用;(2)特定项目的专题性运用。相对整个赛事而言,特定项目的体育音乐运用处在某个时段的运用,如在奥运会中的水上芭蕾比赛过程中的体育音乐运用,就属于特定项目的专题性运用。另外,关于花样滑冰、体育舞蹈的专题性锦标赛等,对于每个参赛选手的特定曲目而言,也属于赛事过程的时段音乐。
两种体育音乐及其运用实践相比,前者属于专业化与主题化的体育音乐,是专门为了迎合或突出某种体育主题而创作的,后者则属于搭配性的运用,例如在花样滑冰的比赛中,选手与教练则根据选定的乐曲去编排相关的技能动作和程序等。
在一些多项目的综合性体育活动中,体育音乐运用成为一种常态,但相对于整个活动过程、项目数量等,体育音乐处在从属地位或发挥修饰性的作用。运用形式有:(1)田径比赛活动中的音乐运用。在各类学校或社会性的田径比赛中,在赛事过程中一般在开幕式、闭幕式,或比赛进程中的休息时间点,组委会或相关指挥人员会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等。如在各类学校的运动会上,在学生中长跑的过程中播放进行曲能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2)传统体育活动中的音乐运用。在活动的开始前、休息时段,以及颁奖与结束的时段,会播放某种具有项目特色、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音乐,起到渲染气氛、引发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在少数民族运动上会在赛事休息的节点播放特定民族的代表歌曲等。
所谓时点运用,就是在体育活动的环节之间,起到帮助休息、引发注意、环节过度的作用,既减少运动员、观众与相关服务人员的疲劳感,也提升整个活动的欣赏性,使活动充满活泼、愉悦、激情的吸引力。另外,在国际赛事的颁奖活动中,获奖运动员相关国家国歌在特定时点,也在扮演着体育音乐的角色。
体育音乐作为体育艺术化、艺术体育化交融的结晶之一,在“创造新身体”与“塑造新国民”的“体育话语”的逻辑中,逐渐走向专业化开发、应用的趋势。
以足球世界杯主题曲为例,体育音乐在 “表现主题日渐人性化、表现形式逐渐多样化、表现风格日趋国际化”的艺术逻辑轨道上,把“流行音乐与人性互动”的规律,以“表现形式与风格多样化、融合性、创造性”特点提炼、表达与传播开来。据此,对其专题化发展的思考有:(1)量身打造和主题运用推广。如比较著名的如足球世界杯主题曲、奥运会主题曲、亚运会主题曲与其他的大型国家赛事的主题曲等,都属于通过组织专业创作团队打造的专题性体育音乐,具有体育文化、时代特点的象征意义。在特定的时期内,一般以某种赛事从举办前到举办后的一定时段内,都属于应用和推广的阶段,对广大受众起到了体育活动的宣传和相关项目运动的激发作用;(2)适合性修改和体育项目运用推广。即指根据某种体育项目或活动的需要,所做出的风格、主导乐器运用等方面的改编等。如花样滑冰运动中对中国名曲《茉莉花》,以萨克斯或竖笛作为主导演奏乐器进行改编等,使其能与滑冰过程中的舞蹈动作相吻合,以创新出更切合运动自身的运动美、舞蹈艺术美与音乐美等相统一的体育艺术结晶来。
专题性音乐的推广,一般以某种活动的过程,以及被用作训练的曲目时,具有自觉性的推广意义,在体育音乐发展的实践中,并不存在市场性的人为推广,往往以公益性与训练辅助性为主。
根据运动心理学与音乐心理学的相关规律,在遵循“服务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和灵活多样性原则”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类型的音乐具有激发受众运动兴趣,调解运动者“紧张和焦虑心理”的积极作用。结合各类体育活动和体育音乐应用的实践,表现为:(1)大型赛事普适性开发和推广。以运动员进行曲类的作品创作和运用为主。随着各种体育赛事的增多,需要创作更多的普适性体育音乐作品,运用在适当的项目或比赛过程中,为运动员呐喊和助威,为服务人员纾解工作过程中的身心疲惫。结合当前实践,亟待创作综合赛事、单项目赛事的普适性音乐作品,以切实提高赛事、相关项目与体育音乐自身的档次;(2)群众健身活动普适性开发和推广。以各类群众健身的体育舞蹈、广场舞、健美操,以及其他的健身项目为体育载体的体育音乐研发,研发方式以乐曲改编为主,针对某个群众喜欢的歌曲或乐曲,做出适合群众运动的DJ版等版本的改编等,使其能满足更多普通群众的健身需要。
这种音乐的推广,以体育赛事和群众健身的实际需要为支点,以组织者的自觉或认知为基本驱动,形成了一种运用的习惯,以打造某种体育文化氛围。
根据“疲劳后的放松音乐调控可促进其恢复”的运动心理学规律,针对运动者的运动者体质健康水平、运动难度、运动感受变化等因变量,做出处方性的研发以确保对体育项目、运动者的直接支撑作用。建议方法有两种:(1)康复运动音乐研发和推广。主要是一些疾病患者、意外伤害患者,通过开发适当地音乐作品把运动指导和运动心理环境营造结合起来,引导和指导其开展科学的、愉悦的健身活动,以追求机体机能的康复。如对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一些肢体功能退化的职业病患者等,开发指导其针对性训练肢体部位的健身操音乐,是当前社会和相关群体的迫切需求;(2)弱体质提升音乐研发和推广。以肥胖体质、瘦弱体质与慢性病体质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音乐研发活动,通过针对性地运用具有激励性的旋律、歌词与方法指导旁白等,为运动者创设激励、美好、理解与支持的运动艺术环境、心理环境,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强烈地健康追求意识的基础上,去享受体育、体育音乐带来的机能改善的幸福。
其推广工作在群众习得和自发或自觉运用的习惯性活动中实现,以纯公益、健康追求为基本动机和内驱力,在同病相怜的圈子中得到无限地传播。
体育音乐是音乐艺术、体育、体育艺术、艺术体育等交融发展的结晶,既有专业化发展的原创作品,也有普适性的改编、演绎与群众粗糙剪辑的作品,但都立足各种服务对象的需求,满足了体育运动、健康追求与体育娱乐的需要。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群众、群众体育与专业体育发展的提升,对专业化的原创体育音乐的需求将会不断提升,需要更多的音乐创作人才加强相关工作,为体育、体育艺术、体育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