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1.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2.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42)
全民健身一词在我国90年代很早就被提出,最初是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旨在为更广泛的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加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近几年,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参加体育运动的数量不断提升,大众体育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仅仅将全民健身事业作为一种计划纲要实施力度还不够,因此,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一重要部署近一步地营造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体育、重视体育和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增强人们体质健康作为全民健身的根本目标。在校大学生作为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数量庞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人才,国家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储备军,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当前,在校大学生身体呈亚健康状态,发生猝死的概率也逐年增加,主要是自主锻炼的意识不够,生活没有规律,引起自身免疫力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高校开展大众健身舞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丰富课余生活,更好的投身到国家建设中,从而实现全民参与健身的目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学者将大众健身舞与广场舞放在一起研究,对大众健身舞这一概念较为模糊,目前现有研究还未对大众健身舞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大众健身舞既有着体育的健身性,又有舞蹈的审美性,它不是单指一个舞种,而是一种舞蹈表现形式,包括不同形式的舞种,如,民族舞、肚皮舞、有氧舞蹈、交谊舞等等;在音乐伴奏下,凡是能达到健身目的,通俗易学,全民能够参与进来的舞蹈可以称之为大众健身舞;大众健身舞不仅局限于社区广场舞,还应该包括室内场所如健身房、培训机构的人群;总的来说,大众健身舞是不限场景,不限数量,既能达到强身健体目的,又能实现全民参与的健身活动。
大众健身舞作为时代的产物,融健身、社交、娱乐为一体,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释放不良情绪,对心理素质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据调查,当代大学生身体的状况不容乐观,肥胖与超重的学生逐年增多,体质健康水平发展不均衡。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就业与生活压力,心理状态也极易受到影响,患有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现象仍有发生,心理健康也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经常参与大众健身舞能够帮助大学生改善体质,通过锻炼提升自身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心肺功能,从而达到健身健体的目的;科学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促进内分泌变化,在运动会大难会产生内啡肽的物质,会使人的身体处于逾越状态,感到欢愉和满足,帮助排遣压力;同时,大学生还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于适应能力较差、不乐于与人交往的学生来说,势必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大众健身舞一定的社交性,具有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是人与人增进感情,熟识的途径之一。通过群体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结识新的朋友,结交更多的舞蹈爱好者进行交流,共同进步。由此看来,在高校中推广普及大众健身舞是促进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推进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大众健身舞作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的重要健身项目,面向全体民众,需要受到广泛大众的认可。要想被大众了解、熟知并接受,需要运用多种途径,将健身舞的功能和锻炼效果予以正确的宣传,以此形成健康的全民健身理念。健身舞不仅是简单的体育活动,而是在音乐中跟随节奏进行的,其节奏快慢交替进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经常参与健身舞可以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对于很多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具有较高的保健效果;对于学习和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来说,健身舞还具有一定的健心功能。通过有氧运动,身体和音乐融为一体,可以有效调节年轻人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我们正处于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影响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要善于利用信息网络传播宣传,如,建立官方抖音账号、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定期推送健身舞的功能介绍及展演作品,宣讲理论知识,通过线上传播大众健身舞;引整合导教师与学生录制的专业教学视频,研究策划专题栏目,通过线下公益教学和电视节目的途径进行宣传;邀请健身舞资深专家、教授在学校开展讲坛,对健身舞蹈的功能和锻炼效果进行现场教授更具有说服力;也可以利用流媒体,如,电梯内、校车、教师的视频设备等,对健身舞进行推广,提升学生的认知度。
大众健身舞活动能否的有序开展,离不开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果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指导者之间个人技能和教学经验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出现学生之间的锻炼效果褒贬不一,锻炼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果指导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会缺乏教学经验,在课堂与社团教学中会出现老师在前面跳,学生在后面跟不上的情况。因此,大众健身舞活动要真正达到学生强身健体的目的,就必须要提升指导者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与专业学生参加健身操舞培训班,提高指导者的职业素养,快速发展大众健身舞队伍骨干。通过专业培训,带动学校大众健身舞教学水平,扩大其师资力量,不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质量,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在校内培训方面,可以通过成立社团、协会等组织,实现校内培训正规化,利用专业的手段与方法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锻炼,引导大众健身舞队伍往专业化发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通过创新多样化编排,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学生选择参加不同体育活动有着不同需求,而大众健身舞面向广泛学生群体,自然也应完善创新健身舞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真正的实现大众化,以此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目前,健身舞蹈动作套路褒贬不一,有些动作千篇一律,有些动作套路难度较大,大部分没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也只能学到皮毛,在编排方面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基础,容易导致学习者进度缓慢,发生放弃学习的情况。不像健身房和舞蹈培训机构有专业的教师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或者一对一指导。通常这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增强体质为参与动机,没有任何舞蹈经验,他们跟随在队伍最后只能进行简易操作,实现不了健身舞的锻炼目的,更体验不到趣味性;高校通过调研将学生分类,根据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舞蹈形式,因此,在大众健身舞编排上,高校应成立科学编排、创作的专门组织,集思广益,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创作出多形式的锻炼内容,可以将一些难度较高的舞种,如拉丁舞,街舞等进行简化融合,不仅会增加其趣味性,还让人不自觉的参与其中。除此之外,面对一些弱势学生群体如残疾人等,可以编排创作出轮椅上的舞蹈或者盲人舞蹈等等,放大音乐和舞蹈的魅力,吸引各类学生群体积极参与,以此来推动大众健身舞的发展,实现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大众健身舞参与人数也逐渐上升,动作难度也不断由简到繁,随着难度的增加,如锻炼不当就存在很多损伤的风险,这就要求高校要对学生健身进行正确的理论科普,搜集相关案例进行剖析,根据学生差异化,因材施教。开展理论宣讲课堂,讲授预防损伤的生理学知识,树立科学锻炼的意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其次,应提高指导者处理应急性损伤的素质,在锻炼时如意外发生时,保障伤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处理,因此指导者需要加强急性创口的处理能力,如果处理不当,专业性不够会引发严重的后遗症。学校应建立医疗服务体系,运动高效的医疗服务对经常参与锻炼的学生密切关注,对不慎受伤与意外受伤者及时治疗。健身人群制定不同的运动模式,针对不同的身体情况制定专业的运动处方,以此来促进和与医疗单位的合作,实现体育与医疗结合的健身模式,促进全民健身科学化发展。
高校举办大众健身舞竞赛,有助于开拓学生与教师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不同参赛队伍之间的交流,学习提升运动技能,从而更专业地参与大众健身舞,有利于规范大众健身舞学校队伍。全国各高校应牵头组织、举办大众健身舞比赛,大力支持政府体育部门与社会组织的相关赛事,重视大众健身舞比赛带来的宣传效应,提升大众健身舞在学生体育中的影响与号召力。高校通过举办大型比赛,引起社会资本对学校大众健身舞的关注,吸引社会企业投资,设立健身基地与大众健身舞发展专项基金会,为学生提供比赛服,舞鞋等相关用品,进一步完善学校场地设施,满足学生训练场地设施受限等各项相关需求。
有些高校在开展大众健身舞的过程中会出现场地不足的现象,还有一些锻炼场地狭窄、不规范的情况,学校应加强对室外操场的建设,单独为大众健身舞预留场地,同时加强室内体育馆、舞蹈教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学生良好的参与环境,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与积极性。同时,经费是保障学校开展大众健身舞快速发展的动力,没有经费来源,场地、设置就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很难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应加大对大众健身舞的资金投入,为大众健身舞设立专项经费应用于日常工作,统筹规划,保证健身舞教学与活动的开展。高校也可借助校外广场、公园、体育馆、健身中心和俱乐部等多种社会力量,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场地,增进大众健身舞锻炼场地的数量与质量。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进而出现学校体育社会化,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借用社会力量在学校发展大众健身舞,也是顺应大环境的趋势。
当前,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凸出,高校应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保障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大众健身舞,重视健身舞理论研究,完善大众健身舞的培养体系,科学指导大众健身舞事业的发展。本文对高校开展大众健身舞的策略分析还不够深入,但其目的是为高校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搭建路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随着各项改革与制度的完善,大众健身舞事业作为全民健身的一个长期工程,预示着高校在大众健身舞发展策略上还有更为具体的操作细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