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娥,葛会美,孙红梅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单县 274300)
由于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及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使得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近年来,党和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化带动就业”。
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教育部教学[2015]12号文件明确提出“高校毕业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教学[2016]11号文件再次强调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等。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高校实施的良性格局,创业教育的推进也逐渐改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但是大学生创业现状不容乐观。
根据学信网统计,虽然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从2011年的660万增加到2018年的820万,但是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7—2018》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仅为2.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更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创业率,高职院校自主创业率更低,笔者所在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创建于2007年,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山东省菏泽卫生学校,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坐落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单县开发区,以该学校2015至2018届毕业生就业方式为例,2015年毕业生总数1 080人,自主创业仅有2人,占比0.19%,2016年毕业生总数1 601人,自主创业有9人,占比0.56%,2017年毕业生总数1 985人,自主创业有15人,占比0.75%,2018年毕业生总数2 910人,自主创业有24人,占比0.82%。究其原因,除了诸多外在因素和条件制约之外,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软实力是创业能力的主要组成之一,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Nye)在《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一文中提出“软实力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而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代表罗伯特·达尔将“软实力”的影响力提升到道德地位,认为“软实力”是影响力的形式之一,在影响力的多种形式中,理性说服比强制可取,因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道德地位;而目前对于“软实力”的内涵众说不一,齐蓓认为是有关情绪、感情、心理素质和处理情绪的能力等人文素质,是隐性的,不能用证书来量化的,比如信心、恒心、毅力、格局、抗挫力、合作精神等。而南宫鸿认为大学生创业软实力除了有优于普通人的人格素质、创业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之外,还要有创业的思维模式、节俭和承担责任的魅力、适应或改变基于创业项目的环境因素的能力等,多数侧重理论叙述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其中有的是对提高大学生软实力路径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学校设立相关课程体系等。而对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研究,仅限于个人品德修养及人文素质,并且没有界定创业和就业软实力的区别。
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内涵是指大学生思想、精神、信仰、追求等融为一体的无法用证书考核的能力,是包括信心、恒心、毅力、忍耐、抗挫力、合作精神等一系列与人的素质有关的感情心理素质和处理情绪的能力,还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拥有的识别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创业服务对象需求的能力,是一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未来竞争力。由此可见,提升大学生创业软实力,根本不是开设几门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化的长远工程。
当前多数涉及大学生创业力的研究是从创业力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创业教育管理路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论述,绝大多数高校把创业教育归属于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担任创业就业指导的主讲教师几乎没有企业经历,更别说创业实践了,提到的校企联合多数没有实质的渗透;而对创业软实力的研究,仅限于个人品德修养及人文素质。总之,我国大学生创业软实力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理念体系,而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软实力的研究少之又少,这种情景下,探索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途径显得十分重要。
引导学生认识创业既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又顺应国家“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及“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战略发展要求。虽有相关专家学者在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观点和理念,但是还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通过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来实现人生价值、缓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社会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营造出更加良好的创业氛围,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有利于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
在现有的学科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重视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和让大学树立正确的创业心态,着力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加大力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建设,将创业教育有效融入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在开设与创业相关的理论课和通识课的同时,也要注重与文化艺术、自然、创意相关的通识课,从入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尝试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及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特色教材。
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报刊、广播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新政策、新措施及一些成功企业家和大学生创业的经验;还可通过政策长期支持各种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论坛、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软实力为主题的辩论赛等各项活动,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欲望,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意义重大。
团队协作精神是大学生软实力内容之一,也是创业活动能够成功的前提之一。创业团队的建设可以跨专业、跨年级进行,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机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在学生中普及创业意识,也有利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保证创业项目的持续发展,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创业实践,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以便一线教师获取创业的第一手资料;还可聘请知名企业的管理者、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做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融资、市场分析、市场策划等方面的指导,通过与成功创业者面对面交流,这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更有吸引力。
为大学生创业锻炼提供机会,大学生实习期间,可以深入到企业一线参与实践,增加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直观认识。学校可在企业的帮助下,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比如在校学生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工作室;学院可以建立创业中心,完善创业思路,建立训练类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园区,增加创业活动,确保学生得到较多的如领导、谈判、沟通、调研、产品技术开发等锻炼机会。
对于有创业想法或者已经付诸创业行动的大学生,学校应在政府的支持下跟踪服务,组成创业顾问团,由政府人员、企业人员、学校教师组成,进行政策、法规等服务的专业解读。
总之,研究创业软实力有助于指导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实践。通过完善课程体系、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养团队精神、加大师资引进与培训的力度等措施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软实力,帮助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来实现人生价值、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社会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营造更加良好的创业氛围,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