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江苏常州 213000)
施某某,男,62岁,2012年4月右髋部跌伤,入院诊断为“右髋臼骨折、右髋关节脱位”,行右髋臼骨折、右髋关节脱位切复内固定术。后于2014年入院,行右髋关节内固定取出术,出院诊断“右髋臼陈旧性骨折、右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施某某于2019年2月10日因交通事故受伤,再次致伤右髋部,行内固定术。因涉及赔偿问题,需对其伤残等级进行鉴定。
施某某因“车祸致右大腿等处疼痛伴活动受限二小时余”入住某医院。查体:右下肢内旋、短缩畸形,右大腿上段软组织肿胀,压痛明显,可及骨擦感及骨擦音,右大腿活动明显受限,右下肢轴向叩击痛(+),右下肢皮肤浅感觉正常。X线(2019-02-10):右股骨上段骨折,右髋关节形态异常,骨质密度欠均,右耻骨下支陈旧性骨折可能。予行右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病情稳定,恢复良好,予出院。
查体:右大腿外侧见三条纵行手术瘢痕。右髋关节压痛明显,活动明显受限。左髋关节前屈120°,后伸10°,内收30°,外展35°,外旋25°,内旋40°;右髋关节前屈65°,后伸 10°,内收 20°,外展 10°,外旋 10°,内旋 10°。双下肢基本等长。
2012年4月1日右髋X线(图1)示:右髋臼骨折,右髋关节脱位。
2012年11月23日X线示:右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在位,右髋关节已复位。
2014年12月17日右髋X线(图2)示:右髋臼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右髋臼、右股骨头骨赘生长,髋臼关节面不平整,右髋关节间隙不清。
2019年2月11日双髋CT(图3)示:右股骨上段骨折,骨折线累及股骨粗隆;右髋臼及右股骨头骨赘生长,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间隙见游离体,股骨头边缘硬化。
2019年3月1日右髋X线(图4)示:右股骨上段骨折内固定术后,对位对线可,髋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骨质密度不均,股骨头硬化较前明显,股骨颈及粗隆局部硬化。
图1 髋臼骨折及髋关节脱位
图2 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
图3 交通事故受伤当天
图4 股骨内固定术后
对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第5.10.6条11款,右髋关节功能丧失25%以上构成十级残疾。交通事故外伤为次要用作,自身原有疾病为主要作用。
创伤性关节炎是由于骨关节损伤引起的关节软骨变性,损伤为其根本原因。其发病的机制暂时尚不明确,病变所需时间不固定,但病理均表现为关节软骨、关节下骨和滑膜的改变,滑膜发生增生或纤维化,关节软骨逐渐变形,失去弹性、表面变得粗糙,关节下骨的骨密度增加,呈象牙质变。随着创伤性关节炎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晨僵,甚至关节功能障碍[2]。
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硬化和骨赘形成是骨关节炎的基本影像学特征。早期X线检查并不如MRI敏感,MRI可以准确显示软骨的形态学变化。随着病情进展,在X线上表现为关节间隙逐渐变窄,骨赘逐渐增多,最后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骨致密、硬化,甚至可致关节畸形。
目前骨科没有专门针对创伤性关节炎的分级方法,只有骨关节炎的分级,其中以kellgren-lawrence[3]分类法最为常用。该方法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轻微骨赘;Ⅱ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中度变窄,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Ⅳ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严重硬化性病变及明显畸形。
(1)骨折较为严重,直接累及关节面或者邻近关节面,外力对关节面造成较大损伤。(2)无论是MRI还是X线,均显示在受伤后骨关节面较前出现骨赘、硬化,关节间隙变窄,且是个动态进展的过程。(3)骨折愈合后,关节仍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或者出现晨僵。
本案中,患者有两次明确的右髋部外伤史,第一次是2012年跌伤,第二次是2019年交通事故撞伤。第一次外伤时,诊断为右髋臼骨折及髋关节脱位,予内固定手术治疗。2014年取出内固定后,摄片提示右髋臼、右股骨头骨赘生长,髋臼关节面不平整,右髋关节间隙不清,从影像学角度符合创伤性关节炎的改变,临床上也诊断为右髋创伤性关节炎。第二次交通事故撞伤,诊断为右股骨近端骨折,阅片见股骨上段骨折,骨折线累及股骨粗隆,对其髋关节造成二次损伤。患者目前右髋关节活动障碍和两次外伤均存在一定联系,故鉴定的重点在于分析两次外伤的参与度[4]。
阅2014年12月17日右髋X线,对照kellgren-lawrence分级,已有明显的骨赘形成,关节间隙轻度变窄,符合Ⅱ级改变;阅2019年2月11日双髋CT,对照kellgren-lawrence分级,骨赘较2014年更为明显,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有游离体,股骨头软骨下骨已部分硬化,但局限于股骨头上端,符合Ⅲ级改变;阅2019年3月1日右髋X线,对照kellgrenlawrence分级,关节软骨下骨硬化较前明显,整个股骨头硬化增生,股骨颈及粗隆也开始出现硬化改变,符合Ⅳ级改变。
本案中,患者在损伤早期摄CT已可见右髋关节明显的骨关节炎改变(Ⅲ级),并且较短时期内,骨关节炎较前就出现了加重表现(Ⅳ级),说明第二次外伤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有的骨关节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故判定第二次外伤与骨关节炎存在间接因果关系,起次要作用或轻微作用较为合适。
在鉴定实践中,在一次骨折后,间隔一段时间患者仍有关节疼痛等症状,这是常见的,最后诊断创伤性关节炎的并不多。确诊创伤性关节炎,需经影像学检查确定有相应骨关节炎改变,通过前期影像学检查或者手术所见排除骨关节炎的情况下,则可认定外伤和创伤性关节炎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若已有创伤性关节炎而再次受伤,则需确定创伤性关节炎的程度,若是伤后骨关节炎出现明显进展,则为间接因果关系,若伤前已有较为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伤后动态影像学复查,未见明显进展,则无因果关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