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琛
摘 要:在全国各地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过程中,利用好一些小镇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拓展旅游市场和影响力,避免“千镇一面”的同质化问题,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具备一定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小镇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探究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路径模式与发展历程,结合甘肃省兰州市重点建设的青城特色小镇的发展实情,探讨怎样更好地实现特色小镇的文创产业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特色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化;青城古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2(a)-104-0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各项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平衡城镇、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和发展特色小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1]。本研究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期,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渐提升,在城市化过程中避免同质化发展,突出差异、体现创意、展现新意对于具有人文资源小镇的规划与发展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化带来的无污染产业 (例如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品牌效应都会对小镇未来的发展带来极为积极的影响。引导文创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传统文化精髓,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也是利好因素。本文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化的研究结合榆中县青城古镇实际情况,探讨历史文化小镇未来发展之路,并提出相关的策略与建议,以期促进古镇的发展。
1 理论综述
1.1 旅游相关理论
德国学者Christaller在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时最早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之后加拿大学者Bult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被广泛使用,他效仿产品使用的周期概念,创新性地提出旅游地发展经过的六个阶段,即调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2]。每个旅游地独有一个发展过程,没有一个旅游地可以被永久保存,因此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对于如何提高及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旅游地是必不可少的。学界还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旅游业,产生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需求的同时,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要求旅游与社会文化及人居环境成为一个整体。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将对维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1.2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这个名词最早是由法兰克福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Adorno和Horkheimer提出的,该学派认为当艺术成为服务于经济目的的“产业”,就会使艺术丧失其原本属性。“创意产业”概念晚于“文化产业”的出现,这个名词来自政策实践,特指“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除了立足点的不同之外,在内涵上也有互不重叠的部分。有部分学者认为“文化产业”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关联更多,而“创意产业”则只与比较单纯的经济活动有关,“文化创意产业”从字面解释可以指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交叉部分。
2 实证分析
本研究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榆中县青城古镇的部分居民和商户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主要以入户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解和掌握了青城古镇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归纳研究法,将现有的特色小镇建设的方法和经验等进行梳理,结合榆中县青城古镇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影响情况,深入了解青城古镇在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局限,同时根据对调研结果的分析给当地相关部门提出一些关于充分发挥特色小镇对农村经济带动作用的可行性建议,促进青城古镇及周边农村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户收入。
2.1 人口分析
榆中县青城镇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71个村民小组。2011年总人口21717人,其中汉族21707人,占总人口的99.95%,有藏、蒙古、拉祜、壮等4个少数民族10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千米,总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57.37人,总耕地面积1.88万亩,人均0.89亩[3]。青城镇依托的兰州市具有较高比例的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
2.2 交通线路
青城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是兰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景区内主要是古建筑、古民居群,对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风情有一定的历史价值[4]。
榆中县北部多为贫瘠缺水的山区,从榆中县城乘车北上,翻山越岭便到了黄河岸边的青城小镇,这是一片难得的绿洲。除了有黄河的滋养之外,青城镇的发展还得益于历史因素:据史记载,青城镇为宋仁宗年间秦州刺史狄青巡边时所筑,所以叫青城。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水陆交通发达、外商云集,泊来文化使得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5]。
本研究分别以兰州市、白银市、榆中县为出发点,以现有的道路规划多条路线,考察去往青城镇的交通情况如下。线路一:兰州出发,路程106km,耗时2h10min,高速过路费约21元 (或乘坐大巴至白银换乘公交共35元/人),此线路为常规自驾路线,较为舒适;线路二:白银出发,路程32km,57min,公交车5元/人,青城镇到白银的公交车十分钟一班;线路三:榆中出发方案A,路程142km,2h43min,高速过路费约39元;线路四:榆中出发方案B,路程103km,3h3min,大巴40元/人全程山路,路途颠簸。
从兰州市前往青城镇大多数以自驾为主,也有部分乘坐大巴的游客。目前自驾只能走现有兰州到白银的高速,再从白银到青城镇,据調研得知,有一条新的通往青城镇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开通后将大大方便兰州市的游客前往青城镇,毕竟兰州市是青城镇最大的客源来源地。从白银市前往青城镇的游客,大多会选择乘坐公交车。从2013年9月起,白银市公交公司开通了白银市区开往青城镇的公交专线,每天从早上9时30分至下午17时30分发车15班次,全程大约一个小时,票价5元,十分划算和便利。从交通线路来看,兰州市前往青城的交通条件和体验亟待改进,物流成本过高。
2.3 产业与功能分区
青城旅游发展主要有5个不同的功能分区,沿黄河散布,分别有古镇观光休闲区、高端主题度假区、生态农业体验区、乡村湿地休闲区以及军戎文化体验区。其中作为核心景区的古镇观光区近期也有直街巷旧城改造提升项目,对武戏楼广场、文戏楼、日池、月池广场进行提升改造,并新建博物馆、文化创意园以及酒店、客栈若干家。高端主题度假区是以当地文化特色为背景的大型游乐园,军戎文化体验区涵盖闯王陵园、狄青军事文化园、龙头堡烽火台,生态农业体验区由若干农业产业园和葡萄酒庄园等组成,乡村实地休闲区由莲花基地、食疗馆、度假村等组成。青城古鎮通过以上几个分区的组合,建设成为集军戎文化、农耕文化、商贾文化、民俗文化、城市建筑文化、书院文化为一体的历史文化特色小镇。
自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特色小镇”等名誉以来,青城镇镇政府将景区内临街建筑统一规划、店铺门面统一包装,并将校场路打造为美食文化一条街。经过走访调查,统计了青城镇景区内店铺种类数量,条城街以商品销售为主,商店、粮油杂货店、服装店分别占总店铺数量的37.68%、11.59%、7.25%,而校场路以餐饮服务为主,餐饮、农家乐分别占店铺总数的50%、13.04%,两条街功能分化较为清晰。
2.4 同浙江乌镇的比较分析
如表1所示。
2.5 不足之处
2.5.1 文化旅游方面
景点展示方式单一,以陈列展示为主,交互性弱,游客体验不足。景点内虽有为表演提供的戏台,但表演时间不固定,基本只在节假日有,不能为更多的观众提供视听享受。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很多碑刻、牌匾、桌椅等展品都在游客触手可及的范围内。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出现检票员缺勤的情况,服务质量有待规范。旅游管理人才不足,方法欠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宣传力度有所欠缺,未能很好将古民居串联起来,品牌吸引力不足。
2.5.2 基础设施方面
目前,专为接待游客规划景区的大酒店还未建成,小镇内只有几家农家乐和零零散散的小餐馆,卫生条件一般、设施陈旧。因此,大多数游客到青城游玩不过夜,会当天返回兰州或白银住宿,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就大大缩减。
2.5.3 村民方面
大多数村民对于青城镇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只有少数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很清楚,因此景区讲解员有时会请教他们来帮助自己填充对这片历史的空白。由于青城镇产业种类单一、收入微薄,所以当地常住民基本剩下老人、孩子以及一些家庭妇女。临街,特别是十字路口,散布着很多村民摆的小摊点,卖一些蔬菜瓜果、油盐酱醋或是手工艺品之类,主要为当地居民服务,但这些简易的移动摊点整体看起来会比较杂乱。
总之,无法很好地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也不具备吸引高端人才的各种条件。
3 理论创新——演进观点下历史文化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路径分析
发展阶段Ⅰ:浅层文化旅游
在发展旅游业时,政府、企业和商户开始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商户和行政部门逐步意识到文物古迹潜在的商业价值,历史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同时旅游业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改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在发展旅游的动机作用以及旅游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所创造的条件作用下,上述条件趋于改善。
发展阶段Ⅱ:深层文化旅游
围绕游客体验,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流量变现能力而展开的旅游产业升级。在深层旅游的程度下,已不再是仅仅依赖于景观 (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展开,其中包括很多景区与游客的互动、文化价值的再创造和再利用,这样旅游的外延和深度大大扩展。当然,要从发展阶段一到发展阶段二,当地必须对于景区进行非常好地规划,引入成熟的设计经验和团队非常重要;并且,要改善游客体验,必须约束好当地原住民的行为提升他们的旅游服务能力,这需要当地在制度设计和执法能力上下文章,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旅游产业的深化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和成熟的融资渠道,这也是旅游产业升级的门槛,小镇若从自身发展利益出发,将会吸引文化创意和文娱产业人才,改善融资和投资环境,在改善—发展—改善的交替作用下,小镇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Ⅲ:文化创意
在深化旅游阶段,小镇的文化影响力在不断提高,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创新创意也在不断加强。而前两个阶段营造的良好环境,也为第三个阶段创造了条件。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偏好于优美舒适的环境,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深厚的文化土壤,资本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托于大城市 (地区中心城市)的文化旅游小镇经过前两个阶段小镇满足上述条件,逐步通过文创空间的建立进行第三个阶段的发展,如图1所示。
4 措施建议
4.1 产业设计与政策优惠
所谓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就必须在产业设计时着重发展文化创意,包括对于历史文化的再创意、再发掘,对于娱乐休闲空间的营造、对于众创行业的引进。浙江乌镇经验告诉我们,高端文创人才对于宜居环境与文化氛围具有特殊偏好。而放眼西北,在整个甘肃,青城镇的文化积淀与要素禀赋都是不可替代的,只要充分发掘青城的人文环境、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就可以吸引甘肃高端文化人才的青睐,用众创空间 (参考与乌镇比较分析)为他们提供创造的场所和灵感。
文化创意产业化离不开资本入驻,建议采取一系列政策优惠与扶持的组合,从减免税收、提供低息无息信贷、进行对知识产权的激励等政策,进行优惠。同时,大胆引入民间资本投资以及相关专业团队进行合理设计,利用PPP等方式,改变财政拨款的一元结构,不可少。
4.2 细节管理
可以引入各种细节管理制度,约束原住户的行为,带领镇居民致富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可以引入各种制度设计,对于原住民不要求其支付旅游门票,但需要办理年卡,如果存在宰客、粗俗行为以及不注重店铺经营卫生之类的行为进行扣分,如果积分扣光,年卡作废,在支付罚款的同时缴纳门票进出小镇,这是非常好的制度设计。
同时,可以引入直饮水,兰州采黄河水,在生产自来水的同时由于工艺问题存在口感不佳,不能直接饮用的弊端,为游客和居民供应低价质优的直饮水对于改善居住体验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文化创意者、游客来说,也可以引入免费无线网络,这也很有用。在店面质量上也可以设计应用程序或者适用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商业平台的口碑体系来进行群众店铺,这有利于增强改善经营的激励。
4.3 设施配套
建设环境好的宾馆对于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意义很大。对于交通,由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交通物流时间太长、成本过高、体验不好,应该修建兰州直达青城的高速路,改善交通。
参考文献
陈建华.浅谈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0).
滕伟伟.青城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榆中县政府官网.
马景霞.兰州青城古镇游憩空间布局调适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程小旭.兰州青城:千年古镇焕发新活力[N].中国经济时报,2018-08-09.
郁建兴,张蔚文,高翔,等.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未来[J].浙江社会科学,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