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与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0-12-29 12:05冯丽燕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5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观念空间观念应用意识

冯丽燕

摘 要:数学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與思维品质,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与操作,让学生在探索、观察、操作、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感悟数学内容的本质,积累数学思维经验,有助于形成和发展数学素养。

关键词:实践与操作;数学素养;数感;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探究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一个经验、思维投入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构建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在参与、体验各种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悟数学内容的本质,积累数学思维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素养。

一、在实践体验中培养数感

理解数学的含义,即建立数的概念,是形成数感最基础的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过程,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建立起数的概念和这个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的联系,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充分感知、充分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由于“千米”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太抽象了,所以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用皮尺量出了50米,100米的距离,让他们直观感受100米有多长,然后告诉他们:10个这样的100米就是1千米。同时,还让他们到操场沿着跑道走一走,感受1千米有多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体会到了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从而抽象出数的模型,体验数的实际意义,将数的概念、规律和它的实际含义联系起来,从而得到相应的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多设计类似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展数感。

二、实践操作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发展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要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教学内容比较,这部分内容具有十分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在图形教学时,让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通过操作实践去学习、思考、发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对于建立空间观念是很重要的。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活动: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和一个表格。第一个活动,先是小组合作量一量每个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求出它们的内角和;第二和第三个活动是通过剪一剪、折一折和拼一拼,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平角,即180度。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合情推理等过程中自己去发现、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感知空间与图形的意义,初步体验数与形的联系,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经历统计活动全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数据分析观念是一种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对一组数据的“领悟”,由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想法,所推测的可能结果。因此,在统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亲自参与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积累经验,并最终将经验转化为观念。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抛硬币和摸球。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和同学多次抛硬币及“你摸我猜”的活动过程,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情况,从而得出三种可能性。在这节课上的可能性都是通过“抛”和“猜”得出的,也就是建立在“统计”的基础上的。学生“猜”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这个可能性做出决策的过程,而做决策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了数据收集的全过程,面对收集到的数据,还要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可能性。只有学生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整个过程,才能真正感受统计的实际价值,体会数据分析对于决策的作用,才能真正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引导分析生活数据,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就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许多数学知识的由来都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之前精心设计一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课前活动,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又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这课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收集这半年自己家里的用水情况数据,然后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分析原因(根据人口等各种因素),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科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操作,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在操作实践中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闫旭.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10):24.

[2]杨光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科技信息,2009(27):642.

[3]纪翠芳.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5):50.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观念空间观念应用意识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