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晶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金秋时节的延寿县六团镇东安村,稻浪金黄。手捧着沉甸甸的稻穗,稻农李金财脸上抑制不住丰收的喜悦和内心的骄傲。
和李金财一样,在东安村,很多村民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亮特色,多产业次第开花
东安村辖4个自然屯,耕地面积16535亩,其中60%以上为水田,但村民的日子过得依然紧巴。
“村里要脱贫致富,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而且是响当当的特色产业!”2012年6月,东安村爱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东安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安爱学便下定决心发展水稻产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合作社成立后,村里的水稻种植户有了主心骨,种植户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壮大起来——从最初仅有5家水稻种植散户的“抱团取暖”,到如今20家水稻种植大户的强强联合,入社土地面积已增加至2000余亩。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到一户村民用自家鸭粪给稻田施肥的启发,安爱学决定尝试将种植与养殖相融合的生态农业,成立了东安村鸭稻米种植基地,并注册了“东安泉”鸭稻米品牌。
“去年村里试种了350亩鸭稻米,一亩稻田里放20多只幼鸭散养。”安爱学手捧着沉甸甸的稻穗介绍道,“不上农药就能除虫除草,鸭粪还能还田壮苗,稻米品质好,价格自然也高。”
经历了前期市场认可度不高的缓销期,绿色有机的鸭稻米以“粒粒赛珍珠”的品质日益赢得消费者的喜爱。2019年,350亩鸭稻田产出的110多吨“东安泉”牌鸭稻米全部售罄,亩均增收100~150元,成功带动20余户贫困户增收。去年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李金财便是其中的一员。对于未来的生活,他满怀憧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脱贫后我还要致富。”
除了冲劲十足的鸭稻米产业,食用菌种植、肉鸡养殖等产业项目也纷纷在东安村落地开花。
就这样,东安村从2017年精准识别贫困人口87户162人的“穷旮旯”,逆袭成2019年年末全村仅有1户2人未脱贫的脱贫致富“样板村”。
靠双手,自酿甜蜜的生活
“我们屯现在牛比人多!”东安村苗家屯的养牛贫困户苗春骄傲地说。他说的不假,苗家屯有常住人口40户68人,就有15户养牛150多头。
2017年以前,苗春虽然有养牛意愿,但家里积贫多年,没有本钱。
好在脱贫政策及时到来,苗春顺利通过贫困户免息贷款买了两头牛。他倍加珍惜,三年来精心饲养,如今已经发展成10头成年牛,价值20多万元。
“现在的好日子,放在幾年前我想都不敢想!”有这种幸福感的村民,在苗家屯远不止苗春一人。苗家屯第一批养牛的致富带头人苗庆军,这些年养牛数量逐年增多,家里不但供出了两名大学生,也成了屯里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
养牛、养猪、养鸡、养鹅……家家有本“致富经”。
贫困户王双身患严重心脏病多年,家里的收入都花在了治病上。因为有了医疗保障扶贫政策,治病不再是愁事,养猪成了他脱贫致富的新门路。同时,村里根据他的身体情况,还为他安排了收入稳定的保洁员脱贫公益岗。
除了鼓励、引带贫困户自主脱贫,东安村对因病因残等劳动能力弱的贫困户有着“因人而异”的贴心考虑——通过设立贫困户公益岗位,激励贫困户参与到全村脱贫致富的主旋律中来。
日常保洁岗、产业劳动岗、防火巡查岗、巡山巡河岗、扫黑除恶宣传岗以及疫情日常值守岗……为了让大家都有活儿干,村里的公益岗位实行轮换制。
高颜值,合唱幸福的欢歌
曾经的东安村基础建设薄弱,村民的日子过得挺苦;如今的东安村到处是风景,遍地是文化——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到户,新立的白色篱笆整齐划一,五颜六色的彩绘墙体赏心悦目,房前屋后的树木花草精巧可爱……这一切高颜值的美丽嬗变,让东安村人拥有满满的幸福感。
苗金老人今年83岁,曾跟儿子共同生活在哈尔滨。几年前,儿子因患骨癌离世,治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苗金成为失独老人,没有了生活来源。村党支部得知老人情况后,将其安置在村里的幸福大院生活,为他申请了脱贫低保待遇。
“现在不仅衣食无忧,我还有心情去河边钓钓鱼呢!”幸福大院里的幸福生活,让苗金老人非常心安。
在脱贫攻坚危房改造过程中,东安村利用原来废弃的学校旧址建成幸福大院,为的就是妥善安置村里无依无靠的贫困孤寡老人。
2018年寒冬,16位贫困孤寡老人“拎包入住”,每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32平方米单间,家电家具一应俱全。老人们闲暇时一起聊天健身,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社区生活。
东安人幸福生活的背后,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哈尔滨市红十字会派驻东安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
2019年5月,接过前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接力棒的邸丹,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中来。眼下,邸丹正带着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加紧谋划东安村的未来,把村里的扶贫农产品推广到中国扶贫网等8家线上平台销售。
小康路上阳光正暖,东安村正向着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目标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薛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