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会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决定班集体这个团队的优良程度的关键是班级个人的习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也给班级带来积极上进的力量。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教育;班级;学生;习惯培养
有人说:把一個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种行动,把一种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种性格,把一种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种命运。一种良好的习惯直接会影响一个人终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那么作为班主任老师就更应该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放在教育首要的位置,培养学生“懂礼貌、守纪律、能吃苦、肯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更有效。
一、培养懂礼貌的好习惯
首先,教师要尊重孩子,做学生的朋友,不要总是以教育者自居。平日里对待学生少一些批评职责,多一些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所学,所乐,所感,尽量缩小和学生的界限。这样,学生和师长之间的距离就渐渐被拉近,他们会从心里喜欢和尊敬老师,自然见到老师就会有礼貌。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讲礼貌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学生待人有礼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在我们的身上得以延续。再次,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意识和受教育程度,如果从小不尊重他人,将来就无法融入社会,也得不到相应的尊重。第四,教师要让自己的学生有礼貌,首先必须率先垂范,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二、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放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班主任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三、加强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的教育,赏罚分明
俗话说: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班级可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实现班规治班,但是班规的制定必须让学生参与,参与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班主任要不断督促强化行为习惯的形成,要用制度约束,赏罚分明,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孩子体会到好的行为会得到肯定,不好的行为将受到惩罚你将自食其果,知道以后该怎么做。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激励机制,树立榜样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批评,这样往往会使得其反,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让学生有章可寻,有法可依。引导学生向好的、对的方向努力。在他们心中树立每个人自己的榜样,激励他们像榜样学习,多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五、因人施教,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班主任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比如,对违反班规的学生的处理采取多种形式,让不同性格的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说话,说5分钟,是坐着谈心或辩论,不是罚站;写心里话,“老师,我有话对你说”,不是写检讨;弥补损失,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剥夺权力,即剥夺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一定时间;接受班主任的帮助,讲理、榜样、“约法三章”等等,最后才是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一味的指责和埋怨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困惑,挖苦讽刺更是伤害了学生稚嫩的心灵。班主任应以成年人的身份告诉他们应该怎样适应社会,他的过错在哪里,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有的放矢地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诚然,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常言说得好:“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坚持,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会自然养成。愿我们所有的教师、父母都能够把行为习惯的养成当作一种主要的工作来抓,那我们的孩子明天一定将会更灿烂。
参考文献:
[1]高爱华.强化班级日常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 2012 (6)
[2]曾华宝.浅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班级管理当中的技巧与方法[J].考试周刊,2017(42).
[3]苏红梅.浅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