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2020-12-29 11:58杨红茹郎玉苗薛红妹刘畅耿彦生董方旭
高教学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

杨红茹 郎玉苗 薛红妹 刘畅 耿彦生 董方旭

摘  要:让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注重“术-道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格局,“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机制。《卫生微生物学》作为预防医学及卫生检验检疫两个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融思想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探索《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及具体实施措施,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旨在提高育人成效,并为其他自然学科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思政;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7-0186-03

Abstract: All courses should become an effective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hasize the combination of philosophy and knowledge, together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form an all-round educational pattern which permeate into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t pres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and effective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virtuous and cultivate a person". As the basic core curriculum of two majors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Health inspection & Quarantine), "Sanitary Microbiology", integrated ideological, policy, scientific, theoretical, practical elements in one course, is a good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im of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lements and integrating with "Sanitary Microbiology" course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natural subjects.

Keywords: "Sanitary Microbi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curriculu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5]。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需求挖掘《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要素与具体措施,将思政教育融入《卫生微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意识;塑造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树立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攻坚克难的责任和担当;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对预防医学专业认同以及对“大健康”产业的使命和担当是该课程思政的主旨。

一、课程思政内涵和《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性质

课程思政是把传授知识与思想引导有机统一,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并在实践中提炼出富有育人价值、人文精神、爱国情怀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将其合理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情感与认知方面获得认同,从而确保学生身心发展方向的正确性[3-4]。《卫生微生物学》作为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及卫生检验检疫两个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主要研究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环境,如空气、水、土壤、食品、药品、化妆品、医院、公共场所等生境中微生物與人类健康的关系,通过检测各环境中微生物数量、种类,结合国家卫生标准评价其安全性;判断病原微生物事件防控效果等。该课程融思想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

二、《卫生微生物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掘

(一)从我国的微生物历史贡献,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微生物学渊源流长,中国做出了诸多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功绩,如史前期酿造业已十分发达,民间已知瓜豆轮作;凿井筑城,改善环境预防疾病等举措。北宋时期峨眉山人为宰相王旦之子种痘预防天花是疫苗使用的历史开端,比十八世纪英国琴纳用牛痘预防早了七百余年。通过历史铭记的介绍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智慧,科学文化的古老灿烂,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微生物创始人历史事迹结合近年国内外发生的烈性传染病疫情,树立学生攻坚克难的宏图大志,激发学生对未来公共卫生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在卫生微生物发展简史,通过讲解各位微生物奠基人的重要贡献: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巴斯德否定自然发生学说、创立巴氏消毒法、免疫预防疾病;科赫常用固体培养基分离鉴定微生物,获得1905年医学诺贝尔奖、科赫法则沿用至今等;1901年到1997年,共有39件79人因在微生物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获诺贝尔奖[6]。用这些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献身科学的牺牲精神和造福人类的历史功绩,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其不畏艰辛、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远大志向。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爆发的各种烈性传染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东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目前仍是无法攻克的难题。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牵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要求学生同步跟进追踪疫情动态资料分析、病原体溯源、疫源地消杀、传播途径阻断、病人救治、传染源隔离、疫苗研制、药物研发、医护人员防护、物资储备与供给等举国之力驰援武汉疫情重灾区的应对重大灾害的一级响应措施,在学习应用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同时,增强学生战胜疫情的自信心,感悟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体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激励当代公卫人,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战胜疫情的使命和担当。

(三)增强学生辩证思维观念,客观理性认识环境微生物的双面性

讲解“环境中微生物类群”时,从环境微生物的两面性:既有有利也有有害的一面。绝大多数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如人体从出生就有微生物定植一直到生命终结,对人体有健康促进、防御致病微生物、促进免疫成熟等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食品领域微生物发酵、酿造等;医药领域也有重要应用,合理开发与利用有益微生物有利于造福人类。少部分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如各类病原微生物。对曾经或正在威胁人类健康的,需采取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此纠正学生对微生物认识的片面性,客观认识环境微生物的双面性,提高其辩证思维意识。

(四)结合当前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从我做起的责任感

讲解水微生物与健康关系时,微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一方面,微生物降解环境有害物质,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安全环保;另一方面,用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医院污水、食品加工厂污水灌溉农田或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容易引发介水传染病。将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容以及生态文明已正式写入我国《宪法》等融入其中。结合目前我国形势严峻的水资源匮乏和污染问题,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在讲解微生物生态时,着重强调自然界微生态平衡与人体内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分析近年来的各种烈性传染病病原体,如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东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难发现,這些原始病毒存在于野生动物体内,并不致病,究其来源无不和人类破坏微生态平衡、随意猎杀捕食野生动物有关。微生物发生变异适应了人体环境,实现了跨物种传播,引发传染病大流行,应引起我们的警示:无视生态平衡,必将受到惩罚。因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各种生物生存繁衍的前提和基础。

(五)实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求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认同感

卫生微生物实践实验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环境样品如空气、水样、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进行卫生指标菌,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定量检测以及环境检品致病微生物检测,以此作为评价其卫生质量以及进行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检测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严谨,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会影响检测结果的评判,关系到人群健康。因此,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科学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实验态度是从事各项卫生工作的基本素养。

三、《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实施

(一)实施课程思政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课程思政实施要以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为前提,从学生认知及需求出发,制定适宜的思政元素。《卫生微生物学》是以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及传染病学等学科为基础前提下设立的,前期学习容易使学生形成微生物都是致病的、有害的片面观念,而《卫生微生物学》是从对环境样品进行微生物定量与定性检测,分析评价其安全性及有益微生物的健康促进作用,其与预防医学其他专业课程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及食品卫生学等专业课程密切相关,所以在了解了这样一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两面性、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实现课程间的有效衔接。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元素

在《卫生微生物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

“术-道”结合,有的放矢的根据课程知识点采取合理的思政教学方式,以感性的方式诠释理性的内容 “走脑,更要走心”。

知识点案例讲授法:水的微生物环境污染介绍介水传染病的案例。

引经据典法:通过经典事例阐述我国在微生物发展史的重要贡献。

课堂讨论法: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进行课堂讨论微生物利害关系。

多媒体授课法:利用音像资料、图片等内容,展示我国在食品、药品、化妆品、健康产品以及饮用水、公共场所等各类卫生微生物标准与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使学生意识到这些具有强制性的标准的执行保证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创设场景,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创设细菌性食物中毒场景,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从病人角度需要哪些救治?疾控中心专家该如何开展食物中毒调查与处理,如何控制食物中毒疫情进一步发展?检验检疫人员,该如何进行致病因子及原因的筛查?作为售卖食品的商贩面对检验结果以及处罚决定又做如何感想?在情境中使学生体验不同情感,从模拟实践中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以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能力和责任心、使命感。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校园拓展到社区

预防艾滋病宣传一直是我院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品牌,和保定市疾控共同举办预防艾滋病大型活动有多年经验;走进社区、校园,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解答百姓对食品安全的疑惑。学生自行查找并组织宣传材料、编排各种寓教于乐的演出活动,进行义务讲解和演出,锻炼了学生人际交流能力,获得了社会认同感。食品生产过程中各卫生质量保障环节;跟随保定市疾控中心参与食物中毒处置、水质检测等实际工作,使学生亲身体会到预防工作在保障人民健康生产、生活中所担负的重要职责,提高了其专业认同感和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热爱之情。

(四)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和科研动力

聘请预防医学国家级省级专家、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专业讲座和论坛,鼓励学生参加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和预防医学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学习动力和科研情操。

四、对课程思政的思考

课程思政不是把家国情怀、人文素养、道德情操、职业修养等硬生生的楔入专业课程,两者关系应该是“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脱离了课程本身谈思政显得空洞无物,脱离了思政谈育人失去了教育的灵魂。从教学目标出发,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结合当前时政要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生物重要价值等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点抓取德育教育的要素,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导学生理解卫生微生物课程的历史渊源、现实境况、发展前景,在扎实的文献研究基础上,把德育教育如春雨润无声般融入课程,使得思政内容亲切而不突兀。

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不是一门课程,适宜的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思政良好实施的必备条件,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引領课程思政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7]。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学环节是否能够有效地把该门课程所蕴含的情感与道德元素进行课前准备并在授课过程中恰如其分的展现,结合学生学习目标将认知、情感、价值观等纳入其中属于过程性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教师、家长以及同学的外部评价属于效果评价范畴。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达成度更为贴切,过于繁杂的评价体系容易使课程思政陷入形式主义。目前各高校课程思政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尚不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积累中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18.

[3]李义.“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智库时代,2020(03):162-163.

[4]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133-135.

[5]刘伟,刘川生,陈骏,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北京大学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8(06):1-5.

[6]王春燕,张好强,李培琴.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J].高教学刊,2019,12:177-180.

[7]许耀元.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智库时代,2020(03):209-211.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校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