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我国体育市场环境分析出发,以三螺旋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探索了三螺旋模型中政府、企业、高校3个主体在协同育人中的利益诉求,厘清三者的功能和定位。另外,通过调研17家体育产业企业,分析当前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立需求补偿机制,构建稳定且运作流畅的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产业;三螺旋模型;创新创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2.11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2-0-03
1 体育市场及体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概述
1.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现状
2010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一系列关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规律表明,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经济发展是体育消费的前提和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人均GDP的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开始凸显。在大众体育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则更趋于优化,体育消费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体育产业获得了更多的资本关注,成为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下一个风口,对体育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也有了新的变化和要求。
1.2 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20世纪,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经济发展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创新创业是经济增长的根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在教育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以及教育内容,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体育类专业是身体教育,以身体活动为主,不需要创新,大部分体育人也不具备创业能力。也有人认为体育专业类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够充分,头脑不够灵活,不适合创业等。但实际上,体育产业市场对具有运动技能的创业者的需求较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也比较强烈。《2020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广东省2所体育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分别位于全省第一和第三,其中,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率连续3年位于全省第一名。从体育培训到体育赛事,从青少年到成人,体育消费广受热捧,体育服务类创业企业层出不穷,体育企业的内部创新需求也使体育产业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行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都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2 三螺旋理论模型的应用
2.1 三螺旋理论模型的基本形态
“三螺旋”最早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指基因、组织和环境三方之间的因果关系。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Henry Etzkowitz)和罗伊特·雷德斯多夫(Loet Leydesdorff)提出了“三螺旋”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内部,政府、企業与大学是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3个核心社会机构,他们根据市场需求相连接,形成3种力量交叉的三螺旋关系。三者没有特意区分哪个是主体,而是强调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三者合作的过程中,任何一方都可以成为这个动态体系中的领导者、组织者或者是参与者,三者相互作用、互惠互利,彼此重叠,从而形成“1+1+1>3”的作用。三螺旋理论的提出被认为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并广泛应用到教育实践中,美国硅谷和斯坦福大学为主体的螺旋三方组合的成功即是该理论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经典应用。目前,我国相关学者也将三螺旋理论积极应用于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中,2015年后,有更多的研究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范围更广泛,例如,针对某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2 三螺旋模型在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在三螺旋的3个主体中,政府、企业和高校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不同、功能不同、诉求不同,具体如图1所示。
2.2.1 从政府的角度看
各地体育主管政府部门希望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满足区域体育产业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以推动当地体育事业发展、提高当地体育消费能力,从而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因此,相对于其他两个主体来说,政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者和利益相关者,承担着创新创业政策倡导者的角色。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有形的补贴,为企业或高校提供引导和保障,从而实现政府的诉求。
2.2.2 从企业的角度看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企业的利益诉求是在投入资源、资金时,能实际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和管理,借助政府的政策,获得税收等政策上的补贴,借助高校的技术力量及人力资源,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但是在现实中,在校企协同育人的项目中,企业往往被视为赞助商,仅提供了资金或设备,并没有深度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
笔者所在课题组对17家参与高校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的体育产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在企业参与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的效果分析中(图2),大部分企业都认为三螺旋模型增加了员工培训(88.24%)、增强了企业内部创新能力(70.59%)和招聘到了符合需求的人才(64.71%)。但仅有少部分企业认为参与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5.88%)和研发水平(11.76%)。
从企业与高校协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类型分析可以看出(图3),在企业已开展的协同育人活动中,最常见的是师资互派,其中,高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为88.24%,企业技术人员到高校指导实践为82.35%。师资互派方式既能满足高校教师,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对新技术的调研与学习需求,也为高校提供了高质量的实习及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但是项目委派(29.41%)和合作技术研发(35.29%)这两项合作方式开展的比例较小。一方面,反映出高校科技研发与企业及市场的关联度较低;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高校技术合作的信心不足。
2.2.3 从高校的角度看
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协同育人过程中,主要利益诉求点在于能够获得稳定的政策和充裕的資金前提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从而培养出符合体育产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高校作为科技研发的主要阵地,在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还承担着输出新技术且在合作平台上开展技术成果转换的功能,从而实现知识技术变现的诉求。
3 三螺旋模型理论基础上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议
3.1 充分发挥企业优势
通过对17家体育产业企业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图4),企业认为比较有效的方式包括校企共建平台(88.24%)、企业进驻学校(82.35%)和共建课程(76.47%)
笔者建议通过校企共建协同育人平台,以“校中厂”的方式,借助高校的基础设施资源,如运动场(馆)、俱乐部等,将教师教学、企业实践、学生学习融为一体,以校企合作课程为核心,实现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的目标。
3.2 发挥政府保障功能,通过需求补偿机制实现三方获益
企业的核心诉求是利益实现,在协同育人过程中,企业通过资源投入最终希望实现预期利益。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利益诉求,在以三螺旋模型为核心的组织开始运行初期,政府可以根据企业投入价值、发展机会成本等因素,综合运用行政或市场手段,形成补偿机制,调整企业利益关系的制度。最终目的是激励企业参与协同育人,从而使协同育人组织能够顺利运转,后期则根据组织运行效率和产出,在政府引导下,强调三方在协同育人中的平等关系,从而使三者之间形成稳固、持续、深入的人才培养良性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20.
[2]韩璐.我国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8(7):23-24.
[3]黄曼,朱桂龙,刘芳,等.基于三螺旋模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以潜水设备行业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2-81.
[4]冯婉君.三螺旋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企业价值创造研究[J].价值工程,2020(7):106-108.
[5]李田华.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8):134-135.
[6]刘英娟.“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地方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13(3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