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联合培养模式的创新机制

2020-12-29 11:53李玉扩李红贺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8期
关键词:多样化专业学位

李玉扩 李红 贺阳

[摘 要]该文介绍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在新时期根据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才竞争的需求,研究如何对研究生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的联合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学位;多样化;联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2[收稿日期] 2020-10-0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專门人才的主要途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1]。

一、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联合培养模式的条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多的是面向职业需求,通过产学结合培养社会高端应用型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具有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特定的职业指向性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依赖等特征[2]。

为提高专业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保证培养质量,促进本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根据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目标与特点,笔者所在院校在2014年与2018年两次修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全过程由学校、企业、研究生的参与,尽量满足企业、学生的要求,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环节等各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适应产学研联合培养学生的要求。

(二)重构完善、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主要看重的是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与产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或重视不够;而企业则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全面质量管理,培养的各个环节需要前后相随,环环相扣,紧密结合,齐抓共管,联合培养的各个部门协同管理,以形成管理合力,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体系。

(三)稳定、密切与联合培养基地的合作关系

联合培养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优势,可显著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3]。校企联合培养,是共同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其培养质量与学位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注重知识的传授,企业重视社会实践,正因如此,学校与培养基地建立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还要建立一支由校内外教师、专家组成的研发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管理水平高热心服务于社会的导师团队。

为规范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我院与企业双方联合制定有利于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规范与完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各项措施。校企建立长效的合作关系,双导师沟通、了解研究生的培养进程,充分发挥联合培养基地的作用,共同推动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平稳快速地运行,创造互惠互利、多赢的局面[4]。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奖励机制

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参与积极性;完善的激励制度能够提高企业和导师的联合培养积极性[5]。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制定了一整套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制度如《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标准》《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条例》《联合培养研究生奖励办法》等。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为研究生在培养基地进行实践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工资待遇。

二、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

(一)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联合培养

校企(院所)联合培养模式是最主要和普遍的培养模式,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具有较好的长期性、延续性。我院与吉林省农科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等科研实力雄厚的企业(院所)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聘请校外导师的条件是博士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在企业连续工作满5年,具有指导研究生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导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工作经历。

(二)高校之间联合培养

为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我院与国内高校加强了联合培养研究生,使联合培养学校间的师资、教学设备、资源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共享。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专业课学习后,由校内导师将学生派到其他高校进行实验,与其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一般来说联合培养的学校都是比较重视联合培养工作,安排了最好的师资,提供了最好的实验条件,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力求将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做好。

(三)高校与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培养模式

研究生工作站是为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承载规模和人力、物质资源优势,并相对稳定的校外场所。设站单位需是吉林省内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且科技含量较高,以服务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主;具有一定数量副高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或科技人员,可以胜任研究生的教学科研指导工作;具有安全管理机制及保证研究生正常工作生活的规章制度,具备必需的生活及文体活动条件以及保证研究生工作站正常运行的专项经费。我院与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集团签订协议,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

三、联合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课程设置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差距缩小

学校主动地与联合培养单位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共同商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规范的课程设置有效地保证了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既符合学校的教学要求,又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按需培养”,为企业培养各类人才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高校可以从中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寻求包含专业特色、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同时高校可以借此机会调整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满足社会、机关事业单位和行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6]。

校企联合培养为现代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安全管理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从事生产、开发、质量安全控制、分析检验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三)“双导师制”落到实处,师生之间互动有效加强

双导师制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举措。在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社会责任感、学术水平是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校内外导师通过科研项目合作、共同申报课题,加强了学术交流;通过校外导师参与学生的复试、培养方案的制定、研究生论文的开题、中期考核及论文答辩等环节,了解了研究生的培养进程,共建了实践性师资队伍,切实保障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了导师间的交流与协作。

四、结束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适时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培养方案,健全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激励、学业监督制度,加强对联合培养基地的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双导师制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批正规的、创新型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3/201311/xxgk_159870.html,2020-04.

[2]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52-59.

[3]張耀峰,李兰兰.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者机制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2016,4(4):162-167.

[4]王凤兰,吴洁秋,梁舒策.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7):40-41.

[5]刘德儿,洪治.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工作的若干反思[J].教育理论研究,2019(23):118-119+77.

[6]熊赳.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账效机制探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8):8-10.

猜你喜欢
多样化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西部理工科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